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肉食供應緊張,有錢還沒買不到肉,憑計劃供應,每個城市戶口一個月也隻有一斤豬肉。可是我們家鄉畢竟是所謂魚米之鄉,有些肉類副產品還是可以買到的。比如說豬骨頭,多年都是一毛錢一斤,隻要起得早一點,就可以買幾斤回家燉湯。
骨頭不是指豬排骨(肋骨),那個東西比豬肉更緊俏;市上出售的豬骨頭主要是筒子骨(大腿骨)和火徹板骨(肩胛骨)。雖然價錢都一樣,前者比後者的價值要高很多。原因是筒子骨敲斷了有骨髓,有骨髓的香味,骨頭湯才美味無窮。如果是一鍋火徹板骨,味道就差多了。當然市上一般是搭配銷售,除非是你和營業員沾親帶故或者得罪過他(她)了。
有了骨頭湯,可以作很多菜,如海帶湯,冬瓜湯等等。
不過,最令人難忘的,莫過於配上我們家鄉的新鮮米粉,最好還有一勺剁紅椒和幾段小香蔥。那就是我們湖南人最美味的早餐了。八十年代起,大街小巷的早餐店裏,都有那些起早床去趕“頭鍋湯”的父老鄉親。因為這一天無論賣出多少碗湯粉,骨頭總是那一鍋,後麵的就是兌水稀釋了N鍋的湯粉了。
大學畢業那年終於正式“出湖”了。乘火車南下廣東廣西,驚訝地發現那裏的人們也喜歡吃米飯,不過多半不是湯粉,而是炒粉,就像著名的“幹炒牛河”之類。
一開始吃炒粉,覺得味道比湯粉更濃烈,也是非常美味。不過時間久了,還是深深懷念故鄉的骨頭湯米粉。在海外廣東餐館多,吃炒粉很容易。但湯粉就得自己做了。冰凍過的骨頭燉湯加上越南或者泰國河粉,味道也不錯。
上次回去省親,早餐就要出去買骨頭湯米粉。沒想到老人家不同意,說如今餐館裏的骨頭湯靠不住,有可能是勾兌出來了化學品。要吃湯粉最好自己做。
我欣然同意,畢竟我知道逛農貿市場是了解鄉情國情的重要途徑。
穿過長長的小巷,便到了農貿市場。新鮮米粉2元一斤,不貴。肉食攤前標了裏脊肉的價錢是16元一斤,也不算貴。當看到一堆新鮮筒子骨,山哥我實在太高興了,忙招呼,這些骨頭我全要了。多少錢?12元一斤,3斤4兩,收你40元!
再買了5毛錢小香蔥,就立馬回家了。半個小時後,原汁原味的骨頭湯粉便上桌了。
真的很美味!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