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與嶺南地區的百越部族的戰爭

來源: River88 2012-02-27 15:48:2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735 bytes)
回答: 謎一樣的秦朝 (ZT)River882012-02-27 15:43:49

     公元前221年,位於山東半島的齊國被征服。飽經戰亂的中原大地,終於結束了自春秋戰國時期以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麵,迎來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皇朝——秦朝。作為這個大一統皇朝的統治者,秦始皇嬴政並沒有把目光僅僅局限在中原大地。他要不斷地為這個新生的帝國開拓疆土,使更多的地區並入大秦帝國的版圖。於是,大秦帝國的軍隊,這支在統一六國的戰爭中錘煉出來的虎狼之師,將跟隨著秦始皇的壯誌雄心,又開始了新的征程。 

     在秦帝國的南方,秦始皇把他的擴張目標放在了居住在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越族以及他們所居住的土地。 

      越族是生活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古老民族,他們散居於今天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南部等廣大地區。後來他們逐漸演化為幾個較大的部族。

    1、居住在今天江蘇、浙江地區,以紹興為中心的一支稱為“於越”。 
2、 居住在今天浙江省甌江流域,以溫州為中心的一支稱為“東甌”。 
3、 居住在今天福建一帶,以福州為中心的一支稱為“閩越”。 
4、 居住在今天廣東、廣西及湖南南部的一支稱為“南越” 
5、 聚居在廣西、雲南一帶的稱為“西甌”和“駱越” 

     由於越族的部族眾多,史書上將他們統稱為“百越”。本文重點要講述的就是秦軍與嶺南地區的百越部族的戰爭。 

     在今天廣東、廣西與湖南、江西交界的地區,橫亙著五座大山。它們分別是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地理上把它們統稱為“五嶺”。由於兩廣地區位於五嶺以南,所以被稱為“嶺南”。 

        由於關山阻隔,當時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和政治製度都遠遠落後於中原地區。盡管如此,嶺南地區並不是人們想象中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據古籍記載,早在周商時嶺南已向中原進貢,嶺南嶺北地區也有某種程度的商品交換。而且包括犀角、象牙、翡翠、珠璣等嶺南的珍寶也為中原喜愛。秦始皇出兵嶺南的原因之一就是“又利越之犀角、象牙、翡翠、珠璣”。(劉安:《淮南子•人間訓》)。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以尉屠睢為統帥,率領50萬大軍兵分五路進軍嶺南,正式揭開了秦軍與嶺南百越部族戰爭的序幕。秦軍五路大軍的具體部署是,一路大軍從鐔城出發,翻越越城嶺,直下今天的桂林,這路大軍是與西甌正麵接觸的主要部隊;一路大軍從九嶷山出發,翻越萌渚嶺,前出至今天廣西賀縣,與西甌側麵接觸;一路大軍從南野出發,翻越騎田嶺,與南越接觸;一路大軍翻越大庾嶺,順著湟水(今連江)南下進攻越人聚居的中心——番禺(今廣州);還有一路大軍集結於餘幹附近的水域(今上饒江)。 

      在各路大軍中,以集結在餘幹這路大軍的進展較為順利。這路秦軍由江西進入福建以後,很快就征服了該地的東甌和閩越部落,並在那裏設置閩中郡。其後這路大軍經今天的潮安翻越揭陽嶺,與其他各路秦軍進軍嶺南。 

      在其他的四路秦軍中,有一路由屠睢親自率領,作為秦軍的前鋒,直取百越部族聚居的中心番禺。相對於作戰經驗豐富和作戰素質優越的秦軍來說,百越族人雖然強悍凶狠,但也隻是一群烏合之眾。

      百越各部落推舉西甌酋長譯籲宋作為首領,頑強地抵抗秦軍的進攻。秦軍雖然曆經苦戰,但進展甚微,遲遲未能攻進越人的聚居中心。而屠睢進軍嶺南的途中,又急於在嶺南地區推行秦朝的各種製度,甚至濫殺無辜,以為用暴力可以壓服百越各部。但越人凶悍頑強,他們寧願與禽獸為伍,也不願意投降秦軍。在譯籲宋被秦軍擒殺以後,百越各部又推舉桀駿為首領,而且越人化整為零,利用自己熟悉地理環境,又善於水戰的特長。在高山密林和江河湖泊中與秦軍周旋,並恃機襲擊秦軍。秦軍被打得首尾難顧,傷亡慘重。甚至連主帥屠睢也在一次越人的偷襲中喪命。但百越部落也沒有能力將秦軍驅逐出嶺南,所以秦軍與百越部落在嶺南展開了長達三年艱苦的拉鋸戰。 

  《淮南子》裏麵說這路秦軍“伏屍流血數十萬”固然有其誇張之處,但秦軍傷亡慘重卻是不爭的事實。造成秦軍傷亡慘重的原因,除了百越各部的頑強抵抗外,很大程度上是與嶺南當地的氣候有很大關係。秦軍士兵多為北方人,他們大多數都是來自關中和中原地區,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嶺南地區炎熱潮濕的環境,因此導致了秦軍非戰鬥減員大量增加,從而極大地影響秦軍的戰鬥力。加之越人不斷地襲擊秦軍的糧道和軍營,使秦軍長時間處於一種高度戒備的戰鬥狀態,得不到應有的休整和補充,至使秦軍的戰鬥力急劇下降。“三年不解甲馳弩”恐怕就是秦軍這種時刻處於高度戒備的精神狀態的真實寫照。 

        秦軍征服嶺南的戰事不順利,除了越人的頑強抵抗和嶺南地區炎熱潮濕的氣候以外,秦軍後勤補給的困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正如前文所說,嶺南與中原之間隔著五嶺。五嶺道路崎嶇,極大地製約了秦軍後勤運輸。秦軍在進軍嶺南的同時,還擴築了大庾嶺道、連陽道、萌渚嶺道、越城嶺道等4條被稱為“新道”的山道。但“新道”也無法滿足秦軍後勤需求,加之越人經常襲擊秦軍的糧道,嶺南地區的秦軍陷入“曠日持久,糧食匱乏”的困境。為了解決秦軍的後勤補給,秦始皇命監禦史祿(一說監禦史為官名,祿為人名)修築一條人工運河——靈渠。
  
   靈渠位於今天廣西的興安縣境內,全長約37公裏,建成於公元前214年。它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門組成。其中南渠長約30公裏,向南注入漓江;北渠長約7公裏,向北注入湘江。靈渠的修築極大地緩解了秦軍的後勤壓力,改善了秦軍後勤補給的條件。在修築靈渠的同時,秦始皇還征發了“諸嚐逋亡人、贅婿、賈人”等近10萬人,充實秦軍的力量。同時又任命任囂接替陣亡的屠睢為統帥。 

 

    而任囂手下有一員大將,本人覺得很有必要先介紹他出場。他就是本文下半部分的主角——趙佗。趙佗,又名趙他,恒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原為趙國宗室,在秦軍征服嶺南的戰爭中先後擔任屠睢和任囂的副將。由於他在征服與經營嶺南出作了重大的貢獻,被世人稱為“第一位南下幹部”。 


    在一切準備就緒以後,秦軍又重新開始了對嶺南地區百越各部的腹地的進軍。任、趙二人吸取了秦軍過去失敗的教訓,采取水陸並進,步步為營,前後照應的戰術,並且對百越各部落實行恩威並施的拉攏方式,加上秦軍在兵力與兵器上的絕對優勢。經過了英勇苦戰,秦軍終於在公元前214年擊敗百越各部落的反抗,平定嶺南全境。 
 
    至此,曆時五年的秦帝國征服嶺南的戰爭最終拉下帷幕,嶺南地區終於並入了大秦帝國的版圖之中。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