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肖執纓 實習生黃莎:
7月21日下午,當“60年一遇”的暴雨肆虐北京時,34歲的丁誌健正在和朋友談公事,幾個小時後,這位幼兒雜誌《阿阿熊》的編輯部主任在駕車回家途中被困在廣渠門的滔滔大水中。誰也想不到,這裏竟是他的生命終點。
被困的丁誌健曾於當晚7點40分前後多次致電妻子邱豔呼喚救援,8點20分左右邱豔趕到了現場,但橋下一片澤國,看不見自己家的車。直到當晚10點30分左右,現場救援人員和群眾才將淹沒在4米深積水中的丁誌健的車用繩索拖到了淺水區,此時,他已被困水中3個多小時。救援人員敲碎車窗,車內的積水噴湧而出,丁誌健被拽出車窗時已經奄奄一息,一個小時後,終因搶救無效去世。
25日,丁誌健的遺體告別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下午5時,丁誌健的妻子邱豔走進湖南衛視《完美釋放》節目錄製現場,首次麵對媒體的邱豔首先強調:“如果不是網絡上的語言太惡毒,我不會在這個關鍵的時候還來上節目。”
網絡流言,既荒謬更是侮辱
主持人:您能回憶一下事發時的情形嗎?
邱豔:可以,差不多是7點40分左右,往家裏打的第一個電話,沒有及時接,緊接著打了第二個電話,我接了。當時他跟我說:“邱豔,我現在車陷在廣渠門了……”他非常明白地告訴我,車門打不開出不去了,並且已經有水往裏淹。我說趕緊打110,想辦法趕緊出來。他說好,把電話掛了,然後過了差不多一分鍾時間,又打了一個電話進來,說110打不通,當時他情緒已經很激動了。他說:“邱豔,我打不開車門……”我說,你一定要出來,打開天窗!但天窗也打不開。我一想,(車內)可以通到後備廂,那後麵應該有工具,他說好。又說,你快來救救我。我說你等我,我拿著家裏錘子,鄰居帶著我就往現場趕,到了通惠河的時候,車已經堵住了路,我跑過去的。我沒有別的辦法,真的沒有……差不多在晚上8點10分或8點20分左右到了現場。我沒看見我們家的車,但是我確定水裏麵有車。因為那條路我跟我先生走過很多次,所以說我知道他說的方位。
主持人:在現場還看到了什麽?
邱豔:我今天來上節目,就是想把有些事情澄清一下。我先生那天出去是為了談公事,最後3個電話都是打給我的,我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所謂的“情人”(編者注:網上傳言)我根本不用解釋。網上還有人說他自救能力太差、甚至直接說他用頭去撞玻璃是“白癡”,我想說的是,我先生頭上的傷是救援人員砸開玻璃時不慎碰到的,我和我的鄰居都看到了。我先生身體素質非常好,每天晚上都要做100個俯臥撐。他在2007年就開車了,不是新手。網上傳言說他傻,身體不好所以無法自救,這都是很荒謬的。
今天那麽多人來八寶山送他,有的還是自發從外地過來的,單位所有的領導也全部都到場了,我覺得他在大家心目中是非常優秀、非常聰明的一個人。
我現在還想特別感謝一個人,他是交通銀行的工作人員魏安(音譯),是他第一時間脫下衣服到水裏去找我丈夫和他的車,也是他一直陪著我等待救援結果,後來還去醫院看望我丈夫。我後來通過微博找到他說感謝他,他說不能接受我的感謝,他很遺憾沒有救到我丈夫,但他是我最想感謝的人。
追悼會上,3歲女兒獻第一束花
主持人:聽說孩子隻有3歲,她知道爸爸去世這個噩耗嗎?
邱豔:說實話,我到現在都不能相信這是一個事實,家裏還保留著他許多東西,包括剃須刀洗麵奶,我到現在還覺得他隻不過是出差了,我跟閨女也是這麽說。
我的婆婆因為太悲傷已經回老家了。我那天出門去救我丈夫前,女兒看到我很緊張的樣子,問我怎麽了。婆婆說媽媽要去救爸爸,後來聽婆婆說女兒在家裏哭得很厲害,說也要去救爸爸。
我現在還記得,當時從產房裏出來,我先生說的第一句話是:“這麽小一個娃娃,什麽時候才能捧大?”先生不敢捧閨女,因為她很軟,他怕傷害她。他們的感情非常好,閨女每天都要爸爸講睡前故事。我先生的文化水平、包括想象力都比我強,他會編各種各樣的故事。我閨女知道,有些故事別人是不會說的,但爸爸會說。
我丈夫的追悼會上,獻給他的第一束獻花是孩子去獻的,我之前是很矛盾的,不知道該不該讓孩子去追悼會現場,但我不想讓她留下遺憾。我跟她說,爸爸到天上去做星星了,如果你聽媽媽的話,爸爸會變成一個很大很大的星星在看著你。如果你想爸爸了,可以看天上的星星,對著你笑的那顆就是你爸爸。我想等她長大後明白生死的時候,再告訴她事情的真相。
主持人:最讓您難受的事情是什麽?
邱豔:我丈夫是我表哥的同學,所以我們兩個人是青梅竹馬,從小就認識。我們第一次確定戀愛關係是我20歲的時候,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又分開了,到2005年我們倆又聯係上了,2006年我們就結婚了。他在每天睡覺前都會跟我說:“邱豔,我愛你”,但我總是不好意思地回答說:“好肉麻”,我現在最後悔的事情就是沒有告訴他,這麽多年來我對他的感情從來沒變過。我在他的遺像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如果還有下輩子,我們一定還要做夫妻。”
節目錄製現場,邱豔還婉拒了社會愛心人士的捐助,她說:“首先,我有一個很團結的大家庭,我相信他們會幫助我,另外,政府和單位也不會看著我們這樣(不管)”。(網絡)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