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缺乏驗收機製 申請項目等同撈錢 zt

來源:來源:科技日報 高博


·         我所了解的科學項目,都是重申報,輕結題。資深科學家劉亦銘(化名)告訴記者,科學項目一申請到手,就肯定能通過驗收,成了中國科研界的常態。

缺乏認真結題驗收與科學評估的後果,就是讓申請項目等同於寫方案撈錢。爭取經費變得比高水平成果更有吸引力,中科院院士郭雷說,這扭曲了科研投入的真正目的。

 “
如果每個項目在結題時都按照任務書中說的目標去驗收,又有多少可以結題呢?在一篇評論中,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李俠說:按照中國慣例,申報時轟轟烈烈,結題時草草收場,已是眾所周知的秘密。

劉亦銘是中國一所著名高校的係主任,也曾是十五期間某國家重大項目的首席專家和相關課題的驗收者。回憶起當驗收專家的那些事兒,他頗為感慨。

·         毫無疑問,驗收時我做不到客觀。劉亦銘說,假如認真按課題要求去審查,大多數參與單位都沒有達到預定目標。

實際上他們沒有那個能力去完成目標。在項目分派階段,我參與討論和決定,對各單位的實力是清楚的。在劉亦銘看來,項目管理部門提出的科學目標太高,超出了國內大多數相關科研機構的實力,隻有少數人能夠進行這一層次的研究。但在分配任務時,還是得撒胡椒麵,讓各個單位都能沾一點光。

沒有匹配實力的單位承諾完成目標,但實際上又完不成。這種矛盾想要解決,隻有靠驗收時鬆鬆手

我組織驗收的時候,那些做過些工作的,就算成果沒意義,也讓它過了。至多是在報告裏有一兩句比較嚴厲的話。劉亦銘說,也有那種太差的,拿了錢什麽都沒做,實在沒法讓他們通過。就因為這個,他們鬧到部裏去了。

官員們不希望出現通不過的情況,劉亦銘說:這顯得他們工作沒做好完成不了課題的,你怎麽把錢撥給他了呢?

各種動機交匯下,順利結題也就勢所必然了。

隻要能結題,部委可以滿足於達到所謂的世界先進的目標,主管官員和首席科學家因完成任務而鬆了一口氣,那些缺乏實力的研究單位得到了實惠。皆大歡喜。

項目驗收怪象連連

國內一般通過年度報告、中期和終期結題來檢查科研項目,記者不止一次聽科研工作者提到:許多驗收完全是走過場。

記者曾見識過一些項目的驗收:被驗收方念一遍匯報稿,例行公事般的幾次問答,被驗收方準備好了驗收結論草稿,驗收專家們稍加改動,增刪幾個定語,加上一兩句空泛的評價,大家鼓掌通過。接下來就該是融洽的聯誼活動了。

一位老記者經曆過更荒誕的場麵:驗收專家與被驗收方坐在一起商量合適的措辭,並最終敲定一個大家滿意的稿子。

清華大學物理係教授陳難先今年兩會期間曾發表言論,痛斥評審書的草稿通常是由被評審的人來起草,評審專家隻是在一些用詞上作些無關痛癢的修改,甚至僅僅是改改標點符號而已

在這種生態環境下,國家錢投入得再多也是糟蹋。陳難先感言。為此,他曾要求其主管項目的評審專家寫出自己的意見。但他的做法畢竟是個例。

中科院一位青年科學家告訴記者,在他們的專業圈子裏,前幾年某部委資助的一個重大項目順利結題,被視為笑話。項目是中國幾條大河的汙染治理。驗收時說汙染被成功控製,實際上大家都知道純屬忽悠。新聞裏也報道說汙染依舊。你拿它有什麽辦法?

在科研界常被譏諷的,還有幾年前的漢芯造假事件。陳進為什麽能通過院士參加的專家組的驗收?記者采訪的一位老科學家曾質問,後來這些人都怎麽處理了呀?因為這裏水深,就不了了之了。

·          “管事的怕惹事,大家都學會了和稀泥

如果在規劃與立項時把好關,後麵的問題會少很多。王貽芳坦言,如果我們支持的是真正的科學家,科學界求真務實的風氣就會蔚然成風;如果少借中國特色搞一些歪門邪道,多參與國際交流,按國際慣例辦事,問題就會少很多。

然而,抱著相似觀點,並付諸實施的劉亦銘卻碰壁了。幾年前,在國家重大項目的立項階段,他試圖請國外專家來評估,避免中國的人情羈絆。為此,他請了行內幾位世界頂級的科學家來華。

沒想到,這些科學家剛住下,就被某位院士請去吃飯。劉亦銘笑道,大概是想讓專家們替他的研究組說些好話。發現專家可能不會做出對他有利的結論,這位院士馬上就去告我的狀,說這些專家都是我的朋友,肯定會把經費派給我的人。

院士告狀,讓主管官員感到為難,找劉亦銘商量。無奈之下,劉亦銘隻好不再堅持由國外專家出具意見。

我本來考慮在驗收階段也引入國外專家,但後來自然也打消了這個念頭。在海外工作多年歸國的劉亦銘,終於感到事情沒那麽容易。最終,他也成了草草驗收的專家組組長。

十年前,在這個專業領域,韓國人的水平比我們低。但他們現在的實力已經超過了我們。劉亦銘介紹說,十年間,他在韓國的同行們隻經曆過三次驗收,每一次都會淘汰掉大多數參與者,政府選出少數拔尖機構進行後續支持。

國家新政封堵漏洞

怪象擺在人人眼前,卻年年依舊。驗收不力,成了管理部門必須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科技部試圖通過改革科技項目管理,強化驗收環節。

針對十二五期間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幾個月前,科技部會同財政部發布了修訂版的《管理辦法》,其中提出的實施原則是競爭、公開、擇優、問責。在項目驗收方麵,新《辦法》被指針對十一五期間暴露的兩個問題: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為了增強公正性,則規定各專項領導小組可以委托具備條件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專項任務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評估。這些改革嚐試,在多大程度上能達到滿意效果,還有待時日檢驗。因為在驗收負責方表現出的懈怠和不負責任,往往並非源於條文的缺失。

高博·       

所有跟帖: 

I do think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 politics in 科研 funding -2544- 給 2544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27/2011 postreply 15:37:3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