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 6月18日 村山 宏
北京市5月出台一項管理規定,在公廁裏蒼蠅不得超過2隻。雖然其目的是提高公共衛生和公眾道德意識,但有反對者表示質疑到處飛的蒼蠅怎麽能數?在網上有人說“中國的公廁很臭,而日本的公廁沒有異味”。對此,有發帖者反駁稱在上個世紀70年代,日本的公廁也很髒。中國有關公廁的爭論正不亦樂乎。
圖為日本殘疾人等利用的公廁(kyodo)
以前的日本公廁確實很臭。我在日本農村長大,在正值小學時代的上世紀70年代前半期之前,老家的公廁都在室外。當時,公廁下麵挖個大洞,大小便就存在裏麵。當然,不但臭味很大,而且蒼蠅到處亂飛。不過,1973年我們家的房子改建成了現代風格,公廁也建在了室內。變成大小便完全密封在馬桶內的構造,臭味也隨之減輕。到處亂飛的蒼蠅也少了。
記得即使在東京,到上個世紀80年代為止,學校和商業設施等公共設施的公廁雖然沒了蒼蠅,但仍然有些臭味。不知從什麽時候起,日本的公廁改成了西式,變成了利用傳感器自動衝水的模式,也就不再有異味留下來了。免費提供衛生紙的公廁也開始增加,還開始設置消毒用酒精。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地方政府和企業開始有能力把錢花在公廁上。
不少中國人認為日本社會之所以秩序井然,是因為大眾教育完善,法治社會製度健全。雖然受到稱讚感覺頗佳,但筆者認為日本擁有這些習慣並非僅僅依靠教育和製度的灌輸。絕大多數公眾道德和衛生觀念都是人們在走向富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並掌握的。
日本人現在在地鐵站、公交車站秩序井然的排隊,據說這是進入上個世紀60年代才有的事情。如果觀看太平洋戰爭結束之後的日本記錄片可以發現,很多乘客爬到了列車車廂頂上或者緊緊抓住列車車門拚命往裏擠。可能是因為當時列車車次很少,如果顧及自己的形象,就很可能上不去車。隨著地鐵線路和數量的增加,沒有了上不去車的擔憂,拚命擁擠和插隊等不雅行為就少了。
圖為大地震後排隊等候進入地鐵站的日本人
據筆者觀察,實際上中國也與日本相同,人們的道德意識也在不斷覺醒。1985年春季我第一次訪問上海時,對於人們在火車站和公交車站的惡劣舉行曾經十分失望。在火車站甚至看到有人在線路上奔跑,即使上下車也不會排隊,甚至還有人從車窗上下車。在公交車上,很多乘客都會拚命擁擠,吵架現象也屢見不鮮。當看到風華正茂的少女和很像知識分子的老紳士在公交車上吵架時,有種幻滅的感覺。
但如今訪問上海時已經見不到那樣混亂的情景。上海開通了很多地鐵路線,人們已經不需要著急乘車。在上世紀80年代即使大力進行道德說教也聽而不聞的民眾開始秩序井然地排起了隊伍。中國古典《管子牧民篇》中有一句話叫“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筆者感到了這種邏輯的正確。
在出台新政策之際,即使打算通過教育來引導人們,或者借助法律和規則來規範人們,而如果不具備接納這種道德的經濟條件,就無法實現目的。日本的公廁之所以不再臭氣熏天,是因為經濟水平有所提高,社會整體開始產生了關注公眾衛生和公眾道德的那份從容。相反,如果說中國的公廁又髒又臭,那麽這就意味著中國社會還不具備關注這些問題的從容。
從人均GDP來看,北京市已經與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處於同等水平。不過,北京還存在很多缺少居住場所、生活在地下室中被稱為鼠族等的貧困階層。他們為每天的生計已經竭盡了全力,根本無暇考慮名譽和羞恥的問題。現在應該關注的不是蒼蠅的數量,而是更深層次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