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模式無法承受之重

來源: deewoo 2012-08-22 17:42:4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78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deewoo ] 在 2012-08-22 21:18:4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原文發表於聯合早報     

  21世紀是老齡化的世紀,深受其苦的將不隻是歐洲和日本,中國也將從看客變成當事人。根據德意誌銀行的研究,中國的勞動力人口到2015年將達到峰值——9億9800萬,之後便將大踏步地加入與歐洲、日本為伍的老年化社會的洪流。令人不安的是,目前中國的人口結構和日本上世紀90年代初的情形很類似,這不得不讓人擔憂起中國現有經濟模式的長期可持續性。

1970年代末實施的計劃生育,導致當時年輕化的中國社會人口扶養比(dependency ratio,指總人口中非勞動年齡人數與勞動年齡人數的百分比)逐年下降,那個時候,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為中國製造業的崛起輸送了似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燃料。到了2015年,計劃生育會使屆時老齡化的中國社會的撫養比快速攀升:中國的人口中位數年齡(median age)在2025年前會超過美國。這種情況下,在廉價勞動力的盛宴中高歌猛進的低端中國製造業(更大膽一點的說法,是所有靠廉價勞動力支撐的低附加值產業)將無以為繼。

人口老齡化對製造業的影響已不是新聞,人們還關注不太多的,是人口老齡化對中國經濟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增長引擎——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業為代表)的影響。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研究,人口老齡化對房價有明顯的下行壓力。其他因素不變,老年人口撫養比每上升一個百分點,真實房價會下降三分之二個百分點。在2010年的前40年,由於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一代(baby boomer)在上世紀70年代進入購房年齡,美國的房價比在中性人口結構(人口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了40%。然而,從2010年開始的後40年裏,嬰兒潮一代開始進入退休年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拋售房產變現,美國的房價將比在中性人口結構的情況下減少40%。

老齡化推高固定資產投資成本

除此之外,老齡化還將提高房地產業的融資成本,因為老齡化會導致儲蓄率下降,而且會提高政府的養老金和醫保支出,因此房地產業將越來越頻繁地和政府一起爭奪越來越有限的信貸資源。曆史數據表明,房地產價格和長期融資成本(比如長期真實利率)成負相關性,因此老齡化會在供應層麵(成本)和需求層麵,對房地產價格形成下行壓力。老齡化對許多固定資產的價格的影響都同此理。這似乎奏響了把固定資產投資當經濟增長火車頭的北京模式的閉幕曲。

在這樣的情況下,認為中國將在接下來的一兩個十年,繼續保持7%至-8%的增長速度的看法,顯然過於樂觀。

美國公共政策企業研究所亞洲問題專家埃伯施塔特(Nicholas N. Eberstadt)在今年2月發表的展望2030年全球人口結構趨勢報告,指出了許多被人低估的人口結構變化,對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發展的巨大抑製作用。

 

第一個製約因素:勞動力人口增長的終結。在過去30年,中國的勞動力人口增長了三分之二,平均每年增長1.8%。在2015年到2030年,中國的勞動力人口會越來越快的減少。到了2030年,50歲至64歲勞動力對15歲至29歲勞動力的比率,將超過一又三分之一,幾乎是現在的比率的倒數。

第二個製約因素,計劃生育會使中國的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在接下來的20年中國的老年人口將呈爆炸性增長。201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有1.15億,到了203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2.4億,這就意味著中國的老年人口,將平均每年增長3.7%。老年人口對中國社會和經濟的壓力,將會是和中國同等收入國家中罕見的。

第三個製約因素,在接下來的二三十年,中國適婚卻無法婚配的男性數目會急劇增長。計劃生育使中國的男女比率嚴重失調。2005年,中國官方的男女性別比率是1.2:1,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李偉雄說過:“2020年中國將有3000萬到4000萬光棍漢找不到老婆,這絕不是危言聳聽。”無法結婚,後繼無人的普遍性,將會使人口老齡化更加嚴重。而且這種情形也將極大地衝擊社會的穩定。另外,婚房需求是房地產市場最重要的剛需之一,因此人口比例失調,是籠罩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上方的一股不容小覷的長期空頭力量。

商業風險和交易成本將提高

最後一個製約因素,中國的家庭結構將麵臨革命性的變化。到目前為止,中國主要依靠“關係”而不是西方社會普遍的信用製約來進行商業活動。血緣關係又是中國式“關係”的基石。這種關係網是在中國控製商業風險和交易成本的最重要工具。但是計劃生育和老齡化將逐步侵蝕中國式“關係”的基礎——血緣關係。如果中國不能及時建立信用製約的社會機製,中國的經濟運行將會受到很大的負麵影響。

以豐富的便宜勞動力和固定資產投資為增長引擎的北京模式,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但在未來的二三十年,在人口結構變化的重壓下,北京模式終將失去巨大的效力。由於老齡化人口的增多,中國必須把經濟從“體力密集型的低端製造為主”,轉型成”對體力要求不高的知識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產業為主”,這也是深受老齡化困擾的德國的經驗。

另外,老齡化將啟動固定資產價格的下行通道,並加速債務杠杆的去除,這將是依靠資產價格泡沫進行高杠杆融資的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炙手可熱的房地產市場)所無法逾越的一道障礙。歐洲在老齡化的重壓之下走向危機,而德國卻能獨善其身,一枝獨秀,這絕非偶然。老齡化社會是北京模式無法承受之重,也注定了北京模式下資產泡沫破滅的必然。中國經濟必須義無反顧地進行結構性調整,未來二三十年中國社會乃至新興市場的繁榮,有賴於此。

令人遺憾的是,目前中國經濟的提振依然寄望於貨幣性刺激,而忽視了中國經濟所麵臨的老齡化挑戰,遠非貨幣性刺激所能及。打個比方說,一個人年輕時,體質出問題,可以靠大吃猛藥來解決,等到年老了,大吃猛藥的話不但作用不明顯,甚至會讓身體難以承受。中國經濟必須啟動結構性調整的溫補之術。

 

作者:公民經濟學家吳迪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