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開始退縮 收複南沙隻是個夢 (世界日報)---不能找太麵的人做國家領導--胡溫年輕時打過架嗎?

有關中國在南中國海采取行動維護主權的報道,近來甚囂塵上。但實際情況卻和許多人想象的大相徑庭。美國《外交》雜誌3月22日刊登麻省理工學院政治學副教授、“安全研究項目”成員佛萊維爾(Taylor Fravel)的文章說,自美國2010年宣布高調重返亞洲後,中國近年來一反前兩年在南海咄咄逼人的立場,開始采取緩和政策,以免東南亞國家投入美國懷抱。

中國放軟身段的第一個跡象,出現在去年6月。當時河內派遣特使到北京,商討兩國的海事糾紛。這次訪問導致去年7月,中國和東盟10國重申2002年的南海行為準則宣言,大家同意“保持克製”,不使形勢“複雜化”或爭端“升級”。 此後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國最高領導人,一再重申鄧小平處理東海、南海爭執“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官方《人民日報》國際部從去年8月至今年1月多次發表文章,強調中國與各國在南海“實際合作”,達成“具體成果”的重要。

在處理糾紛的方式上,中國也有了進步。去年10月,中國和越南達成“解決海事問題的基本原則”協議,強調遵循國際法,尤其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解決糾紛。隨後中國和越南根據協議,開始設立工作組,以解決靠近西沙群島的北部灣南部海域劃界問題。去年11月東盟高峰會舉行前夕,中國宣布設立人民幣30億元(4.76億美元)的“中國-東盟海事合作基金”,為中國和東盟在科學研究、環境保護、航行自由、海上搜救、打擊海上跨國界犯罪領域的合作提供資金。去年12月,中國主持召開了幾次有關南中國海海洋科學、自由航行的研討會。今年1月,中國主持了與東盟高級官員的會議,商討落實2002年“南海行為準則宣言”問題。這些廣泛的合作活動顯示,中國新的柔性政策並非權宜之計。

總之,中國2011年的言行,的確比2009年收斂了許多。例如,在2005年至2010年間,中國漁政巡邏船扣留了63艘越南漁船及船上的漁民,迫使他們繳納罰金後才釋放。但2010年後,中國已經很少扣留越南漁船和漁民。2010年後,越南和菲律賓可以不受中國幹涉地在南海鑽探石油,隻在去年5月發生一起中國海監船切斷越南海測船聲納探測電纜的事件。總的說來,中國並不妨礙現有的鑽探活動,例如去年10月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在南中國海中國與越南有爭議海域的鑽探活動。中國有能力幹預這類鑽探活動,但北京沒有這樣做,這暗示中國有意選擇做一個友好的鄰國。

中國放軟身段的原因之一是,中國目前的大戰略是和世界強權、近鄰、發展中國家保持良好關係。然而前兩年北京在南中國海的言行,卻破壞了這個戰略原則,使中國在東南亞苦心營造的形象受損。北京的動作刺激東盟國家尋求美國的支持,共同對抗中國。另一方麵,中國在南海的行動,也為美國更大程度地介入西太平洋和南海,提供了更多的理由,從而使南中國海爭執上升到中、美關係的高度。於是到去年夏天,中國簡單地承認,自己在南海做過頭了。現在北京希望以更為溫和的地區形象出現,以防止形成反對中國的亞洲國家同盟集團,打消東南亞國家進一步與美國改善關係的念頭,削弱美國在區內爭執中扮演更大的角色。

北京的新政策似乎正在起作用,尤其是對越南。去年習近平和越共中央總書記進行了互訪。雙方簽署了一係列緩和情緒,拓寬關係的協議,但回避了南中國海領土主權紛爭。雙方同意2015年將雙邊貿易額增長到600億美元。今年2月,中國和越南外交部長同意設立如海上搜救等進本事務工作組;設立兩國外長熱線電話;開始談判北部灣南部劃界問題等。中國還在推動通過談判,達成有約束力的指導原則,以取代2002年的行為準則宣言。中國也在繼續抑製單邊行動。

中共十八大召開在即,至少今年中共領導層的重心在權力交接方麵,不想為外部危機分心。即時新領導層接班,他們要花主要精力鞏固權力,處理國內事務,也會竭力避免受到國際危機幹擾。因此北京在南中國海新的緩和政策可望持續下去。習近平去年訪美時,暗示華盛頓的戰略重心轉向亞洲,不需要擔心北京的反應。所以,中國在南中國海很可能依靠傳統的外交和經濟手段,而不會直接訴諸無力。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