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連續7天跌停,全球輿論一片詫異。各種解讀百家爭鳴。其中唱空中國經濟的聲音在一些圈子裏又響了起來,評估中國經濟未來,撲朔迷離感似要壓倒確定性。
其實麵對中國這樣大規模的經濟崛起,西方經濟學的一些解讀都因“基礎概念”過分陳舊,以及製度條件先驗的不對接,準確性被大打折扣。中國經濟對於西方經驗的“出格”,不必然意味著中國經濟的內生力是“無序錯亂”的,預測中國經濟未來的坐標係或許需重建。
比如西方股市大跌,對經濟危機的預示比在中國要強烈得多。匯率連續7天跌停的如果是美元,與人民幣連跌的衝擊也不太一樣。原因就是支撐這些金融變故的西方社會實體基礎相對較細,形成金融上寬和社會實體基礎下窄的不穩定結構。而中國是反過來的,中國的社會實體基礎雖然粗糙,但十分寬大。
說中國要崩潰,或者把中國的一些成就誇張成這個國家的一步登天,都不可信。看看中國未來還有多少基礎建設要做,每個家庭對未來的生活有多少夢想,就知道中國經濟的高增長為什麽想壓也壓不住了。金融危機、房市紊亂都隻能帶給中國具體的挫折,但卻無法製造中國經濟的“拐點”。
同時隻要我們扒開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容看看它的質量,焦慮就油然而生。我們會相信,中國的問題根本就解決不完,如果我們神經脆弱,如果我們篤信西方經濟學家的各種預言,我們大概每天都會嚇出一身汗。
處在中國今天的位置,我們要不停地被迫迎接大量投機者,經受來自其他經濟體的種種壓力和謀算。中國人鬥心眼的能力,以及我們手中的自衛工具,都不足以使我們做到“永遠不吃虧”。比如現在我們就很難分清唱空中國市場的人究竟是真的對中國悲觀,還是他們想通過製造中國市場的波動撈幾筆大錢。
中國經濟發展是個大棋陣,有人在圍我們,但他們未必就不處於被圍中。關鍵是要看中國經濟未來能不能走好,要看誰能笑到最後。
今日世界當屬“亂世”,最亂的就是經濟各種信號的真真假假。中國的虧和贏,中國經濟形勢好與不好,最終衡量標準應是中國人能夠享受並且享受得起的物質及文化產品是否更加豐富了,質量是否更高了,還有中國的後續發展能力是否變得更強了。
中國人應當更加自信,相信我們這樣有龐大實體經濟支撐起來的國家,不是碼在一起能被隨便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中國是成長中的生命體,一些細胞壞死,但新生的細胞總是更多,即使磕了碰了也能夠複原。
當然這不意味著我們可以不重視具體問題,但隻有自信、不慌張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對付具體問題時集中精力。就像我們鑽到汽車下麵修車時,需要相信不會有一輛大車突然撞上來。
其實真正擔心中國經濟會“崩潰”的中國人非常少,樂觀是大多數中國人的主流心態。他們雖然不是經濟學家,但曆史將證明,他們的直覺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