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 首次過招 習占上風---"講原則作朋友"

來源: justasked 2012-02-18 08:37:0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35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justasked ] 在 2012-02-18 09:33:1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Who is Xi?”這個幾天前頻頻出現在美國報端的問題,隨著習近平美國行程的結束,而變得漸漸清晰。在白宮、五角大樓與美國政府高官的高談闊論,在艾奧瓦州與美國百姓的零距離接觸,無不讓習近平這個中國未來領導人的形象開始在美國人眼裏有血有肉。

在習近平5天訪問過程當中,不乏見老朋友,講述《啊,鼓嶺!》故事,看NBA,與學生交流等溫情場麵,讓美國人看到了平易近人的一麵,但更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很自然的就給未來中美關係定下了基調:“排除幹擾做夥伴是中美唯一正確選項”。並且,習近平用其幹脆、利索的做派和個性,告訴了奧巴馬,朋友要有朋 友之道,那就是建立互信,互信的基礎是實話實說,就事論事,而不是閑來無事“人為地”擴大分歧。他甚至還引述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的話說:衡量朋友真正的標 準是行動,而不是言語。

首次過招 習占上風

2月14日是情人節,也是奧巴馬與習近平首次會晤的日子。一位是即將在中共十八大上位的中國新一代領導人,一位是很有希望連任再主政美國4年的總統,他們的會晤所傳達出的信息,在某種程度上,是未來中美關係發展的風向標。

習近平同奧巴馬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進行了1個多小時的會晤,奧巴馬再次強調美國是太平洋國家,一定程度上回應了習近平訪美前夕“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的言論。但奧巴馬在回應當中,避重就輕,而且略顯蒼白無力。

習近平一席話強調的是“亞太國家最關心的是保持經濟繁榮、維護經濟增長和區域合作勢頭。在人心思安定、人心思發展之際,人為地突出軍事安全議程,刻意加強軍 事部署、強化軍事同盟,恐怕並不是本地區絕大多數國家希望看到的”,其核心所在是暗指美國“人為地”、“刻意地”軍事部署、強化軍事同盟。

而奧巴馬隻是說,“美國是太平洋國家”,“我們是與亞太地區強大和有效的合作夥伴”,完全沒有去回應“軍事部署”,是沒有準備好,還是不知如何回應?理論上,習近平此番話是在抵美之前已經見諸報端,奧巴馬有充裕的時間進行準備,而他仍然避而不談,是否表示他也自覺理不直氣不壯呢?雖然奧巴馬也有說“非常有興趣並非常重視繼續加強我們的關係,加強我們的貿易和我們的商業活動”,但亞太多年來相安無事,一聲“重返亞洲”後,大家看見的是,美國帶來的不是麵包, 而是夾槍帶棒,是否小奧也自覺理虧。

有觀察人士指,習近平這招“先聲奪人”奠定了他此行的成功。其一,搶占了話語權,先給美國人扣上了“人為地”帽子,直指痛處,讓你無法反駁;其二,也給了美國人麵子,如此不過是先兵後禮罷了,美國人精心安排了行程,我也並沒有在你的地盤讓你沒麵子;其三, 這番話其實很巧妙,“我們歡迎美國為本地區和平、穩定、繁榮發揮建設性作用,同時希望美方充分尊重和照顧亞太各國的重大利益與合理關切”,即擺明了“主客”,話語主動性已經拿走。

四十不惑 排除幹擾做朋友

在奧巴馬和習近平的會晤中,奧巴馬稱,“過去三年,他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發展了牢固的工作關係”。

而此番習近平以儲君身份訪美,美方高度重視,各部門都緊鑼密鼓地籌備,拜登不僅親自敲定高規格禮遇細節,更是從華盛頓到洛杉磯,親自飛越東西海岸陪同。習近 平到訪五角大樓時,美軍甚至以高規格禮遇接待習近平,除了儀仗隊外,還到閱兵台接受全套軍禮,包括鳴放19響禮炮,通常來說,作為副元首級別享受如此規 格,著實少見。那麽,既然奧巴馬將與胡錦濤的關係定為“工作關係”,那麽對習近平如此禮遇,是否意味著將建立的是超過“工作關係”的某種關係。

習近平給出了回答。他說,“排除各種幹擾堅持做朋友、做夥伴,是中美雙方唯一正確的選項”。

今年已經是美國前總統尼克鬆訪華,中美關係正常化40周 年,從1971年美國運動員訪華,乒乓外交:小球轉動了大球,到1979年鄧小平訪美啟破冰之旅,揭開中美關係新篇章,到江澤民1997年訪美,建立中美 戰略夥伴關係,到2006年胡錦濤訪美,促中美定位更接近,再到今天,一路走來,中美兩國從陌生到認識,打交道已經40年了,物轉星移,彼此的實力變了, 周遭的環境也變了,也該到了一個新的曆史起點上。

習近平強調,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美建設新型合作夥伴關係是一項具有 重要和深遠意義的開創性工作,既沒有先例可循,也沒有經驗可鑒,隻能“摸著石頭過河”,或者“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但他也同時提出“期待同美方增進信 任、鞏固共識、擴大合作、管控分歧”,這是“排除各種幹擾堅持做朋友、做夥伴”的基礎。習近平在在華府唯一的公開演講上說,中美兩國利益攸關,戰略互信是 互利合作的基礎,互信程度越深,合作空間越大。雙方要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閡,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

其實,中方在習近平訪美前,就已經多次表明態度。先是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在《上海公報》發表40周年紀念活動上的演講中說,中美之間存在一種“信任缺失”。而後,崔天凱又在習近平訪美 中外媒體吹風會上稱,互信“赤字”總結了一個非常清楚的事實,即中美之間的互信程度落後於中美雙邊關係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水平。習近平此次訪美為進一步提 升中美互信水平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契機。更別說,外交部在例行記者會上反複說,“培育和增進戰略互信是發展中美關係的重要基礎”。可見,未來的中美關係 發展,中方非常重視“互信”,這將是一個核心詞匯。

相處之道:勿“人為”破壞互信

西方社會出於對中國社會製度的選擇、意識形 態的堅持的不了解而產生不理解甚至敵意,對於中國社會走和平發展道路同樣持以懷疑、甚至懼怕的心理。就以美國重返亞洲來說,原本隻是實力相對消長引發心態 微妙變化,美國麵對正在崛起的中國,這個大國仍在堅持美國所反對的意識形態和社會製度,仍在國際舞台上堅持獨立自主,反對霸權主義,這對於美國來說還是第 一次,所以美國人發出了“不做老二”的呐喊。

在冷戰思維的催化下,美國重拾舊業,以政治製度和價值觀來決定國家關係的遠近親疏,又試圖搞對 立的軍事、政治同盟,形成相互對抗的兩大國際陣營。但其實,中美關係正常化40年來的曆史已經證明,體製和價值觀的差異並沒有阻止彼此接近,也不能阻止交 往與合作的擴大。一方麵,中美在政治和價值觀方麵的差異與分歧將會長期存在,有時還會發生激烈爭論;另一方麵,兩國社會、文化與國內政治也在不斷發生變 化,並且相互影響。

從國際上看,幾乎沒有任何國家會自覺自願地卷入中美之間可能發生的戰略對抗,形成兩大對立的意識形態陣營和軍事集團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關於這一點,其實中美雙方都有認識,奧巴馬自己也表示,“我堅定地致力於推進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美中合作夥伴關係”。美國是否有準備好與中國做朋友,不得 而知,但會說“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的習近平已經準備好了,所以本就利索、幹脆的習近平,先亮明“不想稱霸”的思想,即便在亞太地區,在中國的主場,也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消除美方的猜忌,但緊接著他又擺明立場,朋友也會吵架,也會有分歧,這才是真正接受考驗的時候。用 習近平的話說,“衡量朋友真正的標準是行動而不是言語”。

習近平單刀直入的以台灣和西藏問題給美國人立了一個具體的參照係。他說,“我們希望美方始終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精神,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以實際行動反對‘台獨’,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我們也希望美方切實履行承認西藏是中國一部分、 反對‘西藏獨立’的承諾,慎重妥善處理涉藏問題”,告訴美國人,這才是對朋友的態度,朋友不會“人為地”搞破壞。

講原則,做朋友,基礎都是要有互信。有了互信,講原則時相互關係才可以“爭而不破”,講合作時更可以“牢不可破”。有了互信才真正能讓平常心有了基礎,雙方的“常態化”發展才有保證。隨著中國國力的提高,未來也勢必會在更多的國際事務中發揮作用,那就勢必有可能和美國意見相左,就比如當下關於敘利亞問題的判斷,在這樣的時候,朋友 就應該要實話實說,就事論事,而不是閑來無事“人為地”擴大分歧,更不是就事去說意識形態。朋友之間,如果揣著明白裝糊塗,那就違背了基本的信任,也就有違朋友之道了。

所有跟帖: 

Yes. "講原則作朋友". Don't be always afraid. -2544- 給 2544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18/2012 postreply 08:51:15

看看有些人的回貼。 -justasked- 給 justasked 發送悄悄話 justasked 的博客首頁 (1074 bytes) () 02/18/2012 postreply 11:17:4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