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上海PM2.5十年監測路

來源: v5 2011-12-11 06:05:2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184 bytes)

21世紀經濟報道 陳承 上海報道 2011-12-10

又到年底,莊國順開始籌劃為這一年監測到的上海PM2.5數據作總結。

莊是複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係大氣化學研究中心主任,他帶領的科研團隊,已連續8年開展對上海市內環境空氣PM2.5數值的監測。

莊對20多天前上海的灰黃的天還有印象。據載,2011年11月13日至14日,申城天空一直呈現灰黃色,有市民向媒體表示,“散步後出現喉嚨不適”。

作為灰霾天氣重要指征的PM2.5 數據引人關注,“11月13日晚間7至10點,有3個小時的PM2.5數值高達200微克/立方米,而兩天平均PM2.5濃度也已超過了100微克/立方米”,莊稱。

根據莊國順團隊對上述兩天PM2.5數值觀察,發現13日晚間22點15分左右,測得的PM2.5數據高達約210微克/立方米,如果按照國家環保局最新公開的《環境空氣質量指數日報技術規定》(三次征求意見稿)標準,則其對應的空氣質量分指數已超過200,屬於“重度汙染”級別。

然而根據上海環境監測中心發布的分時段預報,2011年11月13日上海空氣質量為“輕度汙染”,並預計當天夜間為良。

從北京到上海乃至其他城市,增加PM2.5等指標預報,使空氣質量預報更科學客觀,變得迫切。

“即使從零起點開始,從設備引進到人員培訓,國內一所城市隻需約1個月就能開展PM2.5的監測”,莊國順說。

上海市環保局最新表態,將力爭第一批開展PM2.5日報預報試點工作。

“按照上海目前具備的技術、人員條件,已經達到馬上就可以公布PM2.5數據的水平”,莊說。

十年監測

早在1999年3月,上海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葉伯明等教授,聯合香港科技大學、通用汽車科研人員,共同開展了對上海市內環境空氣中PM2.5數值為期一年的監測。這是據文獻記載,最早在上海開展相關監測的團隊。

該團隊在上海同濟大學校園以及位於居民區的虹口區海南路,分別放置了兩台PM2.5監測器。論文稱,從1999年3月開始一年間,海南路和同濟大學PM2.5監測器統計的數值顯示,前者測得的上海年平均PM2.5濃度達67.6微克/立方米,後者為62.4微克/立方米。

而按照環保部最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PM2.5年平均濃度二級標準限值為35.0微克/立方米,按此標準,當時的數據就超標100%以上。

作為研究成果,2003年,一篇長12頁的英文論文《上海PM2.5一年期的濃度和化學組成》(Concentr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M 2.5 in Shanghai for a 1-year period),發表在國際著名大氣環境領域雜誌《大氣環境》上。

也就同一年,以莊國順領導的複旦大學科研團隊,正式在上海進行係統性、持續性的PM2.5監測,並延續至今。

他們將三台PM2.5監測器分別放置於楊浦區複旦大學、寶山區桃浦地區以及位於東海的小洋山海島。“分別代表居民區、工業區和海麵三個指標性的地域,”莊國順解釋,“我們認為這三個地方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上海PM2.5十年監測路

2006年,莊國順將該團隊測得的2003年至2006年上海PM2.5濃度數據進行分析,在《大氣環境》雜誌上發表論文。來自複旦官方的報道稱,這篇論文成為《大氣環境》雜誌中,2006年至2011年間,中國大陸唯一入選的引用率最高的10篇論文之一。

“根據我們團隊測得的數據顯示,2003年至今,上海環境空氣中PM2.5濃度年平均數值在40-60微克/立方米之間,與當年北京的空氣質量水平差不多。”莊國順對本報記者透露,“而且近幾年來,該項數值呈現略微加重的趨勢。”

來自官方的數據,也證實莊國順團隊研究數據的可靠性。一位接近環保部門的專家向本報獨家透露,據該機構統計,“現在上海年平均環境空氣PM2.5數值在四十幾微克/立方米的水平”。

但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總工程師伏晴豔則稱,“近幾年上海環境空氣中PM2.5數值持續向好,不過下降的幅度不大”。

伏晴豔稱,早在2000年,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就已開展對PM2.5的探索,2005年開始,有4個站點保留了較為連續的PM2.5曆史數據。

伏介紹,按照國家規範,發布具有代表上海PM2.5平均水平的數據,需要在上海市內的國控點采集,但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現有的PM2.5監測點位,絕大多數為非國控點,主要由郊區和郊縣監測站在近1年內建設的,“均為前期的探索性工作”。

伏透露,上海市有10個環境空氣質量國控站點,是根據國家規範設定並經環保部批準的站點,主要位於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區,代表城區居民區、商業和交通繁忙區等地,但其中擁有PM2.5監測設備的僅為3個,目前對開展PM2.5日報的方案,亦尚在論證中。

健康殺手

雖然上海官方目前尚未公布PM2.5數值,但11月由國家環保部公開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編製說明”中稱,上海所在的長三角地區,“PM2.5和O3汙染加重,灰霾現象頻繁發生,能見度降低”,“重金屬等有毒汙染物汙染事件發生頻率較高,威脅公眾的身體健康。”

來自學術界的相關文獻亦證實,在上海PM2.5濃度增加時,呼吸科、兒呼吸科門診人數也相應增加。還有文獻指出,PM2.5濃度增加時,還會引起城市總死亡人數的增加。

2011年7月,國內《環境科學》雜誌刊登了一篇由上海市環保局支持的基金項目文獻。在這篇題為《上海市霾期間PM2.5、PM10汙染與呼吸科兒呼吸科門診人數的相關分析》的論文,對上海市6所大中型醫院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醫院呼吸科、兒呼吸科日門診人數及霾天PM2.5、PM10的濃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在霾發生當日,PM2.5日均濃度每增加34微克/立方米,呼吸科、兒呼吸科日均門診人數分別增加3.2%和1.9%”。

2004年5月,《衛生研究》雜誌刊登名為《上海市A城區大氣PM10、PM2.5汙染與居民日死亡數的相關分析》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該論文稱,在控製了時間長期趨勢、氣象、季節、一周日效應混雜因素等影響後,發現“當大氣PM2.5濃度上升10微克/立方米時,總死亡人數上升0.85%”,結論是“大氣細顆粒物汙染具有潛在的急性人群健康危害”。

“PM2.5顆粒由於直徑小,能夠輕易進入人體的肺泡甚至血液,”莊國順稱,“其中的重金屬元素對人體危害極大。”

爭議新國標

在國家環保部最新公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中提到,新的含有PM2.5監測項目的標準,將於2016年1月1日開始實施,距離現在尚有4年左右。

此間一些民間組織及專家呼籲將該時間盡量縮短,提早公開PM2.5數據。

“一個省或直轄市拿出幾十萬、幾百萬引進十幾台PM2.5監測器,真的很困難嗎?”莊國順質疑,“而且PM2.5機器基本為自動工作,即使每台機器需要配備一至兩位技術人員,但相關知識學習幾周就會了。”

伏晴豔則透露,目前國內的PM2.5儀器均為進口,按照原理不同,價格在20萬-30萬間,每台每年維護的成本為3萬-6萬。

資金暫且不論,標準本身“就低不就高”還有爭議。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到,PM2.5年平均值的一級、二級濃度限值標準,分別是15、35微克/立方米,這被莊國順認為是人為降低了空氣質量優良率的門檻。

“國際衛生組織推薦了PM2.5三檔標準,但這份將於2016年實施的修改意見中,采用的是最低一檔的標準,”莊國順稱,“而且即便如此,也需要國家未來4年花大力氣整治空氣汙染,才能達到這個最低標準。”

莊國順說,據他們團隊統計,“現在上海每天PM2.5平均濃度幾乎都在40-60微克/立方米左右,遠遠超出新國標中PM2.5二級濃度限值”,這意味著上海目前很難達到上述標準。

“現在上海能找到一天PM2.5濃度在20微克/立方米以下的都很困難”, 莊國順表示。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