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博客
自然界是適者生存,人類社會是強者生存。中國熱愛和平,中國追求和平世界,中國實行韜光養晦的國策----這一切的背後,離開尚武精神的支撐,都是一廂情願的夢想。我們需要警惕軍國主義思想滋生和政策選擇的風險,但不能因此就有意排斥正常的自衛權利,忽視尚武精神的培育。
一、尚武精神曾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閃光的部分
中國文化中最輝煌的部分是在春秋戰國的尚武時代產生的,諸子百家群星璀璨,成為國學之源,倡導在朝胸懷天下,安民強兵,銳意進取;在野則輕生死,重大義,知廉恥。先賢相望,士風因襲,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至今令國人景仰。
新中國是在20世紀的戰爭血火中誕生的,這樣的“出身”同樣造就了當代中國人尚武自強的高貴品質。憑著這種品質,中國人完成了堪稱人類奇跡的長征;在一窮二 白的廢墟上建造出震驚世界的“兩彈一星”。這一混合了太多尚武精神的高技術武器係統,給中國帶來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及外交收益,及對世界和平的貢獻,是多 GDP也無法比擬的!
今天,如果說世界對於中國還有點敬畏,不是因為中國蓋了太多的摩天大樓,而是因為中國有在兩彈一星基礎上的“神八”飛船,有“神八”背後繼承了兩彈一星精神的中國人!作為構築中華文化基礎的尚武精神,不僅僅在意誌層麵,更在物質層麵上直接改變了當代中國的麵貌和曆史走向。
二、尚武精神墮落是中國曆代衰亡的共同內因
中國曆史上的朝代交替各有原因,但有一點內因是共同的,那就是: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統治者和普通百姓因貪於安逸而變得懦弱、懶惰,得過且過。自然界總是首先淘汰弱者,自身尚武精神墮落的危害,首先誘發外部大敵、小敵的驕橫。
宋朝和晚清是最典型的兩個例子。宋神宗在西夏屢次寇邊的情形下,不張撻伐,卻賜歲幣試圖安撫,歐陽修形容當時的情狀是:“上下安於無事,武備廢而不修,廟堂無謀臣,邊鄙無勇將,將愚不識幹戈,兵驕不知戰陣,器械腐朽,城郭隳頹。”
頤和園石舫船。當年慈禧挪用海軍公款修建
晚清則窮奢極欲,將世界第一的GDP大多變成皇家園林和其中的奇異珍玩。在世界列強紛紛圍噬的半個多世紀中,晚清統治者孜孜在意的不是民族振興國家富強,而是死保特權以悠遊嬉戲。決定帝國命運的甲午大戰在即,皇室仍不致力於武備發展卻挪用海軍軍費修築頤和園。
在當家人的示範作用下,這兩個朝代的官員腐敗至極。南宋是夜夜笙歌、醉生夢死。《申報》社論評述晚清的官場時說:“今日之執政者,其心思惟欲保全現在之祿位而已,或者欲超越現在之祿位而已,其外,固一無用心者也。”
八國聯軍3萬多人打敗清軍10幾萬人,園之園徹底焚毀.
尚武精神的泯滅使軍隊喪失鬥誌,曾經不可一世的八旗兵最後墮落為追逐聲色犬馬的行屍走肉。曾經馬上得天下的統治者利令智昏,對於生死存亡的軍事變革也視為兒戲。一個在中國的日本人副島種臣說:“謂中國海軍之可慮,則實不足以知中國也。蓋中國之積習,往往有可行之法,而絕無行法之人;有絕妙之言,而絕無踐言之事。”
外族看到中國內部糜爛、孱弱,頓起殺心。宋朝偏安心理生出“因循姑息”,接著又導致內外交困,在人口、兵員、財富和火炮技術都占有絕 對優勢的情況下竟然不堪一擊,始敗於遼,後敗於金,終亡於元。日本間諜評價晚清“上下腐敗已達極點,綱紀鬆弛,官吏逞私,祖宗基業殆盡傾頹”,並以當時 “大清全民都腐敗”的形勢判斷,早則十年,遲則三十年,中國“必將支離破碎呈現一大變化”,於是建議大本營趁火打劫。
三、發展經濟,建設和諧世界不能以湮滅尚武精神為代價
回顧中國曆史上各朝代尚武精神的泯滅,幾乎都是在經濟繁榮的時候發生的。對眼前利益的爭奪和對既得利益的享受,讓社會的精英階層首先失去進取的意誌,而領導 人和精英階層的意誌又直接影響著整體國民,於是整個國家便萎靡不振。宋朝重經濟輕武備,崇文官而抑武將,因此“兵雖多而戰力弱,國雖富而兵不強”,成為肉 多骨軟的大胖子,經濟發展成果始終成為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輸血管。
晚清洋務運動後期,因為GDP的迅速提升,全世界都以為中國強大,中國自 己也以為很強大。結果甲午一戰露了餡,歐美紛紛撲上,把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哄搶一空。實際上晚清在官僚壟斷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雙重榨取下,國 家並沒有發展出真正足以富國強兵的工業,主要的裝備都是購自西方;“改革”不僅沒有振奮已經低迷的民氣,反而讓官民因為內部利益爭端而更加對立。國家的力 量在腫脹的外形下,實際上是大大削弱了。
今天的中國,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也取得巨大的物質成就。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人的尚武精神也基本丟失 殆盡。這表現為社會內部道德的急劇滑坡和對外部欺淩的一再忍讓。讓國人震驚的小悅悅事件,昭顯了國人見義勇為良知的泯滅。南海周邊大國縱橫捭闔、耀武揚威,小國張牙舞爪甚囂塵上,國家利益被瘋狂掠奪、尊嚴被肆意踐踏。一個有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著核武器、世界人口第一、擁有世界最大常備軍的國家,怎麽 反會處於被包圍、被侮辱和挑釁的境地?
一些學者樣的中國人說,這是因為中國發展太快,外國是擔心中國的強大所以才聯合戒備中國,中國應該更 加克製,以免讓別人感到威脅。這要麽是對經濟、政治本質的完全無知,要麽是掩耳盜鈴。一個靠賣地、蓋房製造GDP的經濟,一個以加工業為主,不能轉換為國防能力的工業,對於那些依靠技術和工業強大起來的老列強來說,能構成什麽樣的威脅?一個完全不幹涉別國內政、在國外沒有一兵一卒的國家,對於控製全球的美 國會構成威脅?對於連自己海外工程基地和運輸船都不能保護的國家,中國會威脅誰?
若對比一下美國和俄羅斯,可以清楚地看到,並不是因為中國 已經達到俄羅斯那樣的軍事水平,也不是像美國那樣隨意使用武力,才讓中國成為眾矢之的的。恰恰相反,是中國經濟和精神的同步軟弱,讓那些食肉動物式的老牌 列強又勾起了掠奪捕食的欲望,故而串聯中國周邊以合力圍堵獵殺。
急功近利的世風,正在讓中國人變得懦弱。尚武精神的泯滅,正導致今天中國陷入戰略重圍。發展是硬道理,但經濟發展不能以湮滅尚武精神做代價。否則,一切的發展成果最後不過是成為別人的晚餐。
四、沒有軍人性格的民族永遠不可能強盛
放眼世界,那些凡是創造了輝煌曆史的國家,無一不是尚武之國!希臘曾經是歐洲的明燈,哲學、文藝成就輝煌無比,但最後亡於尚武的鄰邦斯巴達;羅馬帝國興起之 初,南征北戰所向披靡,後期卻貪圖享樂舉國縱欲,羅馬帝國的士兵竟然不願意在烈日下行軍,其生死攸關的國防隻能依靠異族來擔當,所以帝國也被這些外族所裂 解。
今日,世界列強之所以成為列強如英國、美國,無一是僅僅憑借貿易強國的,在貿易的背後都跟隨著一支現代化的軍隊和尚武的民族。日本和德 國雖誤入軍國主義歧途而戰敗,但最後民族的複興依然是憑借尚武精神的支撐。被稱為“最小超級大國”的以色列,其生存和發展幾乎完全依靠尚武精神。血與火的 曆史和現實,鍛造出這些國家強硬的軍人性格!
一說到尚武,一些人就杯弓蛇影地理解為中國要選擇戰爭崛起的道路。其實,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國文 化中的武學,不包含窮兵黷武的成分。中國式的“尚武”是以戰止戰,並特別警戒:“國雖大,好戰必亡。”漢武帝如此英勇,在趕走匈奴的侵擾之後,還是班師回 朝了。明朝中國擁有舉世無雙的艦隊,但毫無沒有建立海外殖民帝國的念頭。中國曆史上從來沒有像當年的日本、德國一樣因為大規模持續入侵別國被滅亡,也從來 沒有像今天的美國這樣隨意采取武力。
中國的尚武,在更多的時候是被動的,是對外族入侵的堅決反抗,嶽飛、史可法是這種精神的代表,將其整體性發揚光大的是以毛澤東為首的新中國人。新中國曆次對外作戰都是自衛反擊,不占別人一寸土地。至今,周邊小國在領土、領海問題上屢次挑釁,中國仍然一再表現出和平誠意。
自然界是適者生存,人類社會是強者生存。中國熱愛和平,中國追求和平世界,中國實行韜光養晦的國策----這一切的背後,離開尚武精神的支撐,都是一廂情願 的夢想。我們需要警惕軍國主義思想滋生和政策選擇的風險,但不能因此就有意排斥正常的自衛權利,忽視尚武精神的培育。
五、“中國威脅論”是西方閹割中國尚武精神的暗器
見 識了新舊兩個中國的西方列強,深知中國真正的力量不是龐大的人口,也不是靠著低技術產品堆積起來的GDP,而是靠著強國、複興之誌激勵起來的中國人。所 以,西方比控製高技術和武器銷售更在意的是中國民眾的尚武精神。西方媒體和學者動輒以“民族主義”詆毀中國民間正常的愛國情緒,並將此與無所不在的“中國 威脅論”相聯係。以豢養或收買文化代理人方式,借中國自己之手,把中國的尚武精神閹割掉,比如關於取消嶽飛民族英雄稱謂、淡化“狼牙山五壯士”、醜化民族英雄形象等;同時卻多渠道進行宗教滲透,與中國傳統文化爭奪思想陣地。
當一個人沒有了靈魂,一個民族沒有了精神領袖,他就喪失了進取和反抗的意誌,由這種族群構成的國家就成為任人宰割的獵物。一些沒有軍事知識和戰略智慧的學者、外交官員,對這種顯而易見忽悠中國的低級騙術不加分析,作繭自 縛,不敢進行基本的反擊和自我武裝,對別人以此為幌子威脅中國全無察覺。一些中國人以韜光養晦作為自己安於現狀的護身符,並懵然無知地到處宣揚,麻痹國人應有的警備思想。凡此種種,在大力加強文化建設的今天,是值得認真自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