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選人的時候,老鄧向中組部提了幾條標準:50歲左右的、有過在中央經驗的、在地方曾經獨當一麵的、作風正派的,特別提出一條:經曆過重大事件考驗的。最後選中胡總,是從西藏騷亂中看出此人關鍵時刻有主張敢負責。
89年3月西藏騷亂的時候,中央意見不一致,趙紫陽不主張戒嚴、李鵬主持國務院發布戒嚴令。時任西藏書記兼成都軍區政委的胡錦濤,調大軍重武器平叛。當時有不少人嘀咕,軍方也問這麽打行嗎?最後胡總拍板:打,出了問題我負責。
據漏鬥子說,當時輕重武器打得,十幾裏地一片火海。那是啥場麵?西藏鬧事的,沒見過這個啊,嚇得就跑。軍隊派人從後麵一抄,該抓的抓起來,想故意放的就放。這場騷亂就平了。
其實當年前蘇聯崩潰,開始主要就是因為幾個小國民族主義分裂搞起來的。如果89年3月西藏亂起來,再延續到六四,那中國的四分五裂,恐怕也是很容易發生的。所以時候諸葛亮地說,胡總平叛西藏,消弭中國大亂於事前,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這次拿下薄公子,從大勢上斷了左派回潮的可能,顯然也是胡總的決斷。很明顯的一個現象是:胡、溫、李(克強)在薄主重慶期間,就是不去。而其他常委,包括習,都去過。去了,就要說話;說話,就得讚揚“唱紅打黑”。所以,不去,就是不想說話,其實就是不讚成。這個東西是個原則,主大事的人,這個不能含糊。
而習去了重慶,習說了讚揚的話。所以相比之下,習是個有點含糊的人。所以胡總在退之前的關鍵時刻把薄拿下,不留給習,也是個負責任的態度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