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林
6月19日,二十國集團峰會(G20)在墨西哥落幕,與會者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增資問題達成基本共識。讓市場意外的是,美國首次“一毛不拔”,而中國與其他金磚成員國承諾向IMF增資930億美元,其中中國出資最多為430億美元,使得該組織總融資額高達4560億美元。
雖然美國沒有出1分錢,但美國依然因17%的份額擁有否決權。 在持有IMF股份方麵,美國與歐盟相當,但歐盟整體在IMF中所擁有的投票權比例超過30%,遠高於美國的近17%的份額。在G8的體製下,麵對歐洲國家居多數的現實,美國無法提出這一建議;但在G20的體製下,歐盟變成了少數,美國則可借此采取高姿態,拉攏要擴權的發展中國家。
IMF總裁拉加德稱,這次新增資金將主要用於增強IMF的貸款能力,協助應對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其中部分資金將馳援希臘。今年3月,IMF已批準總額為360億美元的希臘援助貸款,以支持希臘政府經濟改革,協助該國渡過經濟難關。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對IMF增資430億美元,實際上間接幫助了希臘,隻不過是以注資IMF的形式。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之所以在救助歐洲問題上比較積極,完全是因為大家對歐洲市場依賴性太大。現在對IMF注資430億美元,就相當於救助中國貿易。如果歐洲徹底倒下,受傷害最大的是中國,中國的許多企業在歐洲市場掙紮,通過IMF救助重債國家,就是在救助海外投資環境,畢竟中國是歐洲最大的貿易夥伴。
然 而,這種觀點顯得牽強附會。當前,中國麵臨的問題並不比歐洲國家輕鬆,國內更需要增加投資、國民更需要消費,為什麽反而要給增長速度慢得多,國民過度消費 的歐洲經濟“輸血”?客觀地說,麵對嚴重的通脹和出口減少的壓力,中國隻能拯救自己,不能指望其他國家對中國提供什麽解決問題的良方。
預計今後幾年,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對進口商品的需求還將大大減少。歐洲要想擺脫債務危機,就要把赤字控製住,希臘、法國、德國的財政赤字都超過了GDP的3%,因此必須減少政府開支。歐美財政都搞緊縮,公眾消費能力減弱,肯定影響會影響到中國的生產和出口。
關鍵是,2008年,政府決策層尚能動用4萬億元財政刺激政策來衝抵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而現在,隨著債務的不斷增加和積累,政府方麵已經沒有多少財力去啟動新一輪的財政刺激政策。同樣,當時四大國有銀行大量放貸,而現已乏力不支,再度依靠四大銀行大規模放貸來維持經濟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麵 對嚴峻的形勢,政府方麵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如今的中國真有能力拯救歐洲嗎?如果真有能力,那就先把國內通貨膨脹問題解決好了,讓民生不再被物價飛漲所困 擾。當這些問題都大體解決了,然後再去幫助歐洲也不遲。既然清楚歐洲經濟危機無法自救,憑借中國一己之力也無力回天,那麽我們何必非要強出頭呢?
況且,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包括在IMF的話語權,不會因為中國增資430億美元就得到很大提升。理解這個問題,需要明白IMF的性質、功能和相關特點。首先,IMF是一個超越主權的國際組織,來自世界各地的雇員對IMF負責,而不是對他們身為國民的成員國負責。
在未來一段時期內,要想改變這種不合理的安排仍不現實。即使調整了IMF的投票權配額,中國的投票權提升到德國、英國、法國等傳統上重要的IMF成員國之上,然而,象征意義多於實際意義。因為這一調整並不會改變IMF的格局——主導權仍在美國手中,IMF的重大決策需要85%的支持率才能通過。
可以說,中國對IMF注資了430億美元,但不會有什麽回報,純屬盡一個IMF成員國的義務。中國要在IMF話語權的提高,根本出路在於IMF本身的改革。要麽改變認購比例的規定,中國可根據IMF章程和本國實際情況大幅增加認購額;要麽幫助人民幣加快國際化步伐,將人民幣無條件納入特別提款權的貨幣價值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