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影響: 中式英文單詞頻現西方 領頭龍描述中國地位

來源: justasked 2012-01-25 09:56:4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456 bytes)

在過去一年的外媒涉華報道中,我們驚訝地發現,為了能更加形象、奪人眼球地描述中國特有的現象,外媒的記者們在報道中摻雜“中式英語”,甚至在報道一些中國新聞時,創造了中國專屬的英文詞匯。

點擊圖片看原樣大小圖片





外媒新發現

中國特色英文詞

引外媒津津樂道

2010年,中式英語“ungelivable(不給力)”風靡網絡,似乎標誌著一個從“中國人背英語單詞”到“中國人造英語單詞”的跨越性時代拉開帷幕。《紐約時報》稱此事“非常酷”。

過去那些被“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watch sister(表妹)”等中國式英語翻譯弄得雲裏霧裏的老外,開始慢慢覺得“中國製造”的英語“很有意思”。

據 悉,由中國網民創造,又經外媒報道的中國特色英文詞匯已經有27個。比如將chinese(中國人)與consumer(顧客)合成的單詞 “Chinsumer”,意指出國旅遊時揮金如土的“中國購物狂”。“antizen”譯為“蟻族”,是把“ant”螞蟻,加上“izen”作為後綴,用 來形容80後大學生低收入聚集的群體。

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何亮亮稱,中國特色的英語詞有趣而且貼切地反映了某種社會現象,或者是表達了某種個人感情。中國網民造詞的智慧不僅使英文有了特色,也使得漢語更加與時俱進。這種詞匯方麵的力量更多是來自民間,是一種所謂的中西結合。

與此同時,原先被人當做笑柄的“中式英語”如今正猛烈地衝擊著英語詞匯庫。美國“全球語言監督”機構的報告顯示,自1994年以來國際英語增加的詞匯中,中式英語貢獻了5%到20%,超過任何其他來源。專家認為,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中國文化正對世界文化形成強烈補充。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報道中國男多女少的現象時,將未婚男子“光棍”直接翻譯為“guanggun”;美國《紐約客》描寫中國大陸新一代時出現了一個詞“憤青”(fenqing);諸如英國《衛報》等媒體還出現了描述“關係”的“guanxi”一詞。

中國專屬詞

中國熊

China Bear

形容中國A股 吼聲如四麵楚歌

“中國熊”----這個最新詞匯來源於英國《金融時報》對2011年A股的評價,它形象地描繪了2011年上半年讓投資者感覺過於漫長的A股市場。

2011年一季度股市的走高,還讓投資者和券商高喊向3500點進軍,而二季度一個猛烈的回抽就讓還來不及盤點的賬麵財富淪為黃粱一夢。滬綜指下挫5.68%,近八成個股告負,中小盤股更是一夜回到了解放前。有人評價A股已經成為賭徒和投機者的天堂。

“中國熊”的吼聲猶如四麵楚歌,割肉,還是不割肉,成為股民內心最大的糾結。

有外媒則用“中國熊”指代那些認為中國經濟正在走下坡路的人。美國《福布斯》雜誌的文章稱,中國經濟一反悲觀者的預測,達到約10%的增長率。許多公開上市的大公司一再打破悲觀預測,一年又一年地從中國為股東們帶來不俗的數字。

這些事實讓“中國熊”們沮喪、不舒服。“中國熊”如今麵臨生存危機,多年來一再失算可能使他們對自己的信念產生懷疑。

“中國塢”

Chinawood

追趕好萊塢 中國電影仍需努力

在國內和海外市場,中國電影都麵臨好萊塢電影的激烈競爭。印度媒體別出心裁地用“中國塢”來指代正在發展中的中國電影業。

2011 年12月31日,印度和平與衝突研究所網站刊文稱, 1997年之後,中國大陸電影業經曆了一股新浪潮。作為宣傳工具的電影被賦予人文主義色彩,同時也被商業化。這些努力使中國電影進軍國際電影市場具備了正 確的要素。2000年發行的功夫電影《臥虎藏龍》在國際上受到好評,獲得2001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就所拍攝的電影數量和票房收入而言,中國的電影業居世界第三。許多中國電影公司也開始向海外市場拓展。中國電影人還模仿好萊塢的電影製作風格和主題,並在其中融入中國文化和曆史題材,如《功夫》等電影。

中國政府大力支持電影業,對其投入了大量資金。然而,即使政府和電影業共同努力,中國電影仍無法取得所期望的那種成功。

2011 年在中國票房收入最高的5部電影中,有4部是好萊塢製作的。《功夫熊貓2》等以中國傳統為題材的美國電影令中國藝術家和學者惱怒,他們認為這些電影“劫持 了中國文化”。印媒的文章指出,他們不應惱怒,而應研究一下以中國文化為主題的美國電影為何比同題材的中國電影拍得更好。

缺乏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字幕障礙、推廣不力以及題材單一是中國電影無法在國內外走紅的原因。國際上知名的中國電影明星正出現斷層,使中國電影在國際市場上推廣更加困難。“中國塢”要達到與好萊塢同等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領頭龍

Leading Dragon

中國提供推動力 發動全世界經濟

2011年11月24日,英國廣播公司(BBC)特意用了一個在英語中極不常見的詞匯“領頭龍”(leading dragon)來表述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地位。

這篇題為“中國,世界經濟領頭龍”的文章說,無論我們是否即將迎來“亞洲世紀”,有一件事很明顯:全球經濟的地理中心已經顯著地發生了轉移。如今,中國處於前沿和中心位置,而其發揮的領頭龍作用也有益於世界經濟發展前景。

目前,全世界急需增長發動機。幸運的是,通過持續製定強有力且務實的經濟政策,中國能夠提供這種推動力。

文章指出,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最大的商品出口國,出口份額占全球的9.6%,緊隨其後的是德國、美國和日本。以當前美元購買力計算,中國人均收入為4400美元,已經成為一個中高收入國家。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為全世界之最。

到2030年,中國人均收入大約可以達到美國的 50%。屆時,中國的經濟規模可能是美國的兩倍。而以市場匯率計算,20年後,中國的經濟規模至少能與美國持平。

裸現象

Naked Phenomen

中國“裸”詞匯 代表時代新思潮

“裸婚”、“裸考”、“裸辭”……具有中國社會特色的各種“裸”現象,自然會吸引大量外媒的關注。美國《基督教箴言報》的報道開頭就提醒讀者們稱,“這些有‘裸’字的新聞標題吸引了大量讀者,我希望當你點擊閱讀之後不會失望地發現,內容其實跟不穿衣服毫無關係。”

該 報介紹說,“裸婚”指的是盡管新郎不像傳統意義上那樣有房有車,但新娘仍然與之成婚。“裸婚”不僅是中國房價高的無奈,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男女平等獨立的 體現。 “裸辭”指的是人們還沒找到下一份工作就把當前工作辭掉,這種曾經的非常之舉現在在都市年輕人中興起。在新的中國俚語中,學生們參加“裸考”,這代表他們 沒有進行任何複習,彰顯著自信和順其自然的人生態度。

文章評論稱,這些“裸”詞匯代表著在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中國青年中逐漸興起一股時代思潮,一種鼓勵追求自由和獨立的時代精神。如果“裸”現象真的普及,將意味著中國社會的重大改變。

“北京鎊”

Peking Pound

英國百貨公司 就像“中國大市場”

2011年年初,由於中國顧客消費能力很強,英國媒體基於“英鎊”的概念創造了一個新名詞----―“北京鎊”,即為中國人所花的英鎊。英國《每日郵報》稱,“北京鎊”所消費的Burberry、LV、Gucci等大牌奢侈品預計將會占整個奢侈品行業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為了迎接中國顧客,倫敦的不少商店已經雇傭了會說普通話的店員,幫助顧客挑選商品、付款。倫敦最著名的百貨公司之一塞爾福裏奇百貨公司開通使用中國銀聯卡,更是促進了中國遊客的消費。由於中國顧客太多,有目擊者稱,現場就像是個“中國大市場”。

零售業分析師喬納森・德梅洛說,中國人已經取代了俄羅斯人和阿拉伯人,成為英國奢侈品消費市場的最大買家。

德梅洛表示,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讓奢侈品行業看到了一個新的巨大市場,但是由於進口商品的稅率較高,奢侈品在中國國內的售價比在英國貴了20%至30%。在過去2年中,英鎊對人民幣的匯率跌了30%左右,這更讓中國顧客消費欲望大漲。

所有跟帖: 

是,就怕世界隻認中國的錢,排斥中國的人,和文化。 -justasked- 給 justasked 發送悄悄話 justasked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5/2012 postreply 11:14:1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