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美中未來發生衝突並非必然

來源: justasked 2012-02-23 06:13:5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45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justasked ] 在 2012-02-23 06:36:3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美中兩國重要的組織都聲稱兩國爭奪霸權的競賽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近日在美國《外交》雜誌3-4月號(提前出版)發表關於美中關係 看法的文章說,美中衝突是選擇,而非必然。他認為,目前兩國互相指責源於截然不同但是對等的分析。它們應當共同尋求界定和平競爭的範圍。如果這一點能夠得 到明智的解決,軍事對峙和支配都能得以避免;如果沒有,緊張局勢升級就是不可避免的。

這篇題為《美中衝突是選擇,而非必然》的文章說,目前,一些美國戰略思想家認為,中國追求取代美國成為西太平洋地區的首要力量,以及將亞洲鞏固成為一個順從中國經濟和外交政策利益的排他性集團。基辛格認為,沒有中國政府官員公開宣稱過這樣一項戰略作為中國的現行戰略。

就 中國而言,中國將美國看作是一個決心挫敗任何挑戰者崛起的受傷的超級大國,中國是最無懸念的挑戰者。無論中國多麽迫切地想尋求合作。一些中國人辯稱,華盛 頓的固定目標將是通過武力部署和條約承諾包圍一個崛起的中國。美中兩國重要的組織都聲稱兩國爭奪霸權的競賽是不可避免的,並且可能已經在進行之中了。

文 章分析說,美中關係不應當被認為是零和遊戲,一個繁榮強大的中國的出現本身也不應當被假設為美國的戰略失敗。對於擁有全球實力,卻有著分歧的,甚至在部分 程度上相衝突的雄心的大國來說,衝突和讓步之間的界限究竟是什麽? 雙方都必須了解,表麵上傳統和合理的過程可以通過細微的差別引發對方最深刻的擔憂。它們應當共同尋求界定和平競爭的範圍。如果這一點能夠得到明智的解決, 軍事對峙和支配都能得以避免;如果沒有,緊張局勢升級就是不可避免的。發現這一空間,如果可能的話,將其拓展,並且防止關係因為戰術和國內的命令而傾覆, 就是外交的任務了。

文章最後建議,中美兩國共建太平洋共同體。文章說,鑒於美中關係如此全球化,且承受著兩國國內及其之間如此多的不同壓力,危機管理將不足以維持這種關係,因此我讚成建立太平洋共同體這一設想,也表示過希望中美兩國至少在一些普遍關心的問題上能夠產生目的相同的意識。

全篇譯文如下:

美國《外交》雜誌3-4月號(提前出版)文章,題《衝突是選擇,而非必然》,作者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

美中兩國重要的組織都聲稱兩國爭奪霸權的競賽是不可避免的,並且可能已經在進行之中了。

互相指責源於不同分析

互 相指責源於兩國截然不同但是對等的分析。一些美國戰略思想家認為,中國政策追求兩個長期目標:取代美國成為西太平洋地區的首要力量,以及將亞洲鞏固成為一 個順從中國經濟和外交政策利益的排他性集團。一些人擔心,中國能夠通過外圍的一係列島嶼鏈確保占支配地位的海軍地位,而且,這樣一個屏障一旦出現,那些依 靠中國貿易、不確信美國反擊能力的中國鄰國可能會根據中國的偏好調整自己的政策。最終,這將導致一個統治西太平洋的、以中國為核心的亞洲集團的出現。

沒有中國政府官員公開宣稱過這樣一項戰略作為中國的現行戰略。事實上,他們強調的戰略恰恰相反。

美 國的戰略關切被與整個非民主世界作戰的意識形態傾向所誇大。一些人認為,受國內民族主義者和擴張主義者的雄辯和實踐的聯合作用推動,專製政權骨子裏難以相 處。在這些理論中----美國左翼和右翼陣營中都有擁躉者----與中國的緊張和衝突超出了中國的國內結構。這些理論斷言,世界和平將來自於民主的全球性 勝利,而不是來自於呼籲合作。

就中國方麵而言,對抗性的闡釋緊跟著一個相反的邏輯。他們將美國看作是一個決心挫敗任何挑戰者崛起的受傷的超級大國,中國是最無懸念的挑戰者。無論中國多 麽迫切地想尋求合作。一些中國人辯稱,華盛頓的固定目標將是通過武力部署和條約承諾包圍一個崛起的中國,從而阻止其扮演“中央王國”的曆史角色。

美中關係不是零和遊戲

美中關係不應當被認為是零和遊戲,一個繁榮強大的中國的出現本身也不應當被假設為美國的戰略失敗。

一 項合作的戰略挑戰著雙方的先入之見。美國曆史中鮮有經曆涉及到一個具有如此規模、如此自信、取得如此大的經濟成就、具有如此非凡的國際視角但是卻有著如此 不同的文化和政治體係的國家。中國曆史上也少有與這樣一個同為世界大國、在亞洲永久性存在、世界觀與中國觀念背道而馳。與中國多個鄰國結盟的國家打交道的 經驗。

最簡單的戰術是堅持用更大的財力和物力壓倒潛在對手。但是,在當今世界,這幾乎不可行。中國和美國將不可避免地繼續作為彼此持久的現 實存在。彼此不能將自己的安全委托給對方----沒有大國可以長久地這樣做----而且每個國家都將繼續追求自身的利益,有時是以對方的利益為代價。但是 雙方都有責任將對方的夢魘考慮在內,而且雙方都將認識到自己的言論,和自己的現實政策一樣,都能增加對方的猜忌。

中國最大的戰略恐懼是一個或多個外部勢力將在中國的外圍建立軍事部署,從而能夠蠶食中國的疆土或是幹涉中國的國內體製。過去當中國認為麵臨類似威脅時,都會直接與這些國家交戰,而不會冒其所看到的「集結」趨勢的風險。

美國的恐懼----有時隻是間接表達出來----一是被一個排他性的集團趕出亞洲。美國與日本和德國進行了世界大戰來避免類似結果的出現,並且在民主共和兩黨當政期間都施展了其最有力的—些冷戰外交來對付蘇聯。

那麽,對於霸權的恐懼和對於軍事包圍的夢魘之間是否可調解呢?是否有可能找到一個空間,在其中雙方都能實現自己的終極目標而不必將自己的戰略軍事化?對於擁有全球實力,卻有著分歧的,甚至在部分程度上相衝突的雄心的大國來說,衝突和讓步之間的界限究竟是什麽?

雙 方都必須了解,表麵上傳統和合理的過程可以通過細微的差別引發對方最深刻的擔憂。它們應當共同尋求界定和平競爭的範圍。如果這一點能夠得到明智的解決,軍 事對峙和支配都能得以避免;如果沒有,緊張局勢升級就是不可避免的。發現這一空間,如果可能的話,將其拓展,並且防止關係因為戰術和國內的命令而傾覆,就 是外交的任務了。

兩國共建太平洋共同體

鑒於美中關係如此全球化,且承受著兩國國內及其之間如此多的不同壓力,危機管理將不足 以維持這種關係,因此我讚成建立太平洋共同體這一設想,也表示過希望中美兩國至少在一些普遍關心的問題上能夠產生目的相同的意識。但是如果有一方將這項事 業作為打敗或損害對方的更有效途徑的話,那麽建立這一共同體的目標就無法實現。中國或美國受到有計劃有步驟的挑戰,它不可能注意不到。如果這種挑戰被發 現,就會受到抵製。兩國需要致力於真正的合作,找到溝通的途徑,並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和全世界。

在這一方向上,已經采取了一些嚐試性的步驟。比如,美國已經開始與其他一些國家就達成《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議》(TPP)展開談判,這一自由貿易協議將美國與亞洲連接在一起。這種安排可能是邁向建立太平洋共同體的一步。

奧巴馬已經邀請中國加入TPP。然而,美方人士提出的加入條件有時似乎需要中國國內體製發生根本改變。如果是這樣的話,該協議可能被北京視為孤立中國戰略 的一部分。中國方麵已經提出了另外的類似安排。它與東盟就一項貿易協議進行過談判,而且提出與日本和韓國談判達成東北亞貿易協議。

備方都有重要的國內政治考慮。但是如果中美將對方推動達成貿易協議的努力視為孤立戰略的一部分,那麽亞太地區可能淪落為相互對抗的敵對國家集團。

北 京和華盛頓麵臨的重要抉擇,是邁向真誠的合作還是陷入國際對抗曆史模式的翻版。兩國采取了共同對話。它們甚至為此成立了論壇,即戰略經濟對話,每年舉行兩 次。在緊迫的問題上,這種對話是有成效的,但是對於最終建立真正的全球經濟政治秩序,仍然微不足道。如果經濟領域不建立起全球秩序,那麽在更加情緒化和難 以實現雙贏的問題上,比如領土和安全,要取得進展,所麵臨的障礙可能變得無法逾越。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