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大規模跨國公司,掌握著雄厚資金、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
中國
如何在軟件行業和微軟競爭?
如何在計算機中心處理器行業和英特爾競爭?
如何在大飛機行業和波音競爭?
如何在超市行業和沃馬特競爭?
如何在碳酸飲料行業和可口可樂競爭?
如果競爭成功,中華民族就可以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不成功就隻能做西方的附庸。即使那些為獲取短期暴利而努力推動國企私有化的人也將被國際資本踩在腳下。
幾十年的實踐表明靠民企是不行的。民企沒有資金,沒有技術。靠一個人或一個家族的能力去和跨國公司競爭的成功率實在太低。如果銀行貸幾百億給一家民企去競爭,結果是虧了是銀行的,賺了是一個老板的。銀行不可能承擔這種風險。即使這個老板成功了,他加入外國籍,企業就變成外企了。
30年來有國際競爭力的民企隻有一個華為,還是靠了政府優惠訂單發展起來的。
中國30年來的國企私有化已經使外企控製了中國大多數行業。
2011年在華外企的利潤約為3500億美元。按現在市價折合122.8億兩白銀,是辛醜條約39年賠款總額9.8億兩的12.5倍。沒有硝煙戰火,不費一槍一彈,發達國家每年取得八國聯軍入侵百倍的戰果。
結論是隻有靠國有企業,集中全國人力物力,先在幾個主要行業爭取領先地位,再帶動其它行業,最終實現全麵優勢。
中國不僅需要防止僅存國企私有化,還要在已經私有化的關鍵行業中重建國企。
中國國有企業競爭力強,使美國副國務卿霍馬茨很憂慮:
霍馬茨曾表示,中國國有企業借力政策支持,實現了規模經濟,降低了運行成本,提高了銷售和投資新技術的能力,進而提升了總體競爭力。與此相對應,美國公司不僅在中國市場與中國國企競爭處於不利境地,而且在美國市場甚至第三國市場中也麵臨被動局麵。由此他得出結論,中國模式“扭曲”了競爭,並在多方麵對美國的就業和競爭力構成了直接威脅。
美國的對策自然是操控中國部分精英來打擊瓦解中國國有企業。憂憂國愁是否是這些精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