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煦:中國科學的未來不可低估(zt)

錢煦:中國科學的未來不可低估(zt)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報 馮麗妃

發布時間:2012-07-16

【字號: 小  中  大 

 

 

“我們都是吳越錢家的後裔,錢學森先生是第三十四代,我是第三十六代。”近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錢煦在談起錢氏家族時,語氣中難掩自豪之意。

同樣讓他感到自豪的,還有我國科技的飛速發展。他認為,在過去三十多年中,中國的科技發展一直在加速,如此發展下去,前麵的風光將會“無限好”。

三十載飛躍發展世界矚目

1949年解放之前,當時正在北大讀醫預科的錢煦跟父親一起去了台灣,並在台大完成醫學教育後,赴美留學,此後便在美國落地生根,成為美國科學院、工程學院、醫學科學院以及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1995年,離開近半個世紀後,他重新回到祖國大陸。自此,他每年回大陸的次數越來越多,並指導北大、清華、浙大、西安交大、華中科大以及北京協和醫院微循環研究所等單位的生物學研究。

在華中科技大學,有一個本科生的班級更是被命名為“錢煦班”。當班裏的學生申請海外留學,他就給學生們提供谘詢。

“當前,在世界科技的舞台上,中國的表現已經相當優秀。”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錢煦對我國三十年發展所取得的成就非常滿意。

越來越多的國際性會議在中國召開,中國科學論文數量已占據世界領先地位,其中高水平的文章也占相當大的比例,中國科學家的聲音亦愈來愈受到國際矚目。

他認為,這離不開科學家的努力,但領導人的決策與支持也同樣重要。拿經費來說,上世紀90年代,美國在布什執政時期,承諾科研經費在5年內加倍,經費年增長率接近15%,使科學研究一度進入“蜜月期”。

然而,緊接著在進入2000年以後,增長率迅速下滑到2%~3%,與通貨膨脹速度基本一致,不僅抵消了以前的增長比例,而且使當初因經費加倍增加的科研人員,又因缺乏科研資本而轉行,造成人才浪費。

而中國在過去二十年間,科研經費一直保持20%的年增長率,每三年半加一倍。“現在世界上沒有別的國家能夠做到這一步。經費不是足夠的條件,但也是一個必需的條件。”錢煦說。

同時,他認為,我國科技發展的另一推動力就是國家實行了積極的人才引進政策。“千人計劃”、長江學者計劃等海外引智計劃不僅為國家吸納了更多優秀科研人才,而且還促進了國內外研究者交流的機會,對年輕科學家成長非常重要。

“也有人認為學生出國留學可能會造成年輕人才外流,但是我認為這是人才的在外儲備。”他認為,每年回國的人雖然依然比出去的少,但是縱向相比,歸國的比例已經越來越高了。

 

尚須革新評審體係

錢煦認為,科研有兩個重點目標,或是增加知識財富,或是有益於民生與社會發展。不過,無論是哪一點,都應堅持創新,盡量少做無謂的重複。

而當前,無論是項目審核、研究成果評價,還是研究人員升級,均過於注重量化。以論文發表為例,國內過於注重強調SCI期刊數量與引用次數,過於量化的指標已經影響到不少專家學者作研究的方向。

“雖然這些量化的成果也是考核的一方麵,但是並不能當做絕對的指標。很多時候,研究者隻想著一定要趕快把文章在某個雜誌發出來,忘了研究的初衷本是為了創新;或者不能用充分時間達到卓越的水平。”他說。

同時,他認為當前國內的評審機製也應該予以革新。在項目評審過程中,可以請更多國外的優秀專家來審核,因為國外的專家沒有什麽利害關係。

盡管如此,他對我國科學創新的發展很是樂觀。上世紀90年代,我國還僅僅是世界工廠。現在,自己也在不斷作出新發現,製造出新產品。

“同樣是半杯水,有的人看起來是半滿,也有人看到的是半空,這是因為觀者持有的態度不同。做人、做科研、做事情都應該以樂觀的態度看問題。‘危機’也就是‘機會’。”他說。

“國家之間的競爭不能隻看現在,要看長遠,中國有世界上很多其他國家都沒有的科技政策,也有大量願意從事科研、為科研獻身的年輕人,因此中國科學的未來是不可低估的。”錢煦說。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錢煦:中國科學的未來不可低估(zt)
  • 從楊振寧的婚姻家庭看海二代學中文
  • 侃侃康師傅,政法委及維穩體製
  • 黃奇帆為何沒有倒台?
  • 林俊與盧雲,“誌同”道不同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