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美中關係的5大嚴酷事實

來源: jzc 2012-07-25 14:18:1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348 bytes)
 

[譯者]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有關美中關係的5大嚴酷事實


核 心提示:中美官員越聲稱他們相互之間的意圖是單純清白的,他們之間因此產生的不信任感就越深。中國觀察人士擔心美中一方或另一方會出現戰略誤算。掩飾、敏 感和細致是外交的重要特征,也是華盛頓為避免與中國對抗而喜歡采用的手段。不過,當良好意圖的表白不落實在行動或政策上時,雙方實際上會加劇相互間的猜 忌。

發表:2012年7月12日
作者:Joseph A. Bosco
本文由譯者誌願者翻譯校對
http://www.csmonitor.com/var/ezflow_site/storage/images/media/content/2012/0712-china-us-west-point-visit/13116696-1-eng-US/0712-China-US-West-Point-visit_full_600.jpg
中美兩國的官員越是向對方聲明自己動機單純,他們之間產生的不信任就越深。一些中國問題觀察家擔心美中兩國中的一方會出現戰略誤判。
掩飾、敏感和細致是外交的重要特征,也是華盛頓為避免與中國對抗而喜歡采用的手段。不過,當良好意圖的表白不落實在行動或政策上時,雙方實際上會加劇相互間的猜忌。
官方坦承中美關係存在5個關鍵的事實,很可能會有助於兩國建立一種更加成熟的雙邊關係,從而幫助阻止陷入衝突的可能。
1、 中國正努力取代美國,成為亞洲頭號軍事和政治力量
台灣是中國的首要地區利益。中國聲稱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控製了台灣就會將中國的觸角再向太平洋和南中國海地區推進幾百英裏。1942年,日本利用台灣島入侵菲律賓——現在,中菲之間存在嚴重的主權爭端。
六十年來,美國一直阻撓中國奪取台灣。剛開始的時候台灣還是獨裁政權,現在是一個繁榮的民主政體。不過,當1995年中國官員直言發問時,華盛頓表示,它自己也不確知是否將保衛台灣。從那以後,它一再重複著這種"戰略模糊"態度。
北京的反應一直沒多大變化:它購買了攻打台灣所需的海戰、空戰和網絡戰武器。為了阻止美國幹預,中國建立了"反介入和阻絕封鎖"武器係統,譬如攻擊潛艇和世界首款反艦彈道導彈。中國的將領們曾威脅說,如果爆發衝突,中國將動用核武器襲擊美國的一些城市。
同樣地,北京聲稱,同台灣和西藏一樣,南中國海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中國在對提出主權要求的一些國家采取威嚇手段的同時,警告華盛頓不要幹涉中國的事務。美國在這個問題上不站到任何一邊,隻要求各方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議。同時,美國已發誓將確保南海地區的航海自由。
中國還強烈抗議美國在亞洲建基地和進行軍事演習,說這進一步證明美國在對中國實行戰略"包圍",而不是針對中國越來越大膽行為的自然反應。顯然,中國希望在它在亞洲推行自己的意誌時美國別礙事。
2、美國試圖阻止中國的軍事崛起
自尼克鬆訪華以來,美國和西方一直努力推動中國的經濟崛起,並使之在外交和政治上融入國際體係。接觸政策產生了對中國有利的效果,給中國的數百萬人帶來了好處。
就連在安全方麵,中國在大幅加強軍力時,美國卻一直不願妄下定論。對此,美國的決策者們盡量輕描淡寫,他們承認經濟實力的增強通常會導致軍力擴大,如果不是出於其它別的理由,那就是為了獲得國際聲望和捍衛日益擴大的經濟利益。
不過,這種寬容的觀點忽視了三個事實:1)沒有任何外部威脅需要中國進行巨大的軍事投資, 2)美國海軍維護海上安全,保持海上航道順暢,保護了中國及其它國家的商貿利益,3)僅僅為了對付索馬裏海盜,中國根本不需要有像遠程彈道導彈這樣的武器係統。
在中國決定在加強軍力的同時對美國、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國家發出威脅並采取威嚇行動時,美國國內和亞太地區終於響起了警鍾。中國的行為開始喚起上世紀30年代日本崛起給人留下的不愉快的記憶。
華盛頓的底線是決心阻止一個好鬥的、擴張的中國,為此它正加強與該地區國家的安全聯係。北京警告其鄰國要記住"你小我大",實際上,它的作法招致那些小國的"大朋友"采取認真的圍堵行動。
3、中國和美國在朝鮮核計劃問題上並沒有相同的關切
自大家都清楚了平壤在尋求核計劃以來,美國官員和亞洲問題專家紛紛讓世人放心,說北京和我們大家一樣擔心——確實,中國與這個反複無常的國家為鄰,這使得它更有理由擔心。
官員和專家們作出的這種保證掩蓋了這樣一個事實:中國的核技術直接或間接地成了朝鮮核計劃的源頭。所謂間接,是指中國核技術經巴基斯坦"核彈之父"卡迪爾·汗之手傳到了朝鮮。他們還忽視了另外一點,即,由於朝鮮依賴中國提供糧食和燃料,因此中國對平壤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盡管20多年來北京對安理會關於朝核問題的決議都蓄意阻撓,但西方對中國所抱意圖基本都泰然處之。中國的阻撓使朝鮮免遭了國際社會的嚴厲製裁。
另外,中國官員從來不提西方官員和學者歸咎於他們的一些問題。相反,他們溫和地說希望"和平解決"朝核問題,實現"朝鮮半島去核化",這意味著消除美國防止朝鮮再發動侵略的核威懾力。
然 而,西方政府認可中國的合作保證,並使中國在朝核六方會談中扮演關鍵角色。中國的地位上升,成為公認的"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這不僅提高了它的國際聲 望,而且還使它在與華盛頓就一係列國際國內問題談判時占有很大優勢。在人權、台灣或貿易問題上,美國官員都不願對中國施壓,因為"我們在朝鮮問題上需要它 幫忙"。
與此同時,朝鮮問題占去了美國外交和戰略策劃的很大一部分精力,北京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作為長期的盟友,中國和朝鮮共同努力謀取自己的利益,並促進對方的利益,而不是國際社會的利益。
4、經濟改革並非必然帶來政治改革
30年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成功地證明了西方自由思想的錯誤,西方認為分散經濟控製權必定會促進政治改革。韓國和台灣及其它國家和地區的情況都證明了這一點:當繁榮導致中產階級隊伍擴大,當技術使人們很容易就能獲得全球信息,人們就必然提出民權和人權的要求。
不 過,中國為亞洲、非洲甚至南美提供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非民主發展模式:摒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踐,它保留列寧主義的治國體係。北京堅信相對繁榮就會使民眾滿 意,並能保持穩定,抵消一黨執政的合法性缺失。它還兩邊下賭注,時不時就掀起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來對付以美國為首的外強構成的所謂的威脅。
5、華盛頓希望改變中國政府
台灣和韓國實現了從獨裁到民主的轉變,因為他們的保護國美國一直施壓,要求實行政治改革。中國一直能夠無視現代曆史,因為西方對北京沒有那麽大的影響力,對於中國沒有取得政治進展,西方一直采取克製態度,不妄加指責。
1989年天安門大屠殺事件給人的震驚早已消退,2008年奧運會前北京作出的推進民主的承諾也已違背,且早已被人忘記。盡管西方國家偶爾批評中國糟糕的人權狀況,但他們從未讓批評打亂日常事務。
不 過,西方的緘默並不意味著他們完全放棄了未曾明言的建立一個民主中國的終極目標。華盛頓呼籲北京逐漸實行法治、宗教自由和言論自由,這自然是破壞一黨專製 的。如果實行這種改革,中國政府可能就不再是共產黨政府。美國的希望與中國民眾的願望有著更多的共同之處,與中國當前的統治者則不然。北京很清楚這一事 實,也痛恨這一事實。
Joseph A. Bosco曾在國防部長辦公室擔任中國問題官員、在喬治城大學 Edmund A. Walsh外交學院為研究生講授中美關係。他現在為國家安全問題撰稿。

本文版權屬於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譯者遵守知識共享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許可協議。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