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式”需要2.0版本

來源: justasked 2012-02-29 06:41:2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85 bytes)

世界銀行28日在北京發布《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報告,認為隨著中國到達在目前經濟結構中以現有發展模式所能帶來的增長極限,中國的增長速度在2030年前將會逐漸下降,需要重大的改革才能戰勝一係列挑戰。

以 現有模式,中國的經濟增長空間會日益縮小,必須推進諸多領域的改革才能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最近中國相關官方媒體也在呼籲“改革共識”與“頂層設計”,而英 國的《經濟學人》推出了“國家資本主義崛起”的專題文章,美國則成立調查不公平貿易行為的新部門並以“競爭中立”原則打擊中國國有資本。顯然,中國模式存 在一些問題並迫切需要改革在國內外已然形成共識。

中國模式本質上是一種追趕型模式,與日本、韓國以及新加坡等亞洲儒家經濟體崛起時期類似,即政府主導下的市場經濟。在這些國家,早期都有國家資本主義傾向,即政府扶持大型企業走向世界。而中國顯然也想繼續走這樣一條路。

這種做法有一定局限性。因為這些經濟體的內部市場很小,一些競爭性企業如果不走向世界就會因內需不足而倒閉。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足以容納競爭性的大型企業生存。但中國解決就業與內需經濟要求中小企業發達而非大型企業。

即 使想要扶持走向世界的大型企業,選取的對象也不太合理,因為國有壟斷企業主要集中於要素領域,而非像三星、豐田等技術性公司。這種壟斷對本國經濟造成了巨 大的傷害,而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更是非常脆弱,這可以從他們的對外投資收益率可以看出來。這些要素性壟斷企業成長為類似後蘇聯時代的寡頭企業,成為強大的利 益集團,而這也正是中國要避免的前景。

由於西方發生危機,而政府幹預有利於應對危機,中國模式在發展中國家受到重視,這是美國憂慮以及中國有些人沾沾自喜的原因。但中國是追趕型,而非市場完善的穩定模式。其他發展中國家開始模仿(比如非洲)並不代表這種模式不需要改革。

中 國迎來迫切需要轉型的階段,需要新的發展模式開拓市場增長空間。比如建立自由的金融市場為企業公平的提供血液,開放管製允許自由競爭和創新,重新界定國有 部門和私營部門的作用,完成向市場經濟轉型等等。事實上,中國轉型壓力與轉型意識早已確立,比如可持續增長的“科學發展觀”以及改善社會權利失衡的“和諧 社會”。問題是這些設計需要進一步具體化並得到執行,除了這些年宏觀經濟因國內外因素波動影響外,主要是因為相關方缺乏共識而導致效率降低並使得改革陷入 停滯。

所有跟帖: 

對。我覺得中國大哥的心態最好。他可以說,聽不聽在你。中國政府,那麽精明的。何必那麽激動嘛。 -南國鐵樹- 給 南國鐵樹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9/2012 postreply 09:32:1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