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chemeng (化雲坊人), 信區: TsinghuaCent
標 題: 為北大發展作過貢獻的148位清華學子zz
發信站: 水木社區 (Sat Jul 28 21:11:48 2012), 站內
這是一位北大畢業生統計的。
由於“清華庚款留學生”回國後,許多人選擇了“教授”職業;由於1952年“院係調整”,大量優秀的清華教師、在讀生調入北京大學執教或者繼續完成學業;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前後進入北大工作和學習的清華學子有數百人之多,加之“西南聯大”的原因,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有不少清華學子有幸為北大各階段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為北大增了光、添了彩。現根據博主日常閱讀之所及,初步編輯成《北京大學清華148將》以饗讀者,並作為老北大一向堅持“兼容並包”“唯才是舉”,少有“門戶之見”和“近親繁殖”之嫌的實例;作為回憶1952年全國“院係調整”之一鱗半爪;作為北大、清華兩大名校師生,曆史上互相欣賞、提攜、支持、配合,友誼天長日久的見證……
北大曆來“藏龍臥虎”,各路“能人強者”多不勝數。介紹一些“北大清華人”,不等於說北大的發展主要是由“清華人”唱主角!敬請博友們閱畢,能夠正確理解,不要誤判。
北京大學de清華148將
(不含僅取得西南聯大文、理、法商學院畢業證書的學子,但取得工學院畢業證書的學子可酌情考慮)
------謹以此文獻給在北京大學建功立業的清華老學子們
一. 學校主要領導(7位)
1. 湯用彤------國學大師,中、西、印哲學大師;1916年畢業於清華學校;留美時與陳寅恪、吳宓並稱“哈佛三傑”;1930進北大執教,長期任北大文學院院長,是1948年北大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的10位教授之一;1949.5---1951.9被推選為北大校務委員會主任(相當校長),1951年後任副校長,1955年當選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1964年病逝;是北大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所長湯一介的父親,著名學者任繼愈的研究生導師。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2. 周培源------中國近代力學、理論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畢業於清華學校,留美僅用4年便連得學、碩、博士學位,並獲加州理工學院最高榮譽獎----Summa cum laude獎;1929年回清華執教;1936---1937年用休假進修期,參加愛因斯坦領導的“廣義相對論”討論班,從事相對論引力論和宇宙論的研究;其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奠定了流體力學中湍流模式理論的基礎,研究並初步證實了廣義相對論引力論中“坐標有關”的重要論點,培養出王竹溪、彭桓武、林家翹、胡寧等科學家;解放後擔任清華教務長;1952年“院係調整”調到北大,先後任教務長、副校長、校長(1978---1981);並擔任中科院副院長、中國科協主席、世界科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主席等職務;1955年當選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院士);是“中國現代科學家”郵票中的20位人物之一;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3. 張龍翔------生物化學家、分子生物學家;1937年清華大學化學係畢業,1939年考取庚款留英生資格,因“二戰”改赴加拿大,獲多倫多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起曆任北大化學係、生物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校長、校長(1981---1984);是北大“蛋白質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主要創建人,中國生物化學會第五屆理事長。
4. 丁石孫------數學家,曾任中國數學學會副理事長;1950年清華大學數學係畢業後留校任教,1952年“院係調整”調北大(據王選院士介紹,當年數力係主任段學複表示不惜用6個人換他1人來北大,可見其才華之出眾),曾任數學力學係教授,數學係副主任、主任,1984---1989年任北大校長,在北大校友中有很好口碑;後任民盟中央主席,第9、10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他既是王選院士“高等代數”的授課教師,又是最積極支持王選開發“激光照排係統”的校領導。
5. 任彥申------教授,197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動力機械係,曾擔任清華大學團委書記等;1991---2000年曆任北大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兼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北京市委委員、北大黨委書記(1994---2000年);後調任江蘇省委副書記;退休後著有《從清華園到未名湖》、《後知後覺》等書。
6. 彭佩雲-------“文革”前夕任北大黨委副書記時,與陸平校長同被聶元梓“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點名批判,長期遭到迫害……改革開放後,擔任全國婦聯主席、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紅十字會會長、國務委員、第9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194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社會學係,曾任中共地下黨支部書記、地下黨總支委員。丈夫王漢斌也是清華(西南聯大)學子,曾任兩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7. 王義猷------物理學家、高等教育管理專家、教育家;1950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係學習,1952年全國“院係調整”調入北大繼續學習,1953年畢業留校工作,曾出任北大副校長、常務副校長等職。
(第二屆清華庚款直接留美生胡適、清華庚款北洋大學留美特別生馬寅初,也曾任北大校長,但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清華學子”,僅可算是“清華校友”,故未予選列。)
二. 中國語言文學(8位)
1. 王 力------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散文家、詩人,中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1927年畢業於清華國學院,為趙元任大師的高足;1954年調任北大任中文係一級教授,直至逝世;1955年當選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其論著匯編成《王力文集》20卷,他將書的稿費捐獻,設立“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獎金”,自1986年開始評選、頒發。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2. 餘冠英------中國古典文學家;193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後,一直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任教;1952年“院係調整”調到北大文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兼古代文學研究組組長;1955年隨文研所劃歸到中科院;“文革”後任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兼《文學遺產》雜誌主編;79歲退居二線,但仍任文學所顧問和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及博士生導師;曾任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理事、中國文聯委員、國際筆會會員;1995年病逝。
3. 林 庚------現代詩人、古代文學學者、文學史家;在清華求學時,與季羨林、吳組緗、李長之合稱“清華四劍客”,1933年清華中文係畢業後,曾任係主任朱自清的助教;對現代漢語詩歌的發展有特殊貢獻;1952年“院係調整”從燕京大學文學院轉入北大任教,直至退休;晚年與吳組緗、王瑤、季鎮淮四位清華學子並稱“北大中文四老”。任繼愈、吳小如、傅璿琮、袁行霈、謝冕、陳貽焮等學者無不受益於他的言傳身教。其父中國哲學巨擘林誌鈞(宰平)也曾在清華國學院執教。
4. 吳組緗--------二十世紀中國著名作家,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紅樓夢》研究會會長;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中文係,並考入清華研究院,1935年應聘擔任馮玉祥將軍的國文教員兼做秘書達13年之久;解放初曾任清華大學中文係教授、係主任,1952年調任北京大學教授,晚年與林庚、王瑤、季鎮淮四位清華學子並稱“北大中文四老”;也是當年“清華四劍客”之一;在北大教授過的弟子有梅節、劉永強等。
5. 季鎮淮------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家,文學評論家,“北大中文四老”;1941年畢業於西南聯大中文係,1944年畢業於清華研究院,是聞一多教授的研究生;1946年起在清華大學任教;1952年因“院係調整”調到北大任中文係教授,“文革”後至1986年離休止擔任中文係主任,全國聞一多研究會會長;孫靜、孫欽善、楊天石、夏曉虹、陳平原等,都曾是他的學生。
6. 王 瑤------文學史家,“北大中文四老”;1937年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中文係,1946年又畢業於清華研究院,曾任清華大學副教授;1952年因“院係調整”調任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專於漢魏六朝文學及中國現代文學,培養了錢理群、陳平原等弟子;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第一至第三屆會長。晚年熱心於清華大學文學院的複辦;提出了“清華學派”的觀點。
7. 聞一多------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民主鬥士、詩人、學者,早年曾任北大國文係講師,後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中文係教授;1922年畢業於清華學校赴美留學。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8. 梁實秋------著名散文家、文學批評家、翻譯家;1923年畢業於清華學校;1934年曾應聘北大研究教授兼外文係主任。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三. 曆史學(4位)
1. 邵循正------中國近代史,蒙古史專家,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和清華研究院後留學德國、法國;1936年回國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曆史係講師、教授,係主任,期間曾赴英國牛津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講學;1952年“院係調整”調到北大任中國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兼任中科院第三曆史研究所研究員;弟子有李時嶽、方齡貴、劉廣京(美)、巴斯蒂(法)等。
2. 朱慶永------曆史學家,專精於世界史尤其東歐史;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曆史係,1934年與吳晗、湯象龍、羅爾綱、穀霽光、梁方仲、夏鼐、孫毓棠等組織成立“史學研究會”,1936年,參加清華第四屆留美公費考試,考取“東歐史”門,留學蘇聯,日後成為東歐史、中俄關係史專家;解放前後在輔仁、北大任教授;1953年調至北師大,教授世界現代史;對明史亦有專深研究。
3. 王永興------出色的敦煌吐魯番學研究學者、隋唐五代史專家;1934---1940年就讀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中文係、曆史係,1943年畢業於北大文科研究所後,留在聯大擔任陳寅恪先生的助手多年;1946---1955年在清華執教……“改革開放”後重新回到教學科研崗位,為創建北大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作出突出的貢獻,並為中國史學界培養出一批高級研究人才。
4. 黃紹湘--------中國美國史研究奠基人之一、美國史研究會第一、二、三任理事長,1937年畢業於清華曆史係,1946年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曆史學碩士學位; 1960年起任北大曆史係教授,1977年調任中國社科院世界曆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導師,2006年榮獲首屆中國社科院“終身榮譽學部委員”證書;她上世紀50年代撰寫的《美國簡明史》和《美國早期發展史》長期是我國高等學校使用的教材,其中《美國簡明史》是中國首部外國通史著作。
四. 哲學(5位)
1. 金嶽霖------著名哲學家、邏輯學家,1914年畢業於清華學校後留美、留英,1926年回國後創辦清華大學哲學係,並曾任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1948年當選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1952年“院係調整”,全國6所大學哲學係合並為北大哲學係時,出任係主任;1955年當選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後調任中科院(社科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為中國培養了一批高素養的哲學和邏輯學專門人才。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2. 賀 麟------中國現代新儒學八大家之一,建立了“新心學”哲學體係,也是黑格爾哲學的研究專家;1926年畢業於清華學校,赴美國、德國留學;1932年回國後,一直在北大(西南聯大)執教,與湯用彤先生同為著名學者任繼愈的研究生導師;1955年調中科院(社科院)哲學研究所任西方哲學史研究室主任、一級研究員;女兒賀美英曾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
3. 沈有鼎------傑出的邏輯學家、哲學家;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哲學係後,赴美、德留學;1934年回國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教授,曾於1945---1948年赴英國牛津大學作訪問研究;1952年“院係調整”調任北京大學教授;1955年後任中科院(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4. 周輔成------倫理學家;1933年國立清華大學哲學係畢業後,考入清華研究院,1936年獲碩士學位;曾先後在四川大學、金陵大學、華西大學任副教授、教授;解放後任武漢大學哲學係教授;1952年“院係調整”,調到北大哲學係任教至1986年退休;退休前曾經擔任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等職;其講授課程和研究方向主要是西方哲學和西方倫理學史。
5. 任 華------西方哲學史專家;1935年清華哲學係畢業後,考入清華研究院師從金嶽霖;1937年獲哲學碩士學位;1941年由西南聯大公派赴美哈佛大學留學,師從哲學家劉易斯,1946年獲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先後任清華大學哲學係副教授、教授,講授西方哲學史;1952年“院係調整”調任北大哲學係教授,後任北大哲學係西方哲學史教研室主任;他是新中國成立前後西方哲學史教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曾專攻過邏輯學,文理兼通;周一良教授將任華、吳於廑、楊聯升並譽為的新“哈佛三傑”。
五. 外國語言文學(12位)
1. 季羨林------語言學家、翻譯家、散文家、文學家,北大東方語言係的創始人、係主任、南亞東南亞研究所所長、副校長;在10個不同學術領域均取得不凡的成就;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文係,求學時與林庚、吳組緗、李長之合稱“清華四劍客”;1935年---1945年在德國哥廷根大學深造;1946---2009年在北大任教、養老;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培養了任遠、段晴、葛維鈞、錢信忠、辛島靜誌(日)、李南、高鴻、劉波九位碩士生與博士生。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2. 李賦寧------西方語言文學家、教育家、翻譯家;1939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外文係(獲清華大學學士畢業證書)、1941年畢業於清華研究院後留校任教;1946年赴美留學,1950年回清華執教;1952年“院係調整”調到北大執教,曾任北大副教務長,西語係、英語係主任,中國英國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等,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外國語言學、文學人才,包括前外長李肇星等;一生好學不倦,博古通今,學貫中西,治學嚴謹,取得很大的學術成就,成為我國西方語言文學界的權威,聞名於國內外。
3. 吳達元------法國語言文學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29年清華大學外語係畢業後考入清華研究院學習一年,1930年赴法留學,獲裏昂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34年回國,曆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外語係專任講師、教授、係主任;1952年“院係調整”調北大任教授、西語係副主任;著有《法國文學史》、《法語語法》,譯有《博馬舍戲劇二種》,參加主編《歐洲文學史》等;1976年逝世,傳略編入《廣東省當代名人錄》。
4. 田德望------德國、意大利語文學家、翻譯家、中國作協會員;193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語係,1935年畢業於清華研究院,後去意大利、德國留學,獲博士學位。1940年後曆任浙大、武大外語係教授等;八十年代初調任北大西語係德語教授;他3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翻譯的《神曲》不僅獲得中國中外文學交流委員會1994年“彩虹”翻譯榮譽獎,而且獲得意大利文學遺產部的國家翻譯獎;為表彰在但丁研究中的傑出成就,意大利總統於1999年接見了田德望,並授予他意大利“總統一級騎士勳章”;2000年病逝。
5. 羅念生------古希臘文學翻譯和研究家;1929年畢業於清華學校後赴美留學,先後就讀於俄亥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和康奈爾大學研究院,獲碩士學位;1934年回國曆任北大、川大、武大、清華外語係教授;1952年“院係調整”,從清華調北大文學研究所任研究員;1964年任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1987年希臘最高文化機關雅典科學院授予他“最高文學藝術獎”(國際上僅4人獲此獎項);1988年,希臘帕恩特奧斯政治和科技大學授予其“榮譽博士”稱號(國際上僅5人獲此殊榮),以表彰他近60年為研究和傳播古希臘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貢獻;1990年病逝。
6. 楊 絳------作家、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專家;1932年入清華研究院讀研,1935年與錢鍾書先生一起留學英、法,回國後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52年“院係調整”調北大文學研究所工作;後隨該所歸入中科院,日後又轉任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現楊絳女士已步入生命的第100個年頭!一生創作散文、小說、劇本、譯作和發表論文多不勝數。
7. 盛澄華------法文翻譯家、作家、中共黨員;1935年清華外語係畢業後,赴法國巴黎大學文學院深造;1940年回國,先後任西北大學外文係副教授、複旦大學外文係教授,1947年到清華大學外語係執教;1949年參加“四野”南下工作團;1950年回到清華任外語係主任;1952年“院係調整”調入北大西語係任教;作為中國作協會員,一生著作甚多,重要的有:《論紀德》《紀德藝術與思想的演進》《紀德的文藝觀》《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紀德》《新法蘭西評論與法國現代文學》等;因研究反蘇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安德烈-紀德,解放後作品受批判;1970年不幸在江西鯉魚洲幹校逝世。
8. 王岷源------外國語專家;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語係後,入清華研究院讀研,是吳宓先生的愛徒;1938年赴美留學,1942年獲耶魯大學英文係碩士學位;1947年應胡適校長之邀,到北大執教,直至1986年退休;主要在北大西語係教學(也曾在俄語係執教11年);夫人張祥保教授是商務印書館名人、民國首批院士張元濟的女兒;他一生淡泊名利,學風嚴謹,樂意為他人審校、修改重要著作,而花費去自己大量精力,事跡令人感動。
9. 趙蘿蕤------翻譯家和比較文學家;1935年畢業於清華研究院,1948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2年“院係調整”前任燕京大學西語係主任,調到北大擔任英語係教授、博導等;曾榮獲“中美文化交流獎”和“彩虹翻譯獎”;芝加哥大學在建校百年時向她頒發了“專業成就獎”;她是燕大名人趙紫宸先生之女,才子陳夢家的夫人。
10. 胡壯麟------英語專家;1950年考入清華大學外語係,1952年因“院係調整”調北大繼續學習;大學畢業後曾任部隊、中國農科院情報室翻譯;1973年調到北大西語係工作,任講師、副教授,英語教研室副主任、主任,英語係副教授、教授、博導、副係主任、係主任,清華、北師大等33所大學兼職教授,北大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語言與符號研究會會長、中國功能語言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文體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等;代表作有:《英語學習指南》《語言學教程》。
11. 楊業治------德語專家;1929年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外語係;1931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德語係文學碩士學位。1931---1935年在德國海德堡大學日耳曼語文係從事研究工作。回國後,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教授;1952年“院係調整”調北大任教授、德語教研室主任;精通德語,兼通英語。撰有《論德國古典文學的創始》、《荷爾德林的古典格律詩》等論文,主編《德漢詞典》,著有《陶淵明詩翻譯》等;2003年病逝。
12. 趙詔熊------英文專家; 1928年清華學校畢業,赴美留學;1930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係學士學位後,考入哈佛大學英文係讀研,1932年獲得碩士學位;1933年回國,曆任南開、雲南大、清華(西南聯大)教授;1952年“院係調整”調北大任教(曾赴朝鮮擔任誌願軍翻譯),主講英國詩歌、英國戲劇等課程,發表過有關莎士比亞、肖伯納等劇作家的評論文章多種。他是清華大學副校長、數學家趙訪熊的親哥。
六. 數學、力學(6位)
1. 段學複------高等代數學的著名學者;1936年畢業於清華數學係,1939年考取庚款留英生;後留美獲得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清華(西南聯大)數學係教授、係主任;1952年“院係調整”調到北大,任北大數學力學係、數學係主任長達40年;1955年當選中科院首批學部委員(院士)。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2. 許寶騄------中國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享有很高的國際聲望;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算學係,1933年、1936年兩次考取庚款留英生,1936年成行;1938年獲得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0年又獲科學博士學位;長期是北大(含聯大)的“金牌教授”;1948年當選中研院首批院士;1955年當選中科院首批學部委員(院士)。是紅學家俞平伯的小舅子。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3. 莊圻泰------亞純函數的值分布與正規族理論的著名研究學者;1932年清華算學係畢業後留校執教,1934---1936年考入清華研究院為熊慶來先生的研究生;1939年留法獲博士學位,回國後到熊慶來任校長的雲南大學執教;抗戰後一直在北大任教授,是數學家楊樂、張廣厚大學時代的老師。
4. 王 仁------力學家、地球動力學家;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大航空工程係,1948年赴美留學,1950年獲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航空係理學碩士學位,1953年獲布朗大學應用數學部哲學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到北大數力係任教,1962年任副係主任,1971年轉到地質地理係任教;1979年北大力學係遷回北京,跨係兼任構造地質、地震地質和固體力學三個教研室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3年任力學係主任兼地震地質教研室主任;1986年被聘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1993年任北大地球動力學研究中心主任;是第四屆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2001年逝世。(西南聯大之前之後隻有清華有航空係)
5. 黃 敦------ 北京大學數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48年清華大學機械係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解放初派去莫斯科大學力學數學係讀研究生,任留蘇中國學生會對外聯絡部長、學生會主席,1956年畢業獲蘇聯物理數學類副博士學位;回國後擔任北京大學數學力學係教員、教授,兼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科研人員,北大數學研究所副所長等職;1985年獲國家教委科技成果二等獎榮譽(項目主持人)、評為國防軍工協作先進個人。
6. 郭仲衡------應用數學和力學家;1951年考入清華航空學院學習;1953年派赴波蘭留學,1960年獲華沙工大工業工程係碩士學位,1963年獲波科學院技術基礎問題研究所博士學位;回國到北大數力係任教;對理性力學發展起過重要的推動作用,是國際上公認的對彈性理論有卓越貢獻的代表人之一;在力學基礎,張量分析,應用力學,現代數學與力學的結合方麵有一係列創見性的研究成果;1988年選為波蘭科學院外籍院士;1991年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
七. 物理學(10位)
1. 王竹溪------我國熱力學統計物理研究開拓者;1933年畢業於清華物理係,1935年清華研究院畢業時考取庚款留英生,1938---1952年在西南聯大和清華執教,楊振寧是他的得意門生(本人是周培源的得意門生)1952年“院係調整”時調到北大,後任北京大學副校長;1955年當選學部委員(院士);他文理兼通,獨立發明了新檢字法,編纂了我國收字最多的字典之一------《新部首大字典》。他是楊振寧的碩士研究生導師。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2. 葉企孫------清華物理係和理學院始創人;普朗克係數精確值的測量者之一;1918年清華學校畢業赴美留學,1923年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中研院首批院士;1955年當選中科院第一批數學物理學部委員(院士);“兩彈一星”元勳約半數是他的學生,或在學業進步方麵得到過他的指導幫助,堪稱中國物理學的一代宗師;1952年“院係調整”調到北大任磁學教研室主任,為北大籌建了磁學實驗室,開創了中國磁學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先例,為我國培養磁學和金屬物理學人才做出貢獻;“文革”中受迫害,含冤去世;2000年中國物理學會設立胡剛複、饒毓泰、葉企孫、吳有訓、王淦昌物理學獎,其中“葉企孫物理獎”授予凝聚態物理方麵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學家。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3. 彭桓武------“兩彈一星”元勳,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被國際上認為是對上世紀現代物理學發展有傑出貢獻的兩位大陸科學家之一; 1935年清華物理係畢業後,進入清華研究院讀研,1938年考取庚款留英生,成為世界量子力學大師波恩的得意門生,1940-----1945年曾連獲哲學博士、科學博士學位;1947年回國,任雲大、清華教授;1952年“院係調整”曾調北大執教,任研究生導師;1955年當選中科院首批學部委員(院士);他是中科院院長周光召的研究生導師。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4. 張宗燧------理論物理學家,1957年增選為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院士);1934年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物理係,1935、1936年連續考取庚款留美、留英資格後赴英留學,獲劍橋大學博士學位,成為第一位在劍橋大學開課的中國人,因科研成就突出,在國際物理學界頗有名氣;1948年---1952年在北大執教,“兩彈一星”功勳於敏是他帶的第一位研究生;在中科院數學研究所工作時,與華羅庚同為“拔白旗”對象,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文革”中遭迫害而死;我國場論學科的帶頭人戴元本、候伯宇、朱重遠,都是他當年選拔的研究生。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5. 胡 寧------理論物理學家;1955年當選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院士);1935年,從浙大轉入清華物理係學習,1938年畢業於西南聯大(發國立清華大學畢業證書),1941年考取清華庚款第五屆公費留美生;1943年獲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又在美國、丹麥、加拿大等高等研究機構從事理論物理研究;1950年回國後都在北大執教,是人稱“國產第一號土專家”“兩彈一星功勳”於敏的後一位研究生導師。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6. 周光召------“兩彈一星”元勳,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曾任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長,1980年當選中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1年清華物理係畢業後,入讀研究生,1952年“院係調整”時隨導師彭桓武調到北大繼續學業,1954年畢業後,曾任北大講師……1985年被聘兼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7. 周同慶------我國最早從事光學、真空電子學和等離子體物理學領域研究的領軍人物之一,1929年清華大學畢業,即考取庚款留美資格;1933年獲普林斯頓大學物理係博士學位,並獲“金鑰匙獎”;1933---1936年在北大物理係任教,教授電磁學、分子運動論及熱力學、近代物理及實驗、原子與分子光譜、氣體傳導等課程,並進行汞分子光譜的研究;後任中央、上交、複旦大學教授;1955年當選為中科院數理化學部委員(院士)。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8. 王守競------中國首位在世界上享有聲譽的理論物理學家、機電專家;1924年清華學校畢業赴美留學,獲得康奈爾大學物理學碩士、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量子力學方麵取得很大的成就,他發現的多原子分子非對稱轉動譜能級公式被人稱為“王氏公式”,至今仍被大學物理教科書所引用;1929年回國,1931--1933年擔任北大物理係教授、係主任;抗戰前夕,被民國政府動員從事國防工業,在短期內研製出許多種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機電產品,轟動全國;1949年赴美常居,在美國防部與麻省理工學院合辦的林肯實驗室工作,重新開始了原來的物理學研究……其妹妹就是清華著名物理學教授王明貞,兩個弟弟王守武、王守覺均為中科院院士。
9. 洪朝生------物理學家;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大電機係,獲清華工學院學士學位;1948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學位;1950年在美國普度大學發現半導體鍺單晶低溫電導與霍耳效應的反常行為,提出了半導體禁帶中雜質導電的新概念;1951年回國任清華大學物理係教授;1952年“院係調整”調到北大任教;後調整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兼中科大、中科院低溫技術實驗中心等部門工作;是中國低溫物理與低溫技術研究的創始人之一,曾獲國際低溫工程理事會2000度“門德爾森獎”;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0. 曾謹言------理論物理學家;1951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係,1952年因“院係調整”轉讀北大,1959年研究生畢業後留北大任教; 1982---1983年曾去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玻爾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1998年起但任北大“周培源物理學講席教授”,同時任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在量子力學教學和科研方麵取得突出成果。
八. 化學(11位)
1. 曾昭掄------中國化學學科奠基人和學術活動主要領導人;1920年清華學校畢業赴美留學,獲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解放前任中央大學化工係主任、北大化學係主任,以及西南聯大、武大、輔仁大教授;1948年當選中研院首批院士,解放後擔任北大教務長兼化學係主任、教育部副部長兼高教司司長、高教部副部長、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所長等職務;1955年當選中科院首批學部委員(院士);1957年曾被錯劃為 “右派”,後予平反。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2. 孫承諤------物理化學家,中國早期從事化學動力學研究的先驅之一;1929年畢業於清華學校赴美留學留,獲威斯康星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35---1947年任北大(含聯大)化學係教授、代係主任,1948---1952年任北大教授、理學院代院長,1952---1976年任北大化學係主任;還擔任民盟北大支部主委。在國內外主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其內容涉及偶極矩測定、活化能計算、過渡態理論、電負性、溶劑效應和催化動力學等方麵。
3. 黃子卿------中國物理化學奠基人之一;1922年畢業於清華學校赴美留學;1929---1952年在清華化學係執教(出任過西南聯大化學係主任),期間曾兩度去美深造,或任客座教授;1952年“院係調整”調到北大,長期擔任物理化學教研室主任;1955年當選中科院化學部委員(院士);其女兒黃春輝為清華-----北大學子、中科院院士。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4. 張青蓮------中國穩定同位素學科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國質譜學會首屆理事長;1934年畢業於清華研究院後赴德留學;1939---1952年在清華大學(含聯大)執教;1952年“院係調整”調北大,後任北大化學學部副主任;1955年當選中科院化學部委員(院士)。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5. 袁翰青------有機化學家、化學史家;清華大學化學係第一屆畢業生之一;1929年留美,1932年獲化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曾任中央大學教授等;1945---1950年任北大化學係教授,化工係係主任;後任文化部科普局局長、商務印書館總編輯、中國科技情報所研究員、代理所長、顧問等職;較深入地研究了中國古代煉丹史、造紙史等;1955年當選中科院首批學部委員(院士)。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6. 趙學海------化學家,1920年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分校留學,獲得化學碩士學位;回國後任清華學校化學教員、清華大學化學係教授;至少在1932---1936年擔任過北大化學係教授。
7. 錢思亮-----原台灣大學校長、台灣中央研究院第五任院長,有機化學家、教育家;193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係;1934年獲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化學哲學博士學位;1934---1940年任北大(西南聯大)化學係教授;因奔父喪滯留上海;1946--1949年又回北大任化學係教授、係主任;1949年去台,1964年當選台灣中研院院士。
8. 嚴仁蔭------分析化學家; 1931年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化學係,1937年獲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曾任貴陽醫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教授;1952年“院係調整”調到北大化學係任教授、化學係副主任;專精於分析化學,對共沉澱和均勻沉澱法進行了較深入研究,合譯了《定量分析》一書;是著名作家葉永烈的恩師。
9. 馮新德------中國高分子化學的開拓者之一,1937年清華大學化學係畢業後留校任助教;1948年獲美國博士學位後回到清華任教,成為我國第一位開設高分子化學----聚合反應課程的教授;1952年“院係調整”調到北大,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高分子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至1986年一直任北大高分子化學教研室主任;1980年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
10. 馬祖聖------微量化學家和有機化學家;1931年清華大學化學係畢業後,考取清華研究院成為薩本鐵研究生,1934年赴美深造,1938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主持微量化學實驗室的管理並從事研究工作;1946年攜帶大量重要資料和儀器回國,到北大任教,同時在實驗室中用微量技術進行中草藥提煉;1949年到嶺南大學任教,之後先後應聘於新西蘭奧塔戈大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紐約市立大學;在微量化學、有機化學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生前為清華大學設立了“1931級紀念助學金”,逝世後家人為他設立“馬祖聖紀念獎學金”。
11.黃春輝------無機化學家,北大化學係教授,稀土分離化學、配位化學和分子基功能膜材料專家;1951年考入清華大學化學係,1952年因“院係調整”調到北大繼續學習;2001年當選中科院院士;黃子卿教授之女。
九. 生物學、農學(10位)
1. 張景鉞------中國植物形態學、植物係統學開拓者;1920年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留學,獲得芝加哥大學研究院哲學博士學位;1932---1948年任北大生物係主任,曾兼任理學院院長;1948年當選中研院首批院士;1948---1975年任北大植物係、生物係教授、係主任;1955年當選中科院首批學部委員(院士);從教40餘年,培養了一大批中國生物學優秀人才,包括嚴楚江、唐耀、徐仁、王伏雄、吳征鎰、孫兆年、李正理等植物學家。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2. 李汝祺------遺傳學家;1918年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留學, 1926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導師為世界著名遺傳學家摩爾根教授;回國後曾任複旦、燕京、中國大學生物係教授、係主任;抗戰勝利後一直在北大執教,先後任醫學院解剖科教授、動物係教授兼醫預科主任、生物係教授兼遺傳學教研室主任;他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果蠅發生遺傳的學者之一,是中國遺傳學會第一任理事長,兼《遺傳學報》主編;中國著名的學者劉承釗、談家楨、張作幹、金蔭昌、李肇特等都曾跟隨他學習和工作過。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3. 趙以炳------中國冬眠生理學的創始人;1929年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留學,1934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回國曾執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1940---1946年任中正醫學院教授後,回到清華大學執教;1952年“院係調整”調到北大,任生物學教授兼人體及動物生理學教研室主任,創建了國內第一個綜合性大學的生理學專業;改革開放後重新開展冬眠的機理研究,抱病帶出了一支團隊,並使科研成果踏上了國際冬眠研究的學術舞台。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4. 沈 同------生物學家;1933年清華大學生物係畢業後留校執教,1936年考取庚款留美生,1939年獲得康奈爾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0年起任西南聯大、清華大學教授兼研究生導師;1952年“院係調整”調到北大,共同創立了我國綜合性大學第一個生物化學專業,及國家第一批認定的生物化學碩士點和博士點;長期擔任生物化學教研室主任;主持編寫的《生物化學》曾獲教委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影響了整整一代生物化學界師生。
5. 李先聞------中國植物細胞遺傳學的奠基人、作物育種學家;1923年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留美,獲得康奈爾大學遺傳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中央大學、東北大學、河南大學教授,武漢大學農學院係主任;抗戰勝利後任中研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1946---1948年出任北大農學院農藝係主任;1948年當選中研研究院首屆院士;後去台灣擔任台糖公司顧問、台灣中研院植物研究所所長等職;他在水稻、甘蔗育種等方麵貢獻良多,被台灣人稱為“李半仙”、“甘蔗之神”。
6. 熊大仕------獸醫寄生蟲學家,獸醫教育家;1923年清華學校畢業赴美留學,1930年獲得依阿華州立大學獸醫學院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曆任南開大學生物係教授、代係主任,中央大學獸醫係教授;1946---1949年任北大農學院獸醫係教授兼係主任;解放後調到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執教,曆任總務長、獸醫係教授兼係主任、家畜寄生蟲學教研組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並任《中國獸醫雜誌》主編、北京市科協副主席等,為全國政協第三、四、五屆委員。
7. 汪振儒------樹木生理學家、林業教育家,我國樹木生理學的奠基者;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係;1939年獲美國杜克大學林學院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到北大農學院任森林係教授兼係主任;1952年“院係調整”調到北京林學院,先後任林業係主任、綠化係主任、科研部主任、圖書館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編寫了中國第一部大學《植物生理學講義》,翻譯了多種有影響的植物生理學方麵論著,培養出中國第一名林學博士;為北京林業大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本人活了100歲。
8. 吳仲賢------畜牧獸醫專家;1933年武漢華中大學畢業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念碩士研究生,1935年赴英留學,1938年獲得愛丁堡大學動物遺傳學博士學位後,轉入劍橋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工作,1939年回國,先後在西北大學、西北農學院、中央大學任教授;1946---1949年任北大農學院教授兼畜牧係係主任;解放後一直在北農大(現中國農業大學)任教授;1949---1990年任北農大畜牧係教授、係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長;並擔任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數量遺傳學分會第一、二屆理事長。
9. 曹宗巽------植物生理學家、開中國植物生殖生物學之端;1936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係,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大生物係,在獲清華大學理學學士學位後,成為李繼侗先生的研究生, 1945年赴美留學,1948 年獲威斯康辛大學植物學及生物化學博士學位;1948---1949在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49---1951受聘於亞特蘭大大學任副教授;1951年春回國在清華任教;1952年“院係調整”調任北大教授,為植物生理學教研室主任湯佩鬆教授(民國院士,1925屆清華畢業生)副手;她是北大校長許智宏院士的恩師。2011年逝世;
10. 翟中和------細胞生物學家;1950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係學習,1951年派赴蘇聯留學,1956---1961年在列寧格勒大學、蘇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學習;回國後在北大生物係任教;1984-1986年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學係做訪問教授;現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及清華大學兼職教授,兼任中國細胞生物學會副理事長;專於細胞超微結構與細胞生物學,擅於動物病毒與細胞相互關係的研究;1991年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
十. 地學(含地質、氣象、地理、城市與環境)(12位)
1. 傅承義------地球物理學、地震學、地球物理勘探學家,國際地震波傳播理論研究的先驅之一;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名譽所長;是北大、北地質、中國科大地球物理學教研室的主要創始人;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9年考取庚款留英生;1944年獲加州理工學院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1957年增選為中科院生物學地學學部委員(院士)。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2. 謝義炳------中國現代天氣學和大氣環流學奠基人之一;1935年考入清華理學院,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大(發給清華大學畢業證書);1945年留美,1949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在清華氣象係執教,1952年“院係調整”調北大,後任北大地球物理係主任;科研成果對中國天氣分析和預報起到了指導作用,豐富和發展了大氣環流基礎理論,對氣象科學作出了重要貢獻,1980年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
3. 郝詒純------生物地層學、古生物學家;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大,1946年清華研究院地層古生物學研究生畢業;1946---1952執教於北大地質係;1952年“院係調整”調到北京地質學院……她把計算機技術應用於微體古生物科研,完成了幾個門類的數據庫,製作了新生代浮遊有孔蟲自動化鑒定軟件,被部分石油生產單位采用,創造了經濟效益,使微體古生物學在我國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她還為我國婦女發展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1980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
4. 趙柏林------大氣科學與遙感技術學家;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氣象係,因“院係調整”到北大物理係氣象專業任教;1954年,在謝義炳教授的力薦下,成為前蘇聯動力氣象專家阿基諾維奇的研究生,1956年獲蘇聯副博士學位;科研成果曾獲1979年“中國科學大會獎”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並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的稱號;後任北大物理學院大氣科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1991年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
5. 王乃樑------地貌學家、地理教育家;1935年考入國立清華大學地學係,1939年西南聯大地質地理氣象係畢業(發給清華畢業證書)後留校任教;1951年獲法國巴黎大學自然科學碩士學位;回國後任清華大學講師;1952年“院係調整”時調到北大地理係,曆任副教授、教授、地貌學教研室主任、地理係主任、博導;是我國高等學校第一個地貌專業的創建者,為我國培養了一批地貌學人才;專於地貌學與第四紀研究,結合沉積學研究地貌發育,倡導從地區地貌特征研究新構造運動,預測地震。
6. 李孝芳------土壤地理學家;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大(發給清華大學畢業證書);解放前夕在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50年放棄學業,成為當時最早回國的留美生之一;回國後在清華大學地學係執教;1952年“院係調整”調到北大,成為北大自然地理專業的創始人之一,曾任自然地理教研室主任;1970年代調任中科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室主任;她在土壤地理和土地資源科學領域,特別在土壤診斷分類和土地資源評價研究和實踐方麵有傑出貢獻。
7. 陳昌篤------我國景觀生態學奠基人之一,北大環境學院生態學係教授,生態學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194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地學係;1949年考進中科院植物所攻讀植物生態學研究生;1957--1959年和1981--1982年曾在蘇聯列寧格勒大學和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進行訪問研究;擔任過中國生態學會理事長,國家建設部、林業局、環境保護總局等有關方麵的專家、顧問,同時任多個學報的編委;在北大執教50餘年共發表學術、科普論文約150篇,合編專著6部,編寫大學教材1本;直接培養、指導研究生、博士後20人;並為我國申報世界遺產的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
8. 陳傳康------我國最早從事旅遊地理研究的學者,被譽為中國“泰鬥級的旅遊地理專家”;1949年考入清華大學地學係;1952年“院校調整,轉到北大地質地理係繼續學習,1953年畢業後留校;曾任北大城市與環境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兼旅遊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區域旅遊開發研究會主任,中國旅遊地學研究會副主任等;發表有關理論和應用地理學、區域開發和旅遊開發規劃著作和論文400多篇(部),對潮汕旅遊開發有很係統和成功的研究,並已被各地廣泛的采納和貫徹。
9. 王恩湧------文化地理專家;1949年考入清華大學地學係;1952年“院校調整”,調到北大地質地理係續讀,1953年畢業留校、進修,曾講授植物地理課,後主要從事行政工作,曾任係秘書、助理、副係主任等。1983 ---1984赴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與多倫多大學地理係進修,回國後轉向人文地理學的教學科研工作,重開已中斷40年的政治地理課,兼擔任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地理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人文地理》雜誌副主編、北大環境學院教授;研究成果曾獲北京市社科一等獎;主編的《人文地理學》是地理學教學的經典教材之一,為該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重要參考書。
10. 胡兆量------經濟地理學專家;1949年考入清華大學地學係;1952年“院校調整”時,以借讀形式轉入人大學習經濟地理專業;後任北大城市與環境學係教授,兼任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理事長、中國商業地理學會理事長,台灣社會大學兼職教授;已發表《地理環境概述》《中國區域發展導論》《中國文化地理概述》等專著十餘冊,論文100餘篇;1995年以後為香港、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課程高級研修班”授課。
11. 陳靜生------國際著名環境科技專家、北大城市與環境學係教授;1950年入清華大學地學係,1952年“院校調整”,調北大地質地理係繼續學習,1953年畢業;60年代研製成功適於農村使用的飲水除氟方法,受到周總理讚許;70年代在北大主創了全國第一個地學環保專業,並首次查明我國北方城市地下水硬度升高的機理,產生巨大影響。“全國土壤背景值研究”和“水汙染整治研究”分獲國家級和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專著6部、譯著7部、科普著作3部,培養研究生60 餘名;現兼任國際沉澱物---水科學學會理事,國際科聯環境問題委員會中國委員會委員等職。
12. 韓慕康------海洋地理學專家;1950年入清華大學地學係,1952年“院校調整”調到北大地質地理係續讀,1953年畢業;長期任北大地質地理係、城市與環境學係教授,專長 環境、構造和海岩地質與地貌學;1983---1984年作為交換學者在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地理係進修一年;發表(或聯合發表)過許多論文、著作、譯作;科研成果“構造地貌研究”與“地理信息係統與地貌製圖”,均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最近中外海島爭端的解決,用得上他的知識吧。
十一. 心理學(7位)
1. 唐 鉞------實驗心理學家、心理學史家;1914年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留學,1920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 1921年回國後,曆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清華大學心理係教授,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部哲學教育組組長,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長、研究員;解放後,任清華大學教授;1952年“院係調整”調到北大任哲學係普通心理學教研室主任;他還是一位出色的編纂家、翻譯家。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2. 孫國華------心理學家;1923年畢業於清華學校,留美獲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1928年回國曆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東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清華心理學係主任;解放後任清華大學心理學係教授、係主任,1952年“院係調整”調北大任哲學係副主任、心理學專業主任、校務委員,兼任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心理學報》常務編輯;其業務專長為“比較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3. 周先庚------實驗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家;1924年畢業於清華學校畢業留美,1930年獲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哲學博士學位;1931---1948年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心理學教授、代係主任、係主任;1952---1996年任北大心理學係(1978年前為哲學係心理學專業)教授;主要的研究工作為漢字心理的實驗,成果曾連續在美國實驗心理學雜誌上發表。
4. 邵 郊------生理心理學家;1948年清華大學心理係畢業留校執教,1952年“院係調整”調北大執教,主要教學專長有:比較心理學、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學說及實驗、神經係統的解剖與進化和生理心理學等課程;社會兼職:中國心理學會生理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主編有《中國大百科全書》生理心理學部分、《心理學大詞典》和《簡明心理學百科全書》生物心理學部分;著有《生理心理學》一書。
5. 薑德珍-----老年心理學專家;194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心理學係,曾任北大心理學係黨委書記;對不同職業老年人心理特點、心理健康和生死觀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和研究,先後發表論文和科普文章百餘篇;合著、主編和參與主編的著作中,《延緩衰老奧秘》獲中國老年學會十年優秀成果一等獎,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抗衰老的途徑探秘》、《老年學導論》獲中國老年學學會十年優秀成果獎;著有《老年心理與自我調適》等書,其中《天天開心活百歲》一書2007年獲首屆“中國老年學獎”學術成果獎。
6. 沈德燦-----社會心理學家;1950年考入清華大學心理學係學習,1952年“院係調整”調北大哲學係心理專業續讀,畢業後留校;曾任唐鉞教授的助手、心理發展教研室主任、教授,北京心理學會理事長、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長(連任三屆),中國心理學會理事兼社會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主要從事心理學史、社會心理學教學及研究,主要著作有《社會心理學簡編》、《社會心理學》等。
7. 許政援------兒童心理學家;1950年考入清華大學心理係學習,1952年“院係調整”調入北大哲學係心理專業續讀;1954年畢業留校,曾任兒童心理發展實驗室主任、心理係常務副係主任、係主任等,兼中國心理學會領導小組成員、常務理事、發展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專長為發展心理學理論、兒童語言發展和兒童社會性發展的研究,發表論文30多篇,代表成果有《漢語兒童語言發展的研究和有關的理論問題》《中國家庭社會化和兒童的行為與個性的發展》,著有《兒童發展心理學》;是國際行為發展研究會、國際兒童語言研究會成員。
十二. 政治學(2位)
1. 張忠紱------政治學家、國際關係學家;1923年畢業於清華學校,留美獲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學位;1931---1937年任北大政治係教授、係主任,研究生導師,並任最高級別的教授----“庚款講座教授”,享受特別待遇,為當時異常活躍的學者;全麵抗戰爆發後從政,參加了國民政府一係列重大外交活動,並仍堅持治學為輔;1948年民國中央研究院選舉院士時,進入人文組最後55人的候選名單,但最終落選,當年移居美國,後入美籍……有《英日同盟》、《中華民國外交史》(上卷)、《歐洲外交史》、《近代遠東外交史》、《迷惘集-----作者傳》等七部專著遺世。
2. 吳恩裕------政治學家、法學家和《紅樓夢》研究專家;1933年畢業於清華哲學係;1936年公費留英,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政治思想史博士學位;1939--1946年任中央大學政治學係教授,1946--1952年任北大政治係教授。1952年“院係調整”調任北京政法學院教授;1978年調任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兼北大法律係、國際政治係教授等。1954年起,開始致力於《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生平家世研究,在實物考察方麵成果顯著。
十三. 社會學(1位)
1. 費孝通------ 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奠基人之一;1935年獲清華大學研究院社會學、人類學碩士學位;1936年赴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留學,師從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1938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回國曆任雲南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教授、副教務長;1952年“院係調整”調任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1955年當選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1982年起任北大社會學係教授,1985年任北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為國內大學恢複社會學專業教育作出突出貢獻……
十四. 經濟學(2位)
1. 餘文燦------經濟學家;1913年清華學校畢業赴美留學;回國後在北大講授《經濟概要》《經濟政策》等課程;從1926年起,一度代理北大校長之職;1927年李大釗先生被捕,為營救先生,在京9所高校聯合推定北大代校長餘文燦、師大校長張貽惠為代表,向北京政府和奉係首腦遞交了意見書:要求釋放李大釗之妻女;將李大釗交由法庭依法審訊等。
2. 陳岱孫------經濟學家、教育家;1920年清華學校畢業後留美;1926年獲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經濟學係教授、係主任、法學院院長;1952年“院係調整”調中央財經學院任第一副院長,1953年起,任北大經濟學係主任長達30年;在財政學、統計學、國際金融、經濟學說史等方麵有極高的研究成就,同時為中國培養出了六代經濟學人才;北大在朗潤園為他塑了全身坐像,供人瞻仰;厲以寧等的成長得到他的扶持。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十五. 法學(4位)
1. 錢端升------中國政治學、法學的一代宗師;1919年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留學,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24年回國曾任清華、北大講師,講授政治學、憲法學;後任中央大學、西南聯大教授、政治係主任;1948年在北大執教時,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起任北大法學院院長、法律係主任;1952年“院係調整”調北京政法學院(現中國政法大學)任首任院長;由中國政法大學倡議,現我國已設立全國性的法學研究獎項----“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2. 王鐵崖------國際法專家;1933年清華大學政治係畢業後,以優異成績保送入清華研究院攻讀國際法,1936年獲法學碩士學位;1937年考取中英庚款留學生,赴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留學,獲得國際法博士學位;1939年回國,曆任武大、中央、北大教授,中國政法大、南開、外交學院兼職教授,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北大國際法研究所所長,著作等身;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後獲平反;1987年被選為世界藝術與科學院院士;1997年出任海牙國際法庭大法官;2003年逝世。
3. 龔祥瑞------憲法與行政法專家;1931年入讀國立清華大學法學院政治學係,1935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費留學生,1938年獲倫敦政經學院政治學碩士學位,1939年獲得法國巴黎大學法學院比較法研究所法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在西南聯大、重慶中央青幹校、中央大學、北大任教;1954年以後長期擔任北大法律係教授,直至逝世;早年忙碌於中國的文官製度建設,晚年則將領域拓展到中國的憲政與法治進程,並用盡心血培養了一大批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方麵的人才,李克強副總理,著名行政法學家薑明安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4. 樓邦彥------行政法和憲法專家;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法學院政治係,1936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費留學生,赴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留學;1939年回國,任西南聯大政治學係副教授;之後曾任武大、中央、北大政治學係教授;解放後先擔任北大法律係教授、1952年後調任北京政法學院教授、北京司法局副局長,曾經當選過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1957年被錯劃“右派”,1979年逝世時得以平反;著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知識講座》《不列顛自治領》、《法蘭西共和國地方政府》等著作。
十六. 教育學(1位)
1. 汪永銓------高等教育專家;1950年清華大學物理係畢業後留校任教;1952年“院係調整”調到北大,曆任物理係普通物理教研室主任、無線電電子學係主任、電化教學中心主任、北大教務長、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北大研究生院院長、博導;先後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高等教育學科副組長、《北京大學教育評論》主編;2005年被評為北大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2011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授予他我國高等教育學術界的最高榮譽-----“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開拓貢獻獎”(迄今為止,國內隻有王承緒、潘懋元和汪永銓三位學者獲得同類獎項)。
十七. 工學(6位)
1. 王大觀------航空發動機專家;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大航空工程係;1944年被派到美國萊可敏航空發動機廠深造;1948年在北大工學院機械係任專任講師,同時參加學生反饑餓、反迫害、罷課罷教運動……解放後全心致力於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航空發動機研製方法和程序的研究,主持研製多種型號的發動機,並培養了幾代專業人才;1991年被國務院授予“為發展我國航空工程技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1992年航空航天工業部授予他“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2009年中組部、中宣部、中央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國資委黨委聯合發出《關於開展向吳大觀同誌學習活動的通知》。
2. 王補宣------熱工熱力學家;1943年西南聯大工學院機械工程係畢業後留校任教;1948年赴美留學,1949年獲普渡大學機械工程科學碩士學位,同年任北大工學院副教授;1952年“院係調整”調回清華任副教授、教授、熱能工程與熱物理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創辦中國第一個工程熱物理本科專業;1963---1966年帶領師生參與四川化工廠氨合成塔技術改造,創造單塔日產量翻番,達國際同類型裝置的高產水平,獲國務院1966年100項重大成果獎;1986年獲得世界能源學會授予的“人類利用能源獎”,1989年獲得日本熱物性研究會授予的“功勳獎狀”,1990年獲得中科院頒發的榮譽獎章;編寫熱力學教材多種,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1980年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
3. 張 任------水利專家;1925年清華學校畢業赴美留學,獲麻省理工學院科學碩士學位;回國曾任職於吉林大學、天津整理海河委員會工務處、清華大學土木係、長江水利委員會、永定河官廳水庫工程局等;1949年起任北大工學院教授;1952年“院係調整”又調回清華大學任水利係首任係主任,為清華教學科研,為國家重大水利工程作出很大貢獻,被評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
4. 陶葆楷------我國現代給排水工程教育的創始人之一;1926年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留學,1930 年獲得哈佛大學衛生工程碩士學位後,又去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研究、進修一年;回國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教授;1946---1948年任清華大學土木係主任,同時代理工學院院長;1950---1952年任北大工學院土木係教授,兼衛生工程係主任;1952年“院係調整”回到清華,先後任教研究主任、土木係主任、土木建築工程係主任,環境工程研究所所長。現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錢穆先生之女錢易院士是他的女弟子。
5. 陳明紹------能源環境專家;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係;1947---1950年曾任北大工學院土木工程係副教授……“改革開放”後,任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6. 楊曾藝------建築施工專家;193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係……解放前夕,曾任北大工學院土木工程係副教授;1952年“院係調整”調清華執教;1955--1957年在蘇聯進修;後任清華大學教授、土木建築係副主任,福州大學教授,華僑大學教授、教務長、副校長,兼福建省土木建築學會第二屆理事長;主編《建築施工技術與機械化》、《建築施工組織與規劃》等。
十八. 電子學、計算機科學及應用(3位)
1. 吳全德-----電子物理學家;我國光電陰極理論研究的開拓者;1947年清華電機係畢業後留校任教;1952年“院係調整”調北大,曆任物理係電子學教研室代主任,無線電電子學係副教授、教授,納米科學與技術中心主任;是國家“納米電子學基礎研究”首席科學家;在國際上最先解開銀氧銫光電陰極發射機理之謎,提出金屬超微粒--半導體薄膜光電子發射模型和固體基質中超微粒子成核、生長理論,國際同行稱為“吳氏理論”;對光電子發射和超微粒---固態基質薄膜物理的發展也做出了重要貢獻。1991年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
2. 林建祥------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專家;北大教育學院教育技術係教授,電教中心計算機輔助教學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國計算機輔助教育學會副理事長、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協會顧問;1985年赴美,師從卡內基-梅隆大學經濟學諾貝爾獎和計算機圖靈獎得主赫伯特?賽蒙教授,從事教育技術研究;回國後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技術的應用研究,取得了數十項重要的科技成果,獲得國家教委與北京市教學進步獎、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授予的“中國教育技術事業傑出貢獻獎”等榮譽;林教授係清華大學數學係1951屆畢業生。
3. 楊芙清------計算機軟件專家;1951年考入清華大學數學係,1952年因“院係調整”調到北大繼續完成學業;後任北大信息與工程科學學部主任、軟件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現被聘為清華大學兼職教授;最近獲得“中國計算機學會終身成就獎”。
十九. 醫學(5位)
1. 沈雋淇------中國生理學的開創者之一、中國代謝和呼吸生理學研究的先驅;1916年清華學校畢業赴美留學,1920年獲美國西留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22年回國後執教於北京協和醫學院……1935年發明了著名的沈氏氣質分析管…1946--1952年主持北大醫學院生理科教研工作,為主任教授,其中1947--1948年曾任北大醫學院院長;1952年“院係調整”,北京醫學院又獨立,任基礎部生理教研室主任,一級教授;1969年逝世。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2. 孟繼懋------骨科專家、骨科教育家、中國傑出骨科先驅;1920年清華學校畢業赴美留學,獲得芝加哥拉什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回國行醫於北京協和醫院;1948---1951年任北大醫學院骨科臨床教授;後任北京市積水潭醫院院長、創傷骨科研究所所長等,為創建中國專業齊全國際知名的創傷骨科中心作出了貢獻;首創治療股骨頸骨折的孟氏截骨術和孟氏肩關節融合術。
3. 王誌鈞------消化生理學家;1936年畢業於清華生物係;1936--1939年入北平協和醫學院進修生理學;1946年赴美留學,1950年獲伊利諾依大學醫學院哲學博士學位;回國任北京醫學院教授、北京大學醫學部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係主任,執教50多年,培養學生數千人;曾任中國生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生理科學會副理事長、《生物科學進展》主編等職,對我國生理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80年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
4. 嚴仁英------中國“圍產保健之母”,1932---1935年在清華大學生物係學習三年後,以優異成績轉讀北平協和醫學院,師從林巧稚大師,1940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曾任北京醫學院醫學係主任、婦產科主任,後為北京大學婦兒保健中心主任,兼任世界衛生組織婦兒保健研究培訓合作中心主任,中國關心下一代工委會專家委主委,北大醫院院長、名譽院長;她是王光美的兄嫂。
5. 劉曾複------生理學家;1937年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生物係,曆任北京醫科大學生理學教授、北京大學基礎部主任,北京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首都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名譽院長,是研究“整合生理學”和“定量生理學”的專家,也是生物控製論、生物醫學工程學等交叉學科的積極倡導者和推動者,在國內外生理學界享有盛譽;在京劇藝術方麵造詣亦深。
二十. 1952年“院係調整”調入北大,後成為兩院院士的清華在讀生
(11位,其中3位前麵已簡介)
1. 何德全------信息技術專家,1950年考入清華物理係學習,1952年“院係調整”轉入北大物理係續讀,1953年畢業於北大;任中國信息安全評測中心管委會主任,在信息防護與安全技術、新型顯示與處理技術、信息光學與化學等領域,取得了20餘項科技成果,其中10項獲國家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及部級科技進步獎;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 吳慰祖------精細化工專家,1950年考入清華化學係學習,1952年“院係調整”轉入北大化學係續讀,1953年畢業於北大;擔任總參第五十五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軍事領域中的精細化工技術研究,取得了40多項重要成果;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3. 蔣有緒------森林生態學家;1950年考入清華生物係學習,1952年“院係調整”轉入北大生物係續讀,1954年畢業於北大生物係植物專業;任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與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我國各天然林區綜合考察,提出了我國第一個森林立地分類係統,以群落學、區係學和土壤學特征為基礎的森林分區和林地、無林地通用的森林立地分類係統;首次提出我國西南亞高山森林植物區係的形成在生態學上受外區成分水平幅湊、垂直分異和區域內部差異的生態隔離三過程所影響的學術假說;完成著作7部,獲國家、林業部科技進步獎多項;1999年當選中科院院士。
4. 戴汝為------控製論與人工智能專家;1951年考入清華數學係學習;1952年“院係調整”調北大續讀,1955年畢業於北大數力係;1956年為錢學森翻譯其經典著作《工程控製論》;後任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博導,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自動控製、係統科學、思維科學、模式識別、人工智能方麵研究,科研成果在我國經濟、軍事及社會發展領域重大問題決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91年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2010年榮獲“中國模式識別科技終身成就獎”。
5. 鄺宇平------理論物理學家,1951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係,1952年“院係調整”調入北大續讀,1955年畢業於北大物理係;長期都在蘭州大學任教;現任清華大學物理係教授、博導,兼中國高能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主要從事粒子物理理論研究,在粒子理論多個方麵作出重要成果,1989年獲中國物理學會第一屆吳有訓物理獎;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6. 任陣海------大氣環境科學專家;1951年考入清華大學氣象係;1952年因“院係調整”轉北大續讀,1955年畢業於北大地球物理係;曾任國家環保總局氣候影響研究中心總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7. 錢紹鈞------實驗原子核物理學家,1951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係;1952年在北京俄專學習一年;1953年“院係調整”轉讀北大物理係,後又轉技術物理係攻讀實驗原子核物理;1956年畢業後留校做教學、科研和蘇聯專家翻譯工作,1959年調離;曾任國防科委核試驗基地副司令員、司令員,解放軍總裝備部研究員、少將軍銜;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8. 管惟炎-----物理學家;1951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係;1952年“院係調整”調北大續讀,1953---1960年留蘇;回國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所長,兼任北京大學教授;後任中科大第三任校長;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9. 黃春輝------無機化學家,北大化學係教授。(前已介紹)
10.楊芙清------計算機軟件專家,北大信息與工程科學學部主任。(前已介紹)
11.周光召------前中科院院長,研究生畢業後曾留北大任教 (前已介紹)
二十一. 1952年“院係調整”調北大,後成人文社科名人的清華在讀生
(2位,本部分人選,因不熟悉情況,遺漏較多)
1. 梁從誡------“中國民間環保第一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化書院副院長;1949---1952年就讀於清華大學曆史係,1952年因“院係調整”轉讀北大,1954---1958年在北大曆史係讀研究生;畢業後先後在雲南大學、北京國際關係研究所、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等單位工作;1993年創建了中國第一家民辦環保組織“自然之友”,任會長;因環保領域的傑出貢獻,曆年獲多項國際、國家大獎;2010年逝世;是梁思成的兒子。
2. 傅璿宗------著名學者、古典文獻研究專家;1951年考入清華大學中文係,因“院係調整”,轉入北大續讀,1955年畢業;曆任中華書局總編輯,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秘書長、副組長;他出於對母校的深厚感情,1980年代以來,長期擔任清華大學中文係教授,與校友王瑤等一起支持清華中文係的複建和發展工作。
二十二. 在西南聯大執教的清華學子代表(22位)
1. 吳 晗------曆史學家、明史專家;1934年清華大學曆史係畢業留校任教;1940---1946年在西南聯大執教,是當時最著名的進步教授之一;解放後出任北京市副市長;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69年死於“文革”冤案。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2 .錢三強------“兩彈一星”功勳;1929年進北大之理科預科上高中,1932年考入國立清華大學物理係,1936年畢業時考取庚款留法生;為“小居裏夫婦”研究生,1940年獲得法國國家博士學位,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導師;1948年回國任清華大學物理係教授;後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二機部副部長等,成為中國發展核武器的組織協調者和總設計師。1955年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大學者錢玄同之子。(注:錢三強未在西南聯大執教過,是此22位中唯一例外;中學時代念北大預科)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3. 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被譽為“中國衛星之父”、中國現代氣象學的奠基人之一;1933年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物理係;1938年獲得德國柏林大學博士學位,1938---1944年在西南聯大執教;後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解放後任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1955年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1966年但任中科院衛星設計院院長。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4. 陳芳允------“兩彈一星”功勳;1934年考入國立清華大學機械係,一年後轉入物理係,1938年畢業於西南聯大物理係,獲清華大學學士學位;1938---1941年在清華無線電研究所任助教;上世紀40年代曾在英國從事電視、船用雷達研究工作……是傑出的無線電電子學、空間電子係統工程專家,在核彈爆炸的測試技術方麵作出突出貢獻,也是衛星測控總體技術負責人;中國“863計劃”的四位提議人之一;1980年被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並兼技術科學部副主任。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5. 屠守鍔------“兩彈一星”功勳;1936年考入國立清華大學機械工程係,1940年西南聯大航空係畢業後留美,1943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1946年回國,任清華大學副教授、教授;1952年“院係調整”,調任北京航空學院教授;從1957年起曆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總體設計部主任、第一分院副院長,七機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長,是火箭技術與結構強度專家,先後擔任近程、中程導彈副總設計師,洲際導彈、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後出任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1992年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6. 王希季------“兩彈一星”功勳;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機械工程係……1947年赴美留學,1949年獲弗吉尼亞理工學院動力及燃料專業碩士學位,1950年放棄讀博機會,發起回國;是中國返回式係列衛星的總設計師,曾參與第一顆衛星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的研製;1993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7. 華羅庚------天才的數學家,清華大學培養出的特殊人才;1938在英國劍橋大學進修歸來,到西南聯大從事教學、科研工作;1948年當選中研院首批院士;解放初任清華大學數學係係主任,1952年調援中科院數學研究所任所長;1955年當選中科院首批學部委員(院士);八十年代曾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100位感動中國的人物”之一、還是“中國現代科學家”郵票中的人物之一。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8. 錢偉長------中國近代力學與應用數學的主要奠基人、中國最博學的科學家、教育家以及社會活動家、全國政協副主席;1935年清華物理係畢業後,進入清華研究院讀研,在西南聯大執教;1939年考取庚款留英生赴加拿大留學;1942---1946年在美與錢學森同為馮.卡門助手;1946---1983年任清華教授、教務長、副校長等,期間常兼任北大教授;1955年當選中科院首批學部委員(院士);1957年為清華第一號大右派,1979年獲得平反;1983年起任上海大學校長,2010年逝世。他是大學者錢穆的侄子(養子)。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9. 葛庭燧------金屬物理學家,世界金屬內耗研究領域國際大師和創始人之一;中科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所長;曾獲內耗與超聲衰減國際最高獎----甄納獎、橋口隆吉材料科學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物理獎、美國TMS學術最高獎---梅爾獎等;193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係,曾任西南聯大助教;1941年赴美留學,獲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士學位;1949年回國到清華大學物理係任教;1952年調援中科院;1955年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10.楊石先------化學家;1918年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留學,獲得康奈爾大學碩士學位;1931年獲耶魯大學博士學位;1938---1945年曾任西南聯大理學院化學係教授、係主任,師範學院理化係主任、西南聯大教務長等職;1957年任南開大學校長;曾任中國化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協副主席;1955年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化學組組長。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11.劉崇樂------我國昆蟲學創始人之一,1920年清華學校畢業後留美,1926年獲康奈爾大學昆蟲學博士學位;回國任清華大學生物係教授、係主任,西南聯大教授,清華農學院昆蟲係主任;解放後先後任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所長、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在昆蟲病理及微生物防治、資源昆蟲領域取得了公認的成就;1955年當選中科院首批學部委員(院士);“文革”中受迫害,過早去世。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12.湯佩鬆------中國植物生理學奠基人之一;1925年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留學,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院哲學博士學位,後到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1933年回國任武漢大學教授,抗戰時在昆明任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研究教授;抗戰後擔任清華農學院院長;1948年當選中研院院士;1950年調任北京農大任副校長,後出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長兼任北大教授,為北大植物生理學教研室主任;1955年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13.吳征鎰------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國發現和命名植物最多的植物學家;193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係,抗戰時曾任西南聯大助教,1942年考入清華研究院讀研、獲碩士學位……1955年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1958年任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1979年兼任中科院昆明分院院長、雲南省科協主席。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14.梁思成------建築學家;1923年畢業於清華學校,1927年獲美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學碩士學位,1928年肄業於哈佛大學研究院;回國後創辦了中國大學第一個建築學係(東北大學營建係);加入“中國營造學社”後,對中國各地的古建築進行係統的調查、整理、研究,成為中國古建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抗戰結束後,又創辦了清華大學建築係;解放後主持“人民英雄紀念碑”等國家重大項目的方案設計,努力探索中國建築的創作道路,提出文物建築保護的理論和方法,是新中國首都城市規劃工作的推動者,為中國建築界培養了大批人才;1948年因建築考古和美術史成就當選中研院人文組院士,1955年當選中科院首屆技術科學部委員(院士);抗戰前,他曾為老北大設計過“地質館”和“老灰樓宿舍”,解放前夕曾在北大工學院講過《中國建築史》課程。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15.蔡方蔭------土木建築結構專家;1925年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留學,1928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碩士學位,曾在紐約珀迪-亨德森事務所任顧問工程師;1930年回國,任東北大學、清華大學土木工程係教授、係主任和工學院院長,抗戰時在西南聯大、國立中正大學執教;解放後擔任南昌大學工學院院長,建築工程部建築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等職,並任《土木工程學報》首任主編;1955年當選中科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院士)。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16.張大煜------物理化學家、中國催化科學奠基人之一;1929年清華大學化工係畢業後留學德國,獲德累斯頓工大博士學位;1933---1937年任清華大學講師、教授;1937---1945年任西南聯大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員;1946---1949年任清華大學化工係教授、係主任;1949---1952年任大連大學化工係教授、係主任,東北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1953---1961年先後擔任中科院工業化學研究所所長、石油研究所所長、兼蘭州石油研究所和中科院煤炭研究所所長;1955年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1962---1977年出任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為我國創建了第一個石油、煤炭化學研究基地。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17.吳仲華------工程熱物理學家;1935年考入清華大學機械係,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大,獲清華大學學士學位,留西南聯大任教;1943年考取公費留美資格,1947 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博士學位;在美國劉易斯噴氣推進中心任研究員時,創立了國際公認的“葉輪機械三元流動通用理論”;1954年回清華創建了全國第一個燃氣輪機專業,任教研室主任;1957年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後曆任中科院力學所副所長、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長等,1992年病逝;與李敏華為“清華夫妻院士”。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18.楊振寧------物理學家,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大物理係,1944年結業於清華研究院,獲得碩士學位,並考取第六屆清華庚款留美生;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因科研成就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還得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及擁有多項榮譽學位,被譽為“當代全才的三個理論物理學家之一”;1999年任清華大學教授;2003年到北京定居;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
[被列入北大校史館 “北大傑出人物展(一)名單”]
19.陳 達------社會學家;1916年清華學校畢業赴美留學,1923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長期執教清華,是清華大學社會學係的創辦人;抗戰時期任西南聯大社會學係主任兼清華大學國情普查研究所所長;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為世界人口學會副會長;解放後任中央勞動幹部學校副校長、勞動部保護司副司長;因“人口問題”被錯劃為“右派”,後獲平反;1975年病逝後,骨灰存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20.錢鍾書------傑出的文學研究家、作家、翻譯家;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語係,1935年考取英國庚子賠款公費留學生,赴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英文係留學;1938年被清華大學破例聘為西南聯大外語係教授……後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
21.何炳棣------傑出的曆史學家,被尊為“曆史學界泰鬥”;1938年畢業於西南聯大,獲清華大學曆史係學士學位,留西南聯大執教;1944年考取清華庚款第六屆公費留美生,1945年赴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西洋史,1952年獲得哥大英國史博士學位;之後逐漸轉入國史研究,成績斐然,1966年當選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當選美國藝文及科學院院士;“文革”後被中國社科院聘為“榮譽高級研究員”。
22.陳省身------傑出的數學家;1931年南開大學畢業後考入清華研究院, 1934年成為中國培養出的第一位數學碩士後;赴德國、法國深造;1937年回到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執教;1948年曾主持中研院數學研究所工作;1949年遷往美國,任芝加哥大學教授;1961年加入美籍,當選美國家科學院院士;曾任美國數學學會副主席、美國國家數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先後獲菲爾茲獎、沃爾夫獎等全球數學領域最高榮譽;先後被英、法、意、中等國家科學院聘為外籍院士;晚年退休回大陸,創建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
祝願北大、清華兩校攜手早日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為北大發展作過貢獻的148位清華學子zz
所有跟帖:
•
Good work. Do you have 為北大發展作過貢獻的北大學子?
-2544-
♀
(0 bytes)
()
07/28/2012 postreply
21:47:58
•
北大過去是人才濟濟,現在是小醜林立。
-alorha-
♀
(0 bytes)
()
07/28/2012 postreply
23: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