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缺乏成為大國準備

來源: justasked 2012-01-09 04:59:3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36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justasked ] 在 2012-01-09 05:06:0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信源:裴敏欣博客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後,迅速的中國經濟增長已使中國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大國。在中國崛起的故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這一現象:中國對全球化準備很不充分。

中國對全球化準備很不充分這一論點可能會引起爭論。但是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麵來評估中國適應全球化的能力。 總的來說,在全球化的國際環境中,一個大國要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具有競爭力,必須擁有一套“與時俱進”的外交理念和價值觀,有強有力的民營的跨國公司, 並有高度國際觀的高端人力資源。用這三個指標來衡量,中國適應全球化的能力顯得明顯不足。

首先,中國沒有一個適應全球化的新的外交理念與為 其服務的戰略和政策。長期以來,中國的外交理念是“現實主義”。這一理念把世界看成一個大國為建立霸權和影響而競爭的戰場,以國家主權和安全作為最高價 值,視軍事和經濟實力為維護國家安全的唯一保障。這一外交理念指導下的戰略是所謂的“韜光養晦,”即中國將在其尚不具備和世界其它大國競爭的實力之前保持 低調。在過去30多年裏,可以說這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戰略。它避免了中國和西方(主要是美國)的衝突,並免費利用西方提供的全球公益品(如自由貿易、海上航 行安全和各種國際規則),中國的經濟由此得以高速發展。現在,這一戰略已過時。“韜光養晦”在中國的經濟利益尚未遍布全球時無可非議,現在這一戰略顯然不 能保護中國的國家利益。

更進一步說,由於全球化本身是國際自由主義(即體現自由貿易、國際主義、國際秩序等一係列概念的理念)的產物,以現 實主義為外交宗旨的國家適應全球化都有很大困難(因為國際自由主義和現實主義都體現在美國的外交戰略中,這對美國並不是一個問題)。對中國來說,現實主義 的外交戰略使中國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扮演了一個日益尷尬的角色。在許多涉及全球事務的政策問題上(如氣候變化,自由貿易,防核擴散等),中國關注的僅是其狹 隘的國家利益。這一立場不僅使中國在許多國際場合被孤立,而且最終會損害中國的國家利益。因為由於西方國家提供國際公益品的能力衰退,現有國際秩序無法容 納中國這樣一位超級“搭便車者”,若中國不為全球化提供公益品,全球化將不可持續。中國也會失去從全球化中得到的巨大利益。因此,中國最需要的是解放思 想,培養新的國際觀。

另外,要在全球化的世界經濟中富有競爭力,中國必須擁有民營的跨國公司。跨國公司是全球化的先鋒和主力。但是,中國最缺的是這類跨國公司。除了Lenovo和華為之外,中國可以說沒有一家大型的民營跨國公司,造成這一局麵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國政府“國進民退”的經濟政策。 北京對民營企業的限製和歧視,使中國民營企業的規模得不到發展。而中國能走出去的大型國企都是資源型企業,它們的商業行為在國外一般不受歡迎。一是它們得 到中國政府的各種補貼,因而被認為是從事不正當競爭。二是它們投資的領域都涉及國家安全,因而被認為別有用心。在過去20年中,中國並沒有因為缺乏自己的 民營跨國公司而錯過全球化的機遇。這是因為中國在全球化中扮演的是一個相對低端的角色,僅從事外包和勞動密集型的加工作業,附加值極低。

最關鍵的角色,如研發、開拓市場、品牌等,都由美歐、日本和南韓的跨國公司扮演。簡單地說,中國是在替國際跨國公司打工。

最後,一個能駕馭全球化的大國必須擁有大批具有國際觀的高端人才。目前,中國最缺的就是這類人才。 除了語言障礙之外,中國缺乏高端人才的原因有多種。狹隘的民族情緒大大限製了中國精英的國際觀 。過時、腐敗、無能和低效的高等教育體係缺乏培養這類人才的能力(目前,隻有“海歸”為中國彌補了一些高端人才的缺口)。中國共產黨對高教和社會科學的嚴 密控製又使中國對國際問題的研究一直處於低端水平。如果現狀繼續下去,中國將沒有能力培養足夠的、在各種領域裏能“拿得出去”的高端人才。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