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令人敬仰十大榜樣

來源: zgqx 2012-04-21 23:46:3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387 bytes)

1.jpg

1、雷鋒——“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學習雷鋒好榜樣,放到哪裏哪裏亮,願做革命的螺絲釘,集體主義思想放光芒!學習雷鋒好榜樣,艱苦樸素永不忘,克己為人是模範,共產主義品德多高尚!”……提起雷鋒,許多人都能聯想到這首《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曲,這首歌以其特有的旋律和激情,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


雷鋒,湖南省長沙人,作為一名普通的戰士,在工作生活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著自己的誓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 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1962年8月因公殉職。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事跡,感動了共和國,他的故事幾乎家喻戶 曉,傳誦至今。學習雷鋒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動在那個時代蔚然成風,雷鋒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化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

2.jpg

2、王進喜——“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王進喜,甘肅玉門人,是新中國第一批石油鑽探工人,全國著名勞動模範。1960年春,我國石油戰線傳來喜訊━━發現大慶油田,一場規模空前的石油大會 戰隨即在大慶展開。王進喜從西北的玉門油田率領1205鑽井隊趕來,加入了這場石油大會戰。一到大慶,呈現在王進喜麵前的是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沒有公 路,車輛不足,吃和住都成問題。但王進喜和他的同事下定決心:有天大的困難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鑽機到了,吊車不夠用,幾十噸的設備怎麽從車 上卸下來?王進喜說:“咱們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鑽機運到井場。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他們用滾杠加撬杠,靠雙手和肩膀,奮 戰3天3夜,38米高、22噸重的井架迎著寒風矗立荒原。這就是會戰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運鑽機”。他率領1205鑽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 井,並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鑽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為我國石油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中國工業戰線一麵火紅的旗幟。王進喜以“寧可 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誌和衝天幹勁,為了保住鑽機,王進喜不顧左腿重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奮戰3個多小時製服井噴,保住 了油井,被譽為油田鐵人。王進喜在全國“群英會”上被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3.jpg 大慶石油人在王進喜“鐵人”精神的鼓舞下,通過三年的石油會戰,結束了中國使用“洋油”的時代,把“貧油”的帽子甩進了太平洋。1964年4月20日,人 民日報第一次刊發關於大慶石油會戰的長篇通訊,《大慶精神大慶人》。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中國發現了大慶油田,報道了以鐵人為代表的大慶人的英雄壯舉。隨後, 首都各大報刊又發表了《永不卷刃的尖刀》、《在崗位上》等一係列報道。大慶石油會戰取得的成績和王進喜的“鐵人”精神,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高度評價。 1964年1月25日,《人民日報》以一版頭條通欄刊出毛澤東的號召:“工業學大慶”,並親自接見王進喜。全國工交戰線掀起了學習大慶“鐵人”精神的熱 潮,從此,毛主席和黨中央樹立的大慶紅旗一直在我國工業戰線高高飄揚。

“工業學大慶”活動對於振奮中國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推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王進喜身上體現出來的“鐵人精神”,激 勵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鐵人不僅是工人階級的楷模,他更是一個為國家分憂解難、“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為民族爭光爭氣、頂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4.jpg
3、以陳永貴為首的“大寨人”——“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陳永貴,山西昔陽大寨人,全國著名勞動模範。解放前,大寨窮山惡水,“七溝八梁一麵坡”,自然環境惡劣,群眾生活十分艱苦。“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 帶”,解放後,以陳永貴、賈進才、郭鳳蓮等為帶頭人的“大寨人”決心改變落後的麵貌,不等不靠,敢於戰天鬥地,艱苦奮鬥,治山治水,在“七溝八梁一麵坡” 上,帶頭苦幹,通過艱巨勞動在“虎頭山“上建設了層層梯田,修建蓄水工程澆地灌溉,植樹造林,改變了靠天吃飯的狀況,並蓋起一排排嶄新的窯洞——全國首個 農民新村。

5.jpg
4、時傳祥——“工作無貴賤,行業無尊卑;寧肯一人臭,換來萬戶香”


時傳祥,山東省齊河縣人,中共黨員,北京市崇文區清潔隊工作,全國著名勞動模範。他是一位“寧肯一人臭,換來萬戶香”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受到了黨和人民的高度讚揚的掏糞工人。


新中國建國後的十七八年裏,他以“寧肯一人髒,換來萬家淨”的精神,無冬無夏、挨家挨戶地為首都群眾掏糞掃汙。在那些年裏,他幾乎放棄了節假日休息, 有時間就到處走走看看,問問聞聞。哪裏該掏糞,不用人來找,他總是主動去。不管坑外多爛,不管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設法掏幹掃淨。他一勺一勺地挖,一罐一罐 地提,一桶一桶地背,每天掏糞背糞5噸多,背糞的右肩磨出了老繭。1959年被選為全國勞動模範。


1964年,北京環保局分配部分青年學生作掏糞工。時傳祥時任崇文區清潔隊青工班班長,為轉變部分青工怕髒怕醜的思想,年近半百的時傳祥,髒活累活搶 在前,對青年工人言傳身教,以“工作無貴賤,行業無尊卑;寧願一人髒,換來萬人淨”的職業道德觀,教育影響青年一代安心本行業工作。

6.jpg

5、焦裕祿——“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麵前”


焦裕祿,山東省淄博市人。解放戰爭後期,焦裕祿隨軍離開山東,到河南尉氏縣工作。1962年12月,焦裕祿被調到蘭考縣任縣委書記。他上任之後帶領全 縣人民艱苦奮鬥,進行封沙、治水、植樹、改地的鬥爭。焦裕祿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風沙最大的時候,他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瓢潑的時候,他帶頭踏著齊 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率領幹部訪貧問苦,登門為群眾送救濟糧款。他經常鑽進農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把群眾同自然災害鬥爭的寶貴經驗,一點一滴地集中起來,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財富,成為全縣人民戰勝災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祿對同誌對人民滿腔熱情。他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麵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他的心 裏裝著全縣的幹部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他經常肝區痛得直不起腰、騎不了車,即使這樣,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下鄉,直至被縣委強行送進醫 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他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7.jpg

6、張秉貴——“以一團火精神,為人民服務”


張秉貴,北京市人,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當售貨員,1959、1979年先後榮獲全國先進生產者和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在32年的櫃台生涯中,總計接待顧客近400萬人次,他對待顧客主動、熱情、周到、耐心,用胸中的“一團火”溫暖了千千萬萬顧客的心。他對業務精益求 精,他拿糖“一抓準”、算賬“一口清”的售貨技藝使人讚不絕口。在榮譽麵前,他始終保持普通勞動者的本色,對待每一位顧客都是笑臉相迎,耐心服務任你挑 選,在三尺櫃台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你要多少,他一手抓,便不多不少地即是你所需要的分量。他的手似乎就是度量衡,簡直太神了。所以,在他的櫃台前幾乎 每天都擠滿了人,顧客盈門,生意興隆。在這種情況下,他創立的“拿一、問二、照顧三”的服務模式在全國服務行業中得到推廣。由於他的真誠待客,禮貌用語, 熱情服務,使每個到王府井百貨大樓買到自己滿意的物品的顧客,不僅心情舒暢,而且感受到了一種溫暖。當時很多從外地來的顧客,到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就是 為了一睹張秉貴的風貌和精神,他幾乎就是那個時代首都服務水平的象征。

 

8.jpg

7、孟泰——“身不離勞動,心不離群眾”


孟泰河北省豐潤縣人。他一個“身不離勞動,心不離群眾”的精神,愛廠如家,艱苦創業,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高尚的自我犧牲品格,在恢複和發展鞍鋼生產中做出了重大貢獻。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全國著名的勞動模範。


前蘇聯政府停止對我國供應大型軋輥,致使鞍鋼麵臨著停產的威協的情況下,他組織了500多名技協積極分子開展了從煉鐵、煉鋼到鑄鋼的一條龍廠際協作聯 合技術攻關,先後解決了十幾項技術難題,終於自製成功大型軋輥,填補了我國冶金史上的空白,被譽為“為鞍鋼譜寫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凱歌”。


1950年8月中旬的一天,4號高爐爐皮燒穿,鐵水與順爐皮而下的冷水相遇產生爆炸。已經是副廠長的孟泰將生死置之度外,衝上爐台搶險,避免了一場爐 毀人亡的事故。這年初冬的一個晚上,高爐水門被堵,孟泰踹碎水道表麵冰層,跳入其中,俯身摳除堵塞的雜物,使高爐循環水線恢複暢通。工友們把孟泰從冰水中 拉上來時,他已凍得渾身顫抖,嘴唇發紫。經曆十幾次搶險之後,鐵廠工人敬佩地稱呼孟泰為“老英雄”。

 

9.jpg

8、張海迪——“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張海迪,山東濟南人。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 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張海迪還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麵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做鬥 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和德語,並攻讀了大學和 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 椅上的夢》等書籍,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張 海迪常說:“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她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 題,她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頑強的精神,成為了80年代青年人爭相學習的楷模。


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為張海迪題詞,表彰她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鄧小平同誌的親筆題詞是:“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2000年她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001年被新華社《環球》雜誌評選為“環球二十位最具影響世紀女性”。當有記者問她:“如果自己來撰寫自己的墓誌銘,你會寫些什麽”?張海迪自信地說“我會這麽寫,這裏躺著一個不屈的海迪,一個美麗的海迪”。

 

0.jpg

9、孔繁森——“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


孔繁森,山東省聊城市人,生前係西藏阿裏地區地委書記。孔繁森自動要求兩次進藏工作,在雪域高原奮鬥十個春秋。1979年,他告別年逾古稀的老母、體 弱多病的妻子和尚處幼年的孩子,在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自治區崗巴縣一幹就是3年。剛到西藏,他就寫下“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和 “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的話語,以此銘誌。


在此期間,他經常深入鄉村、牧區與群眾一起幹農活、修水利。1988年,他克服困難再次帶隊進藏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他跑遍全市絕大部分中小學校、敬老院和養老院,為教育事業奔波操勞,給孤寡老人送去溫暖。他領養了地震災區的3個藏族孤兒,並隱姓埋名先後3次為他們獻血。


1992年,他又到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裏地區任地委書記。1994年,阿裏高原發生罕見暴風雪災,他帶領工作組第一時間趕到受災地區,把救 濟糧和救濟款送到受災群眾手中,每天工作到深夜兩點多才休息。在他帶領下,經過廣大幹部群眾的努力,阿裏經濟有了較快發展,1994年全地區國民生產總值 比上年增長37.5%。他受到藏族群眾的普遍稱讚,被譽為“新時期領導幹部的楷模”,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1994年11月,因 公殉職,終年50歲。

 

11.jpg

10、中國女排群體——“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中國女排堅定“為國爭光”的信念,刻苦訓練,頑強拚搏。她們對發球、攔網等技術動作幾乎每天都要練習成百上千次,對訓練比賽造成的肩、腰等傷痛從不叫 苦叫累。憑著堅韌的毅力,她們練就了過硬的技術本領,形成了以快速多變為主體、兼備高打強攻的獨特風格。1981年第三屆世界杯賽 上,中國女排以7戰全勝的戰績首次奪得世界冠軍,開創了中國女排的新紀元。之後,中國女排再接再厲,克服重重困難,相繼蟬聯1982年第九屆世界女排錦標 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1985年世界杯賽和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完美地詮釋了頑強拚搏、團結奮鬥、無私奉獻、為國爭光的中華體育精神。


中國女排奪冠後,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國歌一次次奏響的場景,讓中華兒女熱血沸騰。一時間,各行各業掀起了學習女排精神、發揚女排精神的熱潮。“團結 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響徹神州大地,女排團結拚搏精神,在當時成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象征。“女排精神”至今仍然激勵著人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 複興,不斷奮發向上,追求卓越,團結拚搏。

所有跟帖: 

非常感謝,重溫如昨,感慨萬千,浩然正氣,中華萬歲!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1/2012 postreply 23:58:48

這些人有些是不錯的,但是一經共產黨之手,性質就變了。 -小矛- 給 小矛 發送悄悄話 小矛 的博客首頁 (172 bytes) () 04/22/2012 postreply 01:07:54

不止十大榜樣啊 -滾子刀肉- 給 滾子刀肉 發送悄悄話 (153 bytes) () 04/22/2012 postreply 04:25:4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