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大偉
在這些年的各類媒體裏,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國學大師”們在極力讚美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還會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是堅決反對“西化”的。不過,到底他們反對什麽樣的“西化”?是不是美國的東西、歐洲的東西統統屬於他們不喜歡的“西化”?這些東西是不是就是不如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究竟優越性是什麽?是不是僅僅優越在那幾句聖人格言、幾首唐詩宋詞,或幾幅書法繪畫上?其他人聽明白沒有我不知道,反正我是常常聽得一頭霧水。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40年代,中國學者就早已用“現代化”這個概念代替了“西化”的概念。哲學家馮友蘭就說:“西洋文化之所以優越,並不是因為它是西洋的,而是因為它是近代的或現代的。我們近百年之所以到處吃虧,並不是因為我們的文化是中國的,而是因為我們的文化是中古的。”(見馮友蘭“新事論”)我們說,“近代的”和“現代的”之所以先進,是因為它積累先進科技文化知識多,進化的起點高,更符合人類追求自由、尊嚴和幸福的本質要求。
千百年來,由於國人長期不知或忽視了地球上其他各國人的存在,自視為天下的中心,中國的儒教文化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爛熟到極點的、與西方文明大異其趣的靜態美學文化。在古代中國,除了家傳的天文,算學外,社會上重文章詩書(還有發達到極致的私房飲食文化)而輕科學技術和工商管理,“巫醫樂師百工之流,君子不齒”,在儒家的傳統觀念影響下,知識分子的主要精力被吸引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日標和自我道德修養上來了。直至近代,冥頑不化的封建士大夫們,還斥西方先進技術為“奇技淫巧”,對其不屑一顧。四大發明中的火藥在中國隻能作為節日的渲染,指南針則成了風水先生的法寶。
傳統中國推崇的是“通人之學”。在曆代書院內,孔門儒教是讀書人的命脈之學,至於醫學、算數、工藝、軍事等,乃屬於“邊緣性的知識”,不是讀書人的正途。幾乎所有讀書人都在鑽研作為國家意識形態的儒家學說,其目的是通過科舉考試,然後成為國家管理機器中的一份子,從而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幾千年來儒家因循守舊,崇尚“義理”,輕視“方技”的價值觀,嚴重阻礙著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這種文化的結果,隻能使極少數才子佳人或皇親國戚享受高高在上與世無爭、飄逸閑適的生活,而社會大多數民眾則與此無涉。底層民眾如果想享受這種高貴的生活,隻有飽讀詩書,想方設法擠入“書香門第”的殿堂,這樣才能光宗耀祖、恩澤後生。
100多年前,中國人開始學習西方時,開始將公路分成左右側,把學校分成小學、中學和大學,把醫院分成內科、外科、牙科五官科,在給輪胎上包上橡膠的同時,還去除了中國女人小腳上的裹布,當時人們都覺得是驚世駭俗的創新。
發端於歐美的近現代文明,是一種具有巨大創造力和擴張性的動態文明。從西方工業革命在歐洲發生以來,西方的崛起成為整個世界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從那時起,西方文明幾乎所向披靡,從勝利走向勝利。近百年來,試圖與西方文明對抗的其他文明,無一不以失敗而告終。結果,要麽關閉國門,將西方文明拒於千裏之外;要麽歇斯底裏不擇手段與西方強手拚個魚死網破;再有,就是打開國門,接受西方文明的規則,步入全球化的經濟和科技進步浪潮中。回顧中國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文化變遷,西風東漸之勢不可逆轉。我們一方麵看到了商業化和全球化對本土文化帶來的破壞力,但同時更需要看重舊文化被破壞後所產生的巨大創造力。包括這些國學大師們在內的大多數國人,其實現在每天24小時裏都在享受著近現代文明給人類帶來的惠顧。
顯然,中國傳統的靜態文化生態,在今天世界範圍內市場經濟的擴張性和信息的巨大流動性麵前,不具備太多的生存能力。如果我們恪守中國傳統的靜態文化生態,肯定會造就出東坡肘子水煮魚四喜丸子佛跳牆這類美味佳肴,還有四書五經唐詩宋詞二人轉這類雅俗文娛產品,但不會造就出惠及全人類的電燈電話飛機電腦互聯網這類高科技創新成果;肯定會造就出李白、蘇東坡、唐伯虎、王羲之、徐誌摩、鬱達夫這樣的才子佳人,但不會造就出達爾文、愛迪生、牛頓、居裏夫人、福特、比爾蓋茨和喬布斯,甚至也不會造就出楊振寧、錢學森、袁隆平、柳傳誌和馬雲。
自然,盡管中國傳統文化缺乏競爭性、創造性和擴張性,也並不應該構成對它的這種靜態美學特點的全部否定。比如在中國這樣一個宗教信仰不普及的社會中,中國文化中的寬容、淡泊、和諧、家庭倫理、人情義理等要素,仍然對這個世界有著重要的救濟力量。
不過,在近現代的社會發展中,的確有忽視中國國情,廢棄中國文化、盲目照搬西方的傾向。但在我看來,這類現象最嚴重的並不在當下,而是在上個世紀中期。那個時候,出現了貨真價實的全盤“蘇式西化”,政府叫“蘇維埃”,軍隊叫“紅軍”,經濟體製、教育體製全盤蘇聯化,中國傳統文化倒真正成了“四舊”、糟粕和垃圾。那個時候的“西化”,曾讓那些國學大師們六神無主、絕望悲憤;如今的“西化”,才讓國學大師們閑庭信步、身價百倍。看來,我們今天真正缺少的,可能正是對前一個“西化”的反思和懺悔,以及對後者的正視和感動。
真正讓人感到吊詭的是,有些口頭上公開高喊抵製和反對“西化”的人們,卻往往是那些當年一有危險就躲在“帝國主義租界”裏的人們;那些把北朝鮮說成是我們“最親密的朋友”而歐美國家是“境外敵對勢力”的人們,則是私下裏千方百計地通過關係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歐美國家去深造和留學的人們(至今還沒有發現他們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北朝鮮留學的記錄);有些喜歡一天到晚身著中式唐裝招搖過市的人們,則是在出行時酷愛乘坐進口奔馳寶馬炫富的人們;有些口頭上鼓吹“中醫有神奇療效”的人們,則是一有頭痛腦熱就領著家眷去歐美國家問醫尋藥的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誰是土匪流氓,誰是貴族紳士,這些人心裏其實是很清楚的。不知道到底是什麽原因,讓這些人多年來可以肆無忌憚地在眾人麵前說著一套做著另一套,而且還有眾多的人在不停為他們鼓掌喝彩。
其實,在我看來,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的差異和互補,有點像是一對白天的太陽和晚上的月亮,如同陽曆和陰曆的區分,西方文明更接近前者,東方文明更接近後者,一個凸顯動態,一個凸顯靜態:一個外露,一個內斂;一個火熱四溢,一個暗冷淡定。不過,遺憾的是,當有人試圖總把這兩種文化極端地對立起來的時候,簡單的事情就馬上變得複雜起來了。如同劉歡那首高昂憂鬱的著名歌曲所唱:“天上有個太陽,水中有個月亮,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哦噢,哪一個更圓?哪一個更亮?哎嗨哎嗨呦 ……!”
中國接受“西化”的曆史
所有跟帖:
• 丁頁! -Sic~semper~tyrannis- ♀ (0 bytes) () 01/29/2012 postreply 17: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