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時代的共產主義道德教育在培育無私的人。絕對無私是不容易做到的。能做到絕對無私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求人絕對無私也就不現實。有人說過雷鋒也有私心。應該說雷鋒也不可能達到絕對無私。雷鋒有私心,罪犯也有私心。那是否雷鋒跟罪犯就一樣了呢?怎樣來判斷好人與壞人呢?
私心應是人的本性,也是社會需要的。如人都沒私心了,他們都不去照顧自己,那社會還得去照顧他們。私心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所以對一般人我們不應去要求他絕對無私,而應是鼓勵人們的要成名成家,要發財致富,要出人頭地的私心,同時要求他們在謀求個人利益的過程中要和社會與他人的利益一致。用是否於他人與社會的利益一致來判斷人的好壞。一致的是好人,不一致的就不是好人。一個人如在自己得到了一百萬的過程中給社會創造了一千萬。他就是一個大好人,社會應該感激他,表彰他,不忘記他。如他從社會中得了一百萬,而給社會創造的少於一百萬,那他就是愧對社會。如他在得到個人財富的過程中沒給社會創造財富反而損害社會財富,那他就是罪人。這樣的人應受到社會的懲罰,受到人們的唾罵。這樣即能確定的判斷好壞人又能很好地規範人的行為。雷鋒是在做有益於社會的事情的過程中來謀求個人的利益與滿足的,所以雷鋒是好人。應受到社會的表彰與懷念。而罪犯和雷鋒一樣也在謀求個人的利益與滿足,但他們是在做損害社會與他人的事情中謀求的,所以他們是壞人,應受到社會的懲罰與唾罵。凡是給社會的多於從社會所得的人都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凡是給社會的少於從社會所得的人都是愧對社會的人。凡是從損害社會與他人利益來謀求自己利益的人都是社會的罪人。
所以看薄熙來是是否是好人,要看他從社會中為自己拿到了什麽,給社會創造了什麽。薄的執政應是給大連與重慶創造了巨大的財富的。所有的省級官員應該是都有想升級到中央官員的想法的,隻是基於能力的不同而強弱不同,基於性格不同而隱顯不同而已。不能說有這種想法的人就是壞人,而應鼓勵他們去這麽想。區別好人與壞人應是從他們怎麽做,是搞關係呢,還是去實幹。去搞關係的就應是壞人。去實幹的就應是好人。所以用薄給重慶造福是為了個人私心來否定薄是錯的,是抹黑,是誅心,是斬殺好人。
倒薄者從鐵嶺開始倒王,離間王薄,拿下了薄,斬殺了薄用他的超人才能服務國家的機會,斬殺了一個高速發展的城市,對國家與重慶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所以倒薄者應是個大罪人,大壞蛋, 應受到唾罵與曆史的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