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崗村:一年超越溫飽線,廿年沒過富裕坎

來源: justasked 2011-12-07 04:37:2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34 bytes)

從1978年冬天那個普通的夜晚,18名小崗村村民按下他們的血手印,小崗村成為一麵農村改革的大旗。1979年,他們將“討飯村”的帽子摘下,實現了溫 飽。然而,小崗村由於身處黃土,三十多年走過來,今日的小崗村,依然是“一年超越溫飽線,廿年沒過富裕坎”。 小崗村在。

小崗人的富裕“三步走”

按照安徽省滁州市確定的小崗村“三步走”的發展戰略,“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是振興小崗的第一步;第二步則是以“大包幹紀念館”為依托,發展紅色旅遊;“著力辦好工業園”則是實現小崗跨越發展的第三步。

小崗村地處江淮大地淺緩丘陵之間,灌溉用水天然不足,2002年一場大旱就使全村減產五成左右。千百年來傳統的一麥一稻耕作,決定了小崗村人生產的局限性。 從2001年開始,小崗村開始嚐試發展種植業,比如建成葡萄種植工業,葡萄種植麵積已經達600多畝,效益比種糧高出兩三倍。同時,蘑菇種植大棚也給小崗 村帶來了變化,到2007年,小崗村已經發展到159個蘑菇棚,村裏有二十多戶種了蘑菇。

因為特殊的政治曆史,小崗村也將紅色旅遊作為自己 脫貧致富的一種策略。在如今的小崗村,投資300多萬元,建成了占地1.8萬平方米、建築麵積2600平方米的“大包幹紀念館”。該紀念館讓小崗村的旅遊 起步了,逐漸成為村民收入的一部分。到2005年,人均達到4000元;去年為6000元,在鳳陽縣居於較高水平,還不包括由上級和外地援建的基礎設施。

肚子飽了 錢袋子仍是空的

原省派幹部、小崗村黨支部書記沈浩稱,“小崗村人現在雖然賣糧不愁,肚子飽了,可錢袋子仍是空的”。

18 個“帶頭人”按下紅手印的1978年,他們的人均年收入僅僅22元,第二年躍升為400元,一舉脫貧,1980年產糧22萬斤,人均收入420元,從此與 溫飽相伴。從那以後,小崗村人均收入的增長相對緩慢,幹到1990年,產糧48萬斤,人均收入630元,1993年約為1100元。90年代他們不斷調整 種植結構,種過花生養過豬,均因商品率太低而無法形成優勢產業。2003年,小崗村人均純收入隻有2300元。

盡管今日的小崗村已經吃穿不愁,然而,政治光環下的小崗村卻依舊貧窮,每個村民都盼望著小崗村“跨過富裕坎”,成為名副其實的政治明星村。

所有跟帖: 

肚子飽了 錢袋子仍是空的-- 路線之爭體現在經濟收益上。 -justasked- 給 justasked 發送悄悄話 justasked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7/2011 postreply 04:43:58

很有意義的個案: 一年超越溫飽線,廿年沒過富裕坎 -hillhawkus- 給 hillhawkus 發送悄悄話 hillhawku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7/2011 postreply 20:02:2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