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審薄穀開來:彰顯中國法製,還是辱沒司法

來源: 看風景 2012-08-21 19:25:2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909 bytes)

沸沸揚揚,人們翹首以盼的薄穀開來殺人案件,不久前在合肥開庭並宣判。新華社發布了全國媒體的統一新聞稿: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2-08/20/c_112780986.htm

關於這個案件,牽涉到方方麵麵,特別是薄熙來的政治前途,左派路線的延續和破滅,大連,遼寧,重慶多年來的經濟與城市發展。最後中央決定公開審理,一方麵是給全國人民一個交待一個說法,另一方麵,也是向世界展現中國是一個法製國家。

但是,因為各種關係和客觀環境條件的影響,這些目的達成一部分,也留下一些遺憾。

1. 這樣一個爆炸性的,影響深遠的謀殺案件,隻用了一天就審理完畢,未免有點“草率”。對比西方的重大謀殺案件,動輒幾周甚至幾個月才能庭審完畢,顯得中國的法製有點不夠級別,有點小兒科。

2. 案件隻集中在薄穀開來投藥殺人,對於前因後果基本沒有交待,隻說因為尼爾伍德發電郵威脅薄瓜瓜,做母親的憤而殺人。但是,一個英國花花公子,是如何與中國最炙手可熱的領導人建立關係的,這種關係的紐帶與實質是怎樣的,矛盾從何而起,為什麽尼爾伍德要威脅薄公子,為什麽僅是言辭威脅,就令見多識廣的薄穀夫人寧可身敗名裂,也要除去一個老外尼爾伍德?法官和律師都沒有提起。

這隻能是因為中央要求“切割”的結果,隻審理殺人案,不涉及經濟(貪腐,行賄受賄,買官賣官,洗黑錢與轉移財產等)和政治(官商勾結,貪汙腐化,瀆職)

3. 最後判決書說,薄穀開來構成故意殺人罪,依法應該判處死刑。鑒於本案被害人尼爾·伍德對薄穀開來之子薄某某使用威脅言辭,使雙方矛盾激化;司法鑒定意見表明,薄穀開來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但患有精神障礙,對本次作案行為性質和後果的辨認能力完整,控製能力削弱;薄穀開來在歸案後向有關部門提供他人違紀違法線索,為有關案件的查處起到了積極作用;薄穀開來當庭認罪、悔罪,故對薄穀開來判處死刑,可不立即執行。

判死緩的四大依據,第一點,尼爾伍德使用威脅言辭(原文是destroy you),造成薄穀開來殺人,無論怎麽看都有些牽強。destroy you 在英文裏麵相對於人身威脅,更多的是敗壞名聲。因為他人一句話而動殺機,未免太霸道,有因言獲罪的意味,根本不能作為減刑理由。第二點,完全是說辭,沒有嚴格醫學鑒定。第三點,也是純屬說辭,除非薄穀開來幫助破獲其他重大案件,或者破獲了未解重大案件。但是,她隻是說明了四名警官幫助她掩蓋罪行的瀆職行為,談不上揭發,隻能是拔起蘿卜帶出泥的效果。第四點,當庭認罪悔罪是應當有的行為,否則應該罪加一等,所以不能作為減刑理由。

試想,如果是一名普通市民,或普通商人,這樣的故意殺人,會判死緩還是死刑?

綜上所述,這個公審的政治意味比較濃厚,法律與法製的味道比較淡薄。

最後一點八卦,中央要求不能全盤西化,要保持中國特色,但是中國最熱門的領導人之一,左派的代表人物,太子黨紅二代的中堅大將,薄熙來的妻子穀開來,卻起了一個“洋名”薄穀開來,冠以丈夫的姓氏。這是西方的習俗,或者是被新中國(特別是文革)視為糟粕的封建時代姓名習慣。這個小事情,也揭示了這些人們說一套做一套,要求大眾是一樣但是對自己是另一樣的一貫做法。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公審薄穀開來:彰顯中國法製,還是辱沒司法
  • 大紐約地區清華校友會與新州電腦協會的燒烤聚會
  • 意大利北部的科莫湖,星球大戰中公主秘密結婚之地
  • 勇奪三項世界金獎的母校學生合唱團在紐約
  • 紐約餐館周, 法國日, 世界上五大芭蕾舞團
  • 所有跟帖: 

    如果穀是普通百姓,這個案子也最多是死緩。對你的第四點也有疑問: -想說我就說- 給 想說我就說 發送悄悄話 想說我就說 的博客首頁 (85 bytes) () 08/21/2012 postreply 19:46:35

    那您對第一點和第二點是如何看的? -看風景- 給 看風景 發送悄悄話 看風景 的博客首頁 (86 bytes) () 08/21/2012 postreply 19:56:0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