浮躁的中國抵製不了日貨(圖)

本文內容已被 [ 省吃儉用cheng富農 ] 在 2012-09-26 05:59:4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①中國抵製日貨的可行性

  

《日本經濟新聞》亞洲部副部長 村山宏    2012/09/18

 

中國全境發生了反日遊行,遊行中“抵製日貨”的口號非常顯眼。在中國的互聯網上,甚至有人呼籲,美國蘋果公司的新款智能手機"iPhone5"的“眾多部件是日本生產的,不要購買蘋果手機”。中國抵製日貨的可行性到底有多大呢?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薑增偉在9月13日的記者會稱:“中國消費者以理性方式表達立場和想法是他們的權利,對此表示理解”,網絡上呼籲抵製日本產品的聲音不斷增多。抵製的矛頭甚至指向了在中國極具人氣的iPhone手機。

  據稱,iPhone5大量采用了半導體存儲器、液晶麵板以及電容器等日本企業生產的零部件,這些零部件主要由日本東芝、爾必達存儲器、日本顯示器公司、村田製作所以及TDK提供。獲知這些信息的中國消費者在網絡上呼籲,“不要購買iPhone手機,要購買三星和中國廠商的智能手機”。

  不過,中國消費者即使轉為購買三星和中國企業的產品,也很難完全排除日本零部件。因為三星也絕非與日本企業的產品毫無關係。據說三星在麵板原材料方麵采用了日本住友化學等日本企業的產品,在半導體和液晶麵板生產領域則使用了尼康等日本企業的設備。

  此外,雖然中國的便攜終端廠商在很多情況下采用的是台灣企業的零部件,但在台灣的零部件上,作為半導體基礎的晶圓以及作為麵板基礎的玻璃大部分也是由日本企業生產的。在東亞已經形成了由日本企業提供原材料,韓國與台灣生產半導體等中間產品,然後在中國大陸組裝成最終產品的分工體係。如果將日本企業的產品從分工網絡中剔除,那麽任何企業都將無法進行生產。

  隨著代工生產的普及,單純抵製日本產品已經越來越難。中國家電巨頭TCL目前為東芝、索尼以及鬆下代工生產產品。因抵製日本產品而遭受傷害的不僅限於日本企業,還有可能波及中國企業。因優衣庫品牌而廣為人知的日本迅銷公司等服裝相關企業也委托中國的服裝工廠進行代工,如果迅銷公司的銷售額下降,就難以避免對中國工廠造成負麵影響。
 
  此外,日本的汽車廠商在中國銷售的大部分產品也都由中國國內的工廠生產。日產汽車除了在河南省鄭州市擁有工廠之外,還計劃在遼寧省大連市建設新工廠。大連市屬於汽車產業基礎薄弱的地區,日產的項目對包括汽車零部件產業在內的當地經濟的促進作用將非常巨大。如果中國民眾持續抵製日係車,中國開發內陸地區和振興東北的計劃就有可能受到影響。中國政府正致力於普及節能型汽車,但在節能領域,如果排除豐田汽車的混合動力車和日產的電動汽車,中國也很難找到其他技術。

  令人意外的是,中日經濟的聯係甚至已經擴大到糧食領域。中國穀物的進口量正在不斷增加。尤其是大豆,中國國內消費的7成以上依靠進口。大豆可供生產食用油,而豆粕還可用作飼料。中國長期從美國進口大豆,但由於考慮到美國旱災的影響,最近已經開始擴大進口巴西大豆。在巴西,參與大豆生產、收購和出口等一係列業務的正是日本三井物產、三菱商事以及丸紅等日本商社。丸紅表示“本公司出口的巴西大豆的95%均銷售到了中國”。

  丸紅還與中國的中儲糧油脂、山東六和集團聯手拓展飼料合資業務。同時,三菱商事去年與中糧集團簽署了每年最多500萬噸的大豆供給協議。中國的消費者或許不會因為是日本企業提供的,就拒絕食用油和利用大豆豆粕飼養的豬肉吧。如果沒有日本企業的合作,中國有可能因大豆供應不足而導致糧食價格出現通貨膨脹。

 通過市場網絡,包括日本、韓國、台灣以及中國大陸在內的東亞已經形成了鬆散的經濟區。如果市場網絡因政治層麵的摩擦而受到影響,所有相關國家和地域均將蒙受經濟利益上的損失。如今,各國關係已經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係。

  在2005年和2010年的反日遊行中,雖然也曾經有人呼籲抵製日本產品,但並未長期持續下去。而在日本,雖然也曾一度發生拒絕使用中國產品的“拒買中國貨”,但日本民眾最終明白,沒有中國產品的生活是非常不方便的,因此上述運動也就在不知不覺中銷聲匿跡了。

如果理性地考慮問題,那麽破壞市場網絡對任何一方都是不利的,這是顯而易見的。東亞各國曾憑借智慧避免了政治上的分歧,並通過市場相互聯係,進而不斷成長。此次,東亞的經濟網絡是否能再一次跨越政治上的危機,繼續維持繁榮呢?

 

 

 

 浮躁的中國抵製不了日貨

  

《日本經濟新聞》亞洲部副部長 村山宏 2012/09/25

 

我前麵的《中國抵製日貨的可行性一文發表後激怒了很多中國讀者。讀者估計是對沒有日本生產的原材料、部件和製造裝置,市場相互關聯的東亞經濟就無法成立的結論覺得窩火。那就讓我們再來重新考慮一下抵製日貨的可行性。對於多數中國人來說,筆者的話或許刺耳,但還請大家耐心看下去。

 

 

如果想要徹底抵製日貨,中國隻要加強自身實力,能夠生產日本製造的所有產品就行。在全球經濟時代,一條龍生產的經濟結構雖然效率非常低,但理論上並非不可行。如此一來,中國就可以不受其他國家企業和政府的幹擾,按照自身的國情來發展經濟。

上次我在文章裏指出,在購買智能手機時,無論買的是美國蘋果、韓國三星,還是中國國內企業的哪一款產品,其中都大量使用了日本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如果不願意使用日本的零部件,那就必須首先建立起能在世界上站穩腳跟的半導體企業。隻要建立起半導體產業,原材料企業和製造裝置企業就會應運而生。中國從幾十年前就開始高呼培育半導體企業,但直到今天,也沒有培養出一家能夠與韓國三星、台灣積體電路製造(TSMC)相媲美的世界頂尖級半導體企業。

半導體是一項競爭激烈的產業。每年最少也需要數十億美元的設備投資。還需要長年的研究開發。而且,這些努力並不一定立竿見影。倘若對經濟形勢和市場動向做出誤判,轉眼之間就會蒙受巨額虧損。因此,企業需要具備能夠果斷做出決策的領導,以及能夠應對靈活變化的企業組織。中國之所以沒有培育起半導體產業,原因就是沒有具備以上條件。企業就算擁有豐厚的資金,如果滿腦子隻想著馬上賺錢,他們選擇的往往都是房地產投資之類的投機方式。資金很少會投向半導體之類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才能盈利的燙手山芋。公司組織也是以僵化的官僚掌控的國有企業為主,欠缺根據世界市場變化快速調整產品能力。如果希望實現智能手機部件的國產化,首先就要丟掉短期盈利的想法。並且向研究開發注入大量的資金。向海外企業派遣人才,培養經受過嚴峻市場環境考驗的經營指導者。

在文章中筆者還提到把日係汽車完全趕出中國市場同樣困難。這是因為很多中國消費者購買日係車看中的是品質和油耗。怎樣才能提升中國汽車產業的品質呢?對於這一點,強化零部件產業同樣必不可少。汽車產業尤其需要提升中小企業的水平。日係汽車的好並不是好在設計上,而是好在零部件的品質上。

日本有很多製造零部件及其模具的中小企業。在年輕的時候,筆者曾經采訪過一家製造生產螺絲時使用的“螺紋切削工具”的日本企業。那是一家員工還不到100人的小企業。製造螺紋切削工具雖然掙不了大錢,但在小小的工廠裏,大家都在專心致誌地工作。日本的中小企業以製造為豪,把全身心都撲到了金屬和機械的加工之中。而日係汽車產業的品質,依靠的就是這些零部件的精巧。而反觀中國,資金都向大企業集中,中小企業因為貸款困難,很容易就會倒閉。如此一來,就積累不到技術。因此,中國應該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關注,采取措施協助他們進行經營。這樣的話,汽車和機械產業就會越來越強,零部件品質終有一天會超越日本。

筆者還寫道中國麵臨穀物短缺,正在借助日本商社的力量從巴西進口大豆。其實,筆者在聽聞這樁業務的形式之時,也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麽中國企業不直接向巴西的農戶購買大豆,而是要委托日本商社?如果直接向農戶購買大豆,還能省下無謂的成本。日本商社方麵給出的回答簡單明了,“巴西的農戶不一定有錢就賣。如果沒有跟農戶以及當地的收購商建立密切的信賴關係,他們就不會賣”。日本商社的員工在巴西的土地上奔波,挨家挨戶訪問農戶和收購商,深化了與對方的關係。而賣給中國的大豆,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收集而來。

 

日本商社能夠打入巴西農業還有一個原因——日裔。在巴西,長期從事農業的不少是來自日本的移民。在過去,貧窮的日裔移民以佃戶的身份,在咖啡豆農場裏默默幹著人人嫌棄的重活。努力終究會得到回報,依靠存下的血汗錢成為農場主的日裔開始湧現。並且發揮農場主的力量,把在日本種植的大豆引進了巴西,在巴西推廣開來。巴西人非常尊敬日裔為農業做出的貢獻。日本商社都表示“日裔的聲譽為收集穀物帶來的便利不可估量”。這與其他國家來到巴西的移民無視農業,投機取巧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日本的材料產業和零部件產業之所以強大,絕不是因為科學技術領先。日本人踏實地做著大家都能做到的事,不計較錢財,自豪地製造著每一樣產品。小企業會聽取客戶的要求,一點一滴地進行改進,爭取使品質達到世界第一。直到今天,他們依然每天都在做著改進。日本企業依靠的既不是華麗的技術革新,也不是美國式的創新型經營改革。而是通過好品質逐漸為世界所熟知,吸引全世界的企業使用日本的零部件、材料和機械。最後才帶來利潤。

當然,日本人也有不少缺點,以及曆史上的汙點。從企業經營來看,夏普、索尼等大型家電企業因為組織過於龐大,業務轉換的速度變得極其緩慢。小規模時代的創造力也在逐漸喪失。甚至失去了像三星、鴻海等韓國、台灣企業那樣強大的經營領導能力。盡管如此,日本經濟卻依然屹立不倒,這是因為日本企業也保留著優點。那就是不受眼前利益的蒙蔽,通過長期的努力工作培育果實的性格。三星和鴻海都是通過與這樣的日本企業合作,學會了對待製造的態度,最終贏得了超越日本企業的實力。

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趕超日本,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對於中國來說,在今後重要的應該不再是量變,而是質變。如果能夠製造出淩駕於日本企業之上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中國就不再需要依靠日本企業,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將更加靈活。但質變沒有竅門,就算抵製日本企業也無濟於事。就像三星和鴻海一樣,日本企業身上應該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對於日本人和日本企業的缺點,也必須要加以研究,將其作為反麵教材汲取教訓。

如果我是中國人,或許會這樣說:“走上街頭呼籲抵製日貨未嚐不可,但讓我們更加踏實地工作吧。讓我們的產品在質量上超過所有日貨。如此一來,日貨就會自然而然地從中國市場上消失。”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