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深圳再改革為何失敗?

來源: justasked 2012-02-25 06:39:2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008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justasked ] 在 2012-02-25 06:44:2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商務部中國企業走出去研究中心顧問  政府企業轉型專家  吳東華

寫於2012224日星期五  我的博客http://wudonghua020.blog.163.com

本 文從當下廣東國際服務外包業談起,再談廣東深圳的兩次改革為何一次成功一次失敗,為什麽第二次失敗了呢?本人認為中國各地政府乃至經濟學家們,自以為掌握 了市場經濟,實際上根本沒摸到市場經濟精髓,隻摸到市場經濟的臀部,自以為市場經濟就是體製改革、開放市場,可是現在廣東在進行體製改革,進行大部門製改革,深圳進行騰籠換鳥,結果飛掉的是大鳥,迎來的是小鳥,得不償失。本文就是探索市場經濟的精髓,探索改革再動力在哪?

2012228日至29日,首屆中國(廣州)國際服務外包合作發展交易會在廣州舉行,廣東想打造珠三角成為外包最好的地方,廣東寄予厚望,但是筆者告訴你,外包業拉不動廣東經濟,最多是死水微瀾

 

什麽東西能拉動廣東經濟?

我認為,通過思想再解放,才能讓廣東再次成為領頭羊。但是目前來看,深圳發展總部經濟,把傳統低端出口產業給遷出了,或者說用“關、停、並、轉”四大推手, 就把傳統產業給整頓整死了。所以,廣東、深圳這幾年發展排名在全國落後了。而蘇州在原市長閻立領導時期,提出了一個觀點,“我們需要重新走出一條路,需要更多的科技含金量高的企業,但也會適當保留一部分需要勞動強度的企業。要照顧到所有層級的勞動力。”

雖然蘇州市長並沒有治理傳統產業,但他至少考慮到了所以層級的勞動力分配,而深圳廣東卻是把傳統製造業通過騰籠換鳥方式請出門,這是用先進製造業這隻鳥來替 換籠中原有的傳統製造業那隻鳥,結果傳統那隻鳥飛走了,新鳥又擔當不了拉動經濟的作用。而對於亞運會這種項目也缺乏後續運作能力,至少應該成立一個亞運會論壇或世界運動會論壇,把世界相關研究的各國專家、運動員、教練等相關人士集中到廣州進行梅開二度,這是對亞運會的第二次國際活動運作。但遺憾的是,我們 沒有看到這種二度開發。另外,廣州以亞運會為起點,至少可以對全球運動會進行編製指數,比如總收入指數、獎牌指數,然後對指數進行期貨化,開發出國際運動 期貨交易中心,可以開發亞運會、奧運會、殘運會、世錦標運會、世界各類球種比賽的勝負次數、全球前5名 球員的身價變化指數、各類賽事的廣告收入總額,等等,均以指數化方式編製發布,並進行期貨化,而且這些大小賽事運動相關的各類活動談論或相關產品博覽會, 均可以在世界運動會論壇亮相,順便利用亞運會各類場館,這將大大利用這些設施,也將大大拉動廣州的賓館業、酒店業、百貨業、交通業、物流業、旅遊業、飲食 業、紀念品等等,大大興旺。

很明顯,廣東在對待傳統產業上,通過“騰籠換鳥”方式,把籠子打開,鳥飛走了,而新引進的鳥(先進製造業代工巨頭富士康)卻害了所有產業的務工成本,總體上是吃虧的、負麵的。對待傳統產業,沒有整合拿捏能力,隻能眼睜睜看著務工大幅上升對經濟的刺痛,而對於新興活動類項目,開發隻有一次性,投入很大,產出很 小,變成吃力不討好。我們隻要看看223日 深圳召開的“觀念影響中國”南方談話二十周年與深圳十大觀念專題論壇,就知道,南方談話二十年後,深圳迷失了方向,當初為什麽成功?那時計劃經濟到市場經 濟,由於開發地質產品的流通,正是產品流通才產生競爭力,並非開放產生競爭力,然而現在廣東卻在搞大部門製改革,改革既得利益集團,阻力重重,本人認為, 就算該成功,也收效甚微,因為這不等於廣東產品利潤率翻無數倍,不代表廣東產品競爭力大幅上升,說到底,這是吃飽了撐著沒事幹,亂折騰。國家大部門製改來 改去,還是各個部門自己出規劃,並沒有統一的全方位的規劃,可以參考我的博文《發改委西部新規劃有4大 劣勢》。所以,廣東省政府順從深圳改革龍頭體製改革是錯誤的。深圳第一次改革成功是瞎貓碰死老鼠,由於並不理解市場經濟精髓,導致第二次體智改革出現了笑 話,失敗了。我認為,廣東省政府趕快收手大部門製改革,這種小政府主義理論從國外批發進來,這是白粉,毒害了你們的頭腦,是誰再鼓吹國外的小政府理論?該 改革的是認識論是思想,廣東需要的是存量經濟通過巧妙管理,煥發第二春,當初市場改革也是讓存量產品煥發第二春,而非投資、消費、出口,也非騰籠換鳥、大 部門製改革這種錯誤方法。現實是這幾年來廣東經濟衰退了,數據證明廣東所走的方法是失敗的。


我認為,體製改革是後衛,市場經濟精髓是產品這個先鋒,當初改革開放表麵上是體製改革,實質上是改革了產品,讓存量產品煥發第二春,這才是市場經濟精髓,結 果被國內認為體製改革才是市場經濟精髓,國家到現在還存在體製改革研究機構,而且把此作為改革成功的關鍵作用,實際上這都是錯誤的認識,產品通過流通煥發 第二春才是關鍵,與體製改革並沒有多大關係,或者說作用較少。誤解了第一次改革開放,重於釀成了後來的錯誤做法,大部門製改革,騰籠換鳥,沒有平衡各個產 業的務工成本,沒有管理好傳統產業。終於深圳發改委再發力,廣東再跟風,由於不理解市場經濟精髓,錯把體製改革當成市場經濟精髓,重於釀成今日的失敗。


廣東深圳如何突圍呢?

我 認為靠傳統三駕馬車是沒有辦法突圍了,隻有通過第四駕馬車即主體性,也即人的智慧,才能拉動經濟。這不是知識經濟,而是智能經濟,一方麵對傳統產業進行各 種整合,另一方麵對當下的各類項目做深做透形成產業鏈,這兩個方麵是對存量經濟投智而非投資所得。如果廣東深圳仍然在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上動文章, 那麽,我現在就可以下結論,二次改革必定失敗。對於223日深圳舉行的“觀念影響中國”達成的新共識“公平正義改革”,我認為無效,因為這是建立在過去三駕馬車上的公平比賽,他們本身因大小能力不平等,導致比賽能力不公平,提供公平的機會有什麽用呢?由此可見,廣東深圳再改革任重而道遠。

所有跟帖: 

廣東深圳已經沒有競爭優勢,順著目前改革慣性走,死路一條 -hanker- 給 hanker 發送悄悄話 hanker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5/2012 postreply 07:06:3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