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知道,重慶“唱紅”到底唱些什麽歌嗎?


滸卄按語:
轉載2011年的三篇文章(摘要):(一)重慶稱紅歌久唱不衰源於群眾自願 否認花費超2700億元;(二)薄熙來:唱紅歌是回到“文革”說法純屬無稽之談;(三)中宣部副部長回應唱紅歌:與向左向右轉無關。
大家可以看一看重慶唱紅,到底是唱些什麽歌,其目的如何,可以達到什麽作用。難道,倡導愛國主義是錯的嗎?這與某人所說的“文革餘孽”又神馬關係?為何溫家寶及其追隨者對重慶唱紅如此反感?


重慶稱紅歌久唱不衰源於群眾自願 否認花費超2700億元
2011-07-11 07:30重慶晨報
http://china.huanqiu.com/roll/2011-07/1811996.html

  三年來,重慶深入開展的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簡稱“唱讀講傳”)活動,老百姓真心喜歡,社會各界充分肯定,已經成為重慶人的文化自覺和生活時尚。但是,也有極少數人或不明真相有一些疑問,或立場不同有一些雜音。

  為此,記者近日就有關問題采訪了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何事忠。

  紅歌既是曆史的產物,也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唱紅歌就是唱積極健康、催人奮進的歌

  記者:三年來,重慶開展的“唱讀講傳”活動,因為“唱紅歌”首當其衝而被人們簡稱為“唱紅”。請問“唱紅”的內容有哪些?是否像個別人在網絡上發帖所說的有“極左”和“回到文革”的嫌疑?

  何事忠:“紅”是漢語中褒義色彩最強烈的詞,紅色代表生機、活躍、青春、熱情,代表明亮、鮮豔、力量、奔放和充滿生命力。紅歌來源於人們的生活,是曆史的產物,也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紅歌”的“紅”,不僅是昨天革命先烈的“紅”,還有今天幸福生活和未來美好願景的“紅”。

  我們認為,歌頌黨、歌頌社會主義、歌頌祖國的歌曲屬於“紅歌”,歌頌改革開放、歌頌勞動人民、歌頌人民軍隊、歌頌民族團結和家鄉美好的歌曲同樣屬於“紅歌”。重慶“唱紅”,主要唱救國、建國、興國、強國的好歌。既唱《保衛黃河》、《在太行山上》、《歌唱祖國》、《我們走在大路上》、《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走向複興》等愛黨愛國歌曲,也唱其他優秀歌曲。比如,2010年舉辦的首屆中華紅歌會,就唱了《月亮代表我的心》、《故鄉的雲》、《綠島小夜曲》等;2011(重慶)中華紅歌會,就唱了《東方之珠》、《七子之歌》、《我們都是一家人》等,還唱了美國的愛國歌曲《雪絨花》。這其中一些歌曲還屬於港台流行歌曲。同時,我們還廣泛傳唱結合重慶實際創作的新歌,比如《平安之歌》、《小康路上一起走》、《森林重慶之歌》、《大山大水大重慶》、《祝福重慶》等。這些新老紅歌,見證了不同時代人們的奮鬥,記錄了人們的情感和心聲,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積極健康、催人奮進的歌,老百姓發自內心喜愛。

現在,我們的社會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有喜歡紅歌的,也有喜歡流行歌曲的,還有喜歡搖滾樂的。紅歌是“主旋律音樂”,但卻有十分深厚的群眾基礎。“唱紅歌”並不排斥唱其他的老百姓喜歡的好歌,不存在什麽“左”“右”,更不是“回到文革”,而是“正”。重慶“唱紅歌”不僅沒有出現“文革”最流行的《大海航行靠舵手》、《造反有理》等歌曲,相反,一些在“文革”中禁止演唱的歌曲卻在熱唱。例如,《在那遙遠的地方》、《掀起你的蓋頭來》、《洪湖水,浪打浪》、《紅梅讚》、《送別》等。至於整個“唱讀講傳”,其內容就更寬泛了,既包括諸子百家、唐詩宋詞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也涉及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文化精品。因此,那種認為重慶“唱紅”是搞“左”的一套、是“回到文革”的觀點,確實是沒有根據的。

  “唱紅”成本低成效大,是一項費省效宏、為民利民的民生工程

  記者:有人說,重慶“唱紅”成本太高,累計花費達2700多億。這種說法有依據嗎?

  何事忠:前不久,我在網上也看到有人說重慶“唱紅”花費太大,還推算出耗資高達2700多億的天文數字。這種推算是毫無根據的。2008年到2010年,重慶三年的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累計才2277億,說“唱紅”花費超過2700億,這可能嗎?

  重慶“唱紅”,絕大部分活動是在公園、廣場、學校、軍營、社區等公共場所自發開展,這些活動場地都是免費開放,參加活動的市民並不存在什麽服裝、租車、補助等費用。所有集中性演出,學生穿校服,軍人穿軍裝,其他方麵的演出人員穿日常生活服裝,財政也好、部門單位也好,不存在投資統一購買或製作演出服裝的問題。憑空推算出2700多億來,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即便是重大節日舉行上千人的大型演出,每場演出的場地、舞美、音響、編導、交通等方麵的開支,全市性的大活動一場不過二三十萬元,區縣就更少了。前不久,我們應中國文聯之邀進京組織的“唱讀講傳”活動,上千人的隊伍坐的是火車,住的是普通賓館,4天時間演出7場,總花費沒超過600萬元,還不及一些地方請幾個大腕明星演出一場的耗資。

  有人說:花錢唱紅歌,不如把錢花在解決民生上。這話不無道理。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唱紅歌也是一種文化民生,而且是一項費省效宏、為民利民的民生工程。中國的改革發展到了今天,再也不是隻解決吃飯穿衣就行了的,精神文化方麵的需求同樣重要。其實,這些年來,重慶市委、市政府對改善人民群眾物質方麵民生的重視程度和實施力度,恐怕不差於任何一個地方。

  “唱紅”主要是利用業餘時間開展的,不但沒有耽誤工作、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提振了人們的精氣神,促進了重慶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記者:唱紅歌需要一定的人力和時間,它影沒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經濟發展?

  何事忠:重慶“唱紅歌”的重點人群是離退休老同誌和大中小學學生。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唱紅歌,一般都是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極少占用工作時間。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來渝考察後感慨:“重慶廣大市民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鼓舞了城市健康向上的精神,是一種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也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先生稱讚“唱讀講傳”是個很不錯的創意,讓人們能夠更清楚地了解曆史與傳統。老年人、青年人等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也能在這樣的活動中找到共同點。他說:“我還了解到,重慶的‘唱讀講傳’活動內涵十分豐富,既有中國革命領袖的著作,還有居裏夫人、愛因斯坦等來自歐美的偉大人物的警世格言。所有這些,無疑都是了不起的進步。”

何事忠:6月11日至19日,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舉行的紀念建黨90周年“百花芬芳 黨的旗幟高高飄揚”主題係列演出,包括“紅歌傳萬代”重慶各界群眾演唱會、“唱支山歌給黨聽”著名藝術家演唱會、“愛我中華”喬羽作品演唱會、“永遠跟黨走”青年歌唱家演唱會、“黨啊,親愛的媽媽”著名歌唱家演唱會、“紅梅向陽開”戲劇經典選段演唱會、“和諧陽光”相聲小品綜藝晚會、“閃閃的紅星”紅色經典舞蹈專場、“光輝的曆程”部分省市綜藝晚會。中國文聯邀請我市擔綱“百花芬芳 黨的旗幟高高飄揚”主題係列演出開幕式,要求組織重慶各界群眾演唱。

  6月28日至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與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11(重慶)中華紅歌會取得圓滿成功。這項活動被文化部作為全國人民慶祝建黨90周年的群眾文化活動“重頭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發來賀信,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來自包括港澳台在內的全國各地的108支合唱團共8000餘人齊聚重慶,30餘萬名群眾參與,開展了8大係列活動,集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群眾性和觀賞性於一體,是慶祝中國共產黨90華誕的大獻禮、全國傳唱紅歌的大匯演、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大宣傳。

  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是今年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市組織的這兩次大型活動,與全國各地開展的慶祝活動一樣,抒發了人民對黨的感恩之情、熱愛之情,表達了人民堅定跟黨走、創造新輝煌的決心和信念。這猶如一個家庭的孩子們為父母做大壽,合情合理、理所當然!


薄熙來:唱紅歌是回到“文革”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2011-07-01 07:44重慶日報 

  偉大的民族必有高尚的文化追求

  6月29日下午,市委書記薄熙來會見了來渝出席2011(重慶)中華紅歌會的藝術家,就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事業進行了交流。

  中央文明辦專職副主任王世明說,劉雲山同誌對此次中華紅歌會給予高度評價。他在我來重慶前特別說道,繼承光榮的革命傳統,是宣傳思想工作永恒的主題,重慶的中華紅歌會,就是繼承黨的優良傳統的一個非常好的載體,中宣部大力支持。

  著名音樂家呂遠是《平安之歌》的曲作者。薄熙來說,您的《平安之歌》,重慶人民很喜歡,很多人都在傳唱。年過八旬的老先生當即表示,“唱紅”大潮中的重慶,湧現出一大批感人至深的好人好事,自己一定要用音樂記錄重慶人正義奮發的精神,為重慶人民譜寫更多更好反映時代特征的歌。

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刀美蘭是傣族人,曾成功創造了孔雀公主的形象。她動情地說,我很少流淚,隻記得當年在中南海受到毛主席、周總理接見時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但今天的中華紅歌會開幕式十分震撼,聽到那些耳熟能詳的歌曲,令人真切感受到黨的偉大,在那萬人齊唱的氛圍裏,我禁不住潸然淚下。美麗的山城,都處都是人民的大舞台,我希望在這兒培養出更多的“金孔雀”、“小刀妹”!她還情不自禁地站起身來,擺出了幾個優美的“孔雀”造型,全場一片掌聲。

  紅歌讓我們激情滿懷、信心百倍。中華紅歌會意義非凡,就是在傳播先進文化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雜技藝術家協會原主席夏菊花說,紅歌讓我們激情滿懷、信心百倍,我更加堅信,我們的黨會越來越堅強,國家會越來越好,人民更加安居樂業!作為一名老黨員,雖然我已經70多歲了,我還要為黨、為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中華紅歌會意義非凡,必將載入史冊。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謝芳,是電影《青春之歌》女主人公林道靜的扮演者。她說,重慶總是不斷地帶給我驚喜:重慶衛視不播商業廣告了;一批傳統的經典影片出現在黃金時段;最近我又聽說,重慶的公租房不僅建得好,租金也很便宜……我就想,這不就是在傳播先進文化嗎?不就是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嗎?薄熙來說:“電影《青春之歌》上映時,我還小,但這部影片激情似火,感染了整整一代人。”

香港著名歌唱家張明敏以一首《我的中國心》而聞名。他說,這是一首勵誌的歌、愛國的歌,作為一個香港藝人,能帶著這首歌參加重慶的紅歌會,與大家一道慶祝建黨90周年,深感榮幸和驕傲。

  創作的歌曲,塑造的藝術形象,感染和激勵了全國人民,留下了永久的藝術魅力,這就叫不朽

  對老藝術家們的作品,薄熙來如數家珍,一一道來。他說,傅庚辰老師寫的《紅星歌》,重慶的小朋友們很喜歡,演出時,小男孩、小女孩穿著小軍裝,挺著小胸脯,端端正正一個敬禮,就引來觀眾如潮的掌聲。白淑湘老師在《天鵝湖》中扮演的白天鵝和黑天鵝,在《紅色娘子軍》中塑造的瓊花,是中國芭蕾舞的巔峰之作,感染了幾代人。謝芳老師主演的《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刀美蘭老師塑造的“金孔雀”,夏菊花老師的雜技藝術,登峰造極,均堪稱藝術瑰寶,至今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難道《保衛黃河》、《歌唱祖國》是“文革”歌曲?我們就是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那些凝聚民心、健康向上的作品

  薄熙來說,近年來,重慶認真開展“唱讀講傳”活動,它的主體,是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國前後以及改革開放年代的優秀文藝作品,都是精雕細刻、獨具匠心之作,充滿真情實感。這其中包括古往今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像文天祥的《過伶仃洋》、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王勃的《滕王閣序》、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李白的《將進酒》、諸葛亮的《出師表》、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等,重慶不少中小學生都能大段背誦,熟記於胸,長大後就可信手拈來,運用自如。同時,我們也博采世界文化之眾長,學習各國大師的先進思想,傳唱世界各地的名曲,今天開幕式上演唱的美國歌曲《雪絨花》,就是反納粹的,基辛格老先生聽了非常興奮,還跟著音樂打起了節拍。

  薄熙來說,“唱紅”這件事,也有人說我們是不是“左”了,是不是回到“文革”了?完全是無稽之談。相信真正對國家和民族負責、頭腦清醒的人,認真了解、靜心思考之後,都會對重慶的“唱紅”得出正確的結論。難道《保衛黃河》、《歌唱祖國》是“文革”歌曲?我們就是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那些凝聚民心、健康向上的作品。隻要是對國家、對人民有益的事,我們就要堅定不移地做,並認真地做下去。

  大家齊唱“我的中國心”,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薄熙來說,“唱讀講傳”三年了,人民群眾非常歡迎,積極主動地參與。

中國音樂家協會原主席傅庚辰,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總政話劇團團長孟冰,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何麟、牛犇、龔雪,著名音樂家艾立群、方石,著名歌劇演唱家張目,著名作曲家戚建波,著名歌唱家萬山紅、王莉,市領導何事忠、譚棲偉參加會見。(記者 肖竹)


中宣部副部長回應唱紅歌:與向左向右轉無關
2011-06-23 13:13國際在線

摘要:中宣部副部長王曉暉稱,現在我們社會的文化生活非常的豐富多彩,有喜歡紅歌的,也有喜歡流行歌曲的,還有喜歡搖滾樂的,這一點與向左、向右轉沒有任何關係。

  國際在線消息: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唱紅”,中宣部也支持這個活動,但是有些人也擔心推廣“唱紅”是不是表示中國的意識形態有點往回走。中宣部副部長王曉暉今日回應稱,現在我們社會的文化生活非常的豐富多彩,有喜歡紅歌的,也有喜歡流行歌曲的,還有喜歡搖滾樂的,這一點與向左、向右轉沒有任何關係。

  6月23日(星期四)上午10時,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工作情況。王曉暉回答提問時作出上述表示。

  有記者問到: 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唱紅”,中宣部也支持這個活動,但是有些人也擔心唱紅歌在陶冶心情和做文藝活動之外也可能使一些傳統的革命意識形態又熱起來,推廣“唱紅”是不是表示中國的意識形態有點往回走?想聽一下您的意見。包括網上也出現一些否定改革開放的言論,您有什麽看法?

  對此,王曉暉回答稱,我們國家的群眾有唱紅歌的傳統,紅歌在我們國家有很深厚的群眾基礎。今年又恰逢建黨90周年,所以群眾當中開展唱紅歌活動,表達對黨的熱愛,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包括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