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 體上看來,歐洲和美國的現狀或多或少還有些希望,反觀中國,卻仍然是一派災難即將降臨的景象。 問題是,中國央行在消除信貸泡沫方麵能不能比美聯儲(Federal Reserve)或者是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做得更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副總裁朱民說,包括表外貸款在內,貸款在過去五年翻了一倍,接近國內生產總值(GDP)200%的水平。
上證綜合指數周四再跌2.1%至2180.90點,是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收盤位。相比4月中旬的全年最高值,該指數已下跌29%。最近的跌勢更是已經失控,僅過去一周就跌去了6%。
與此同時,埃文斯-普裏查德(Ambrose Evans-Pritchard)在《電訊報》網站上撰文指出,其他警訊也在閃現,告訴人們信貸泡沫即將破裂:
在中國很難獲得高質量的數據,但當房地產網站鏈家在線(Homelink)報告北京11月新房成交均價環比下降35%的時候,某些方麵肯定是出了問題。如果這個數據有一丁點是真的,那麽它就說明,中國政府希望實現的有節製的軟著陸已經出了大問題,有可能失去控製。
11月M2貨幣供應增速大幅降至10年最低點12.7%。新增貸款環比下降5%。隨著通脹減弱,央行的緊縮政策已經開始轉向。為緩解流動性壓力,中國央行從2008年以來第一次下調了銀行存款準備金率。
多數市場人士都認為中國央行真的會做得更好。有利的方麵在於,中國有巨量資金可用,而這是美聯儲和日本央行當時所沒有的。
但埃文斯-普裏查德認為這種優勢──就算承認它真的是一種實用的優勢的話──正在減弱:
雖有貿易順差,但中國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已經連續三個月出現下降。熱錢正在流出這個國家。曾經擔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的李揚說,單邊資本流動或單邊下注人民幣升值已經成為曆史;我們的外匯儲備基本上是每天都在降。
外匯儲備的下降起著緊縮貨幣的作用,跟繁榮期的效應剛好相反。這些儲備無法用來支撐中國國內的銀行體係,因為這樣做的話就等於是把現在投資於美國國債和歐洲債券的資金匯回國內,這樣一來就會在最不恰當的時候推高人民幣匯率。
而跟之前的美國和日本(其他太多,就不用提了)一樣,中國也曾經曆過一場信貸大躍進:
這種信貸增長幅度大約相當於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晚期日經指數(Nikkei)泡沫破滅之前五年的兩倍,或者是美國從2002年到2007年房地產泡沫期間信貸增長幅度的兩倍。在上述兩個繁榮期內,新增貸款都接近國內生產總值的50%。
這類信貸狂歡一次、一次又一次地以悲慘結局收場,沒有多少理由認為中國會是一個例外。
[轉帖]中國信貸泡沫即將破滅?
所有跟帖:
•
哈哈,美國經濟,股市的衰退,歐盟經濟危機,說明美國政府, 歐盟政府的腐朽和反動?
-白鳥悠-
♀
(67 bytes)
()
12/17/2011 postreply
09:57:21
•
可是台灣人在看中國問題?。
-子英-
♀
(0 bytes)
()
12/17/2011 postreply
00: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