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回國的印象,“麵子工程”已經成為流行語,街坊們好像不這麽說就顯不出自己思想獨立似的。真是有點悲哀。

來源是我家樓下原來是大水溝,生活廢水的主要排放通道。原來是露天的,很不幹淨,味道也不好。後來政府就花錢把它變成地下的了,由於沿著這條溝上方是一條高架橋,一直連到江邊的,把明渠改暗道後,不能建樓房了,政府就在上麵搞了綠化帶,而且有一些讓大人小孩活動的場所。我覺得挺好挺便民的。最近一次回去,發現政府又把這條綠化帶修得更漂亮了,很有我們南方水鄉的特色。而且通過汙水處理,弄了一條淺淺的清澈的小河。我爸說夏天好多人帶這小朋友在這裏玩水。搞得我都很羨慕他們有這樣的環境。

可是,有一天我帶著小女兒在那玩,碰到兩個記者在錄製新聞,可能是有關這一帶環境的變遷的,周圍沒什麽人(因為國內的小朋友都在上學的時間,就我女兒在那玩),就采訪我女兒。我女兒中文不太好(方言不太好),又怕羞,正扭扭捏捏的,旁邊兩個路過的阿姨(看樣子是已經退休了的)大聲說:“都是麵子工程,民脂民膏!”我立刻無語了(女兒就更加不出聲了)。

拜托了,阿姨。難道你喜歡以前那樣子?看你們也應該是在附近住的,難道就沒從這環境的變遷受到過好處?這裏又不用你花錢才能進來,所有設施都是免費的,我就經常看到不少小朋友放學後在這玩耍(這裏有個好處,小雨也不怕,因為高架橋把雨擋住了,而且周圍通風得很)。您老人家不能“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吧。

當時很想跟她們說,國外也有這樣的便民設施,而且還沒這裏全麵呢(那裏的設施是大人小孩的都有,但我住的這個國家,小朋友的隨處可見,大人的就很難找到。合著這裏的政府認為大人不需要這些,需要的話就到健身房去吧,嗬嗬),也沒見有人說什麽“麵子工程,民脂民膏”的話呀。不過忍住了。

奇怪的是,那兩個記者也沒采訪她們。要我的話,倒要趁機好好問一下如何她們才能滿意。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