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喋血孤城》的曆史背景:常德保衛戰50餘天斃傷日軍2萬餘人

[引言]俺在城裏發帖寫國共恩仇記,有常德老鄉提醒電影《喋血孤城》的曆史背景就是常德保衛戰。轉發此文紀念保衛家鄉的英勇將士。英雄的抗日烈士永垂不朽!

常德保衛戰50餘天

中國軍隊斃傷日軍2萬餘人

2010年08月23日 16:11 來源:海南日報

抗戰勝利65周年的緬懷

在《喋血孤城》先期的觀影中,據新華社電訊說:“30多名國共兩黨著名抗日將領親屬在北京觀看了這部影片,共同緬懷這段可歌可泣的抗戰曆 史……”,“包括周恩來總理侄女周秉德、左權將軍後人左太北、楊虎城將軍後人楊瀚等在內的280餘名觀眾參與了試映會。影片謝幕時,影院內響起了經久不息 的掌聲。”

《喋血孤城》由大陸導演沈東導演,香港藝人呂良偉飾演片中主角57師師長餘程萬,台灣藝人安以軒參與主演。

《喋血孤城》開片時有一個常德城市的全景鏡頭,灰色調的城內街巷空蕩,當時百姓已全部撤離,城中僅留有抗日將士駐守。

相對於影片《集結號》與《南京!南京!》中對於巷戰碎片式表現,《喋血孤城》著意描寫了在城門失守之後,虎賁戰士在巷戰中進行最後的堅守和奮勇殺敵的情形。

《喋血孤城》恢弘大氣、戰爭場景層疊交織,迭次以寫實手法展現了河伏堅守戰、德山拉鋸戰、東門保衛戰、城內巷戰……等處的多種戰鬥模式,畫麵節 奏和剪輯方式均呈現出極具衝擊力的視覺效果及身臨其境的聲效感受。據報道,縱觀近些年的華語戰爭電影,似乎從未如此“奢華”地對戰爭場麵進行大規模展現, 《喋血孤城》全部片長94分鍾就有60分鍾的大篇幅戰爭畫麵密集渲染,可謂之大手筆之力作,觀眾深受感染的同時也大呼過癮。

感天動地保衛社稷

常德會戰前夕,太平洋戰場形勢漸對日本不利,美駐華空軍已在中國各戰區要地建立了空軍基地,對於敵人海上交通與其本土的安全,均予以莫大的威脅 和打擊,且陷其南進軍於孤懸海外聯絡中斷的情勢,因此日軍迫切尋求打開局麵,夢想由我華北、華中、華南以至越南打通一條大陸連絡線,經東北而通到華北,再 由越南修築經泰國、緬甸、馬來亞而至新加坡的陸上聯絡線,並進而控製我沿海各空軍基地,以減少其海上交通及本土威脅。試圖由武漢經嶽州、長沙、衡陽、常德 而打通到桂林、柳州,更進向南寧而到越南路線。而常德、衡陽、遂川、桂林、柳州的空軍基地,更成為其必須拔去的眼中釘。

常德之戰在敵方可說是打通大陸連通線這個企圖的先聲。

1943年深秋,日軍糾集七個師團約十萬人的重兵,並配備海空聯合力量,進攻常德。王耀武率主力在常德東北地區與敵激戰。第74軍屬於第六戰區 直轄部隊,軍長王耀武中將,第51師周誌道少將,第57師餘程萬少將,第58師張靈甫少將。日軍以陸、空軍及坦克優勢火力猛攻十六天,常德全城夷為平地, 守城部隊57師,師長餘程萬,彈盡糧絕,一度退出縣城,後王耀武親率57師殘部,會同大批後援部隊反擊,又經二天激戰,收複常德。

日軍主力依據的是《昭和18年秋季以後支那派遣軍作戰指導大綱》,試圖摧毀中國軍隊第六戰區主力,以策應南洋方麵的作戰計劃。僅對常德城的攻擊 包圍,日軍就先後投入四萬多兵力,數百門火炮。餘程萬以57師八千餘眾抗擊日軍數萬虎狼之師。11月初,日軍以洪水暴發之勢向常德四麵合圍,因而各山隘、 渡口必分散我軍兵力,往往一個據點以一排一連的兵力,要抗擊上千敵人。日軍以飛機、山炮、重炮、平射炮、重機槍等超強火力突擊直攻,很快,常德內外,煙焰 蔽天,民宅蕩然。

餘程萬師長不斷調整戰術,堅守迂回與反衝鋒不斷交替,然而,在日軍毀滅式轟炸之下,中國軍隊整排整連犧牲者不在少數。連日血戰,57師傷亡慘 重,陣亡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並逐漸被壓迫到城中心狹小地段。餘師長及殘部發出最後一封電報給六戰區代司令長官孫連仲:“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 職率副師長、指揮部、參謀主任等,固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報國並祝勝利。”

11月月末,日軍大量投擲燃燒彈,常德核心地區成為火海汪洋。此時,奉命增援的第十軍各部已向常德突進,因無法突破沅江防線,致使57師餘部再 受重創。十二月初,餘程萬率餘部突圍,與第十軍各部及第九戰區增援的一個兵團會合,回戈反擊,很快完成對常德之敵的包圍,12月上中旬,常德會戰遂告結 束。日軍雖然一度攻占常德,稍候即遭到我軍重重包圍反攻。日軍見勢不妙,倉皇撤退。會戰以日軍的被迫退卻而告終。

五十餘天的大戰,中國軍隊予敵重創,共斃傷日軍2萬餘人。整個會戰期間,中國軍隊付出了重大犧牲,傷亡近十萬。師長陣亡者即有三人:增援反攻部 隊第一五零師師長許國璋、預十師師長孫明瑾、暫五師師長彭士量以身殉國。而第57師八千餘眾,最後隻剩八十三人。戰況的險惡,可以想見。

常德會戰是一個大概念,中國第六戰區作為這次保衛戰的主體,會同第九戰區一部,部署了二十萬大軍嚴陣以待,中美聯合空軍也協同作戰。集結轟炸機和驅逐機約200架,對日軍飛機、艦船、地麵部隊展開作戰,有力支援了地麵作戰。具體到常德城首當其衝的則是守衛部隊57師。

文學與戰爭,小說與電影

六十多年來,取材於中國軍民八年艱苦抗戰的文學作品可謂難以枚舉。而在抗戰期間創作的抗戰小說,直接表現當時正麵戰場的血肉戰卻很少。張恨水先 生卻以他豐沛流暢的如椽大筆,創作了首部長篇抗戰小說:《虎賁萬歲》。賁音奔,音義皆同,典出《尚書》,形容武士像老虎奔入羊群一般,所向披靡。這兩個 字,正是57師的代號。

《虎賁萬歲》敘寫的就是常德保衛戰這一段可歌可泣的戰史。

這是一部長達三十五萬字的長篇小說,書分八十章。以餘程萬第57師保衛常德為主線,友軍增援、反攻為輔線。張恨水先生飽蘸濃墨,以從容而又激蕩 的心情敘寫了抗戰史中光輝的一頁。人物塑造方麵,上自師長,下至夥夫,全部真人真事,時間地點也同戰史完全吻合。戰事由師部往來於前線及指揮所之間的程參 謀和李參謀的行蹤來構成,脈絡極為清晰。筆墨分配是戰場兩軍接觸的複現、我軍指揮的計劃方略、以湖南常德為中心的軍事地理、以及個別軍官、士兵同其家鄉女 郎的戀愛,不過這最後一條色澤淺淡,隻是作為一種陪襯,來烘焙軍人與土地、人民的血肉關係,因為戰爭雖在湖南展開,而守軍卻多來自山東、廣東。師長餘程萬 是廣東人,他的形象十分飽滿。他畢業於黃埔一期及中山大學政治係,餘師長的整體形象,除了彈下巡城,親督肉搏戰,以忠勇事跡答複敵人荒謬傳單等細節來充實 以外,還由兵士、參謀、友軍長官的談話來襯托。大戰前疏散常德群眾之時,城裏的王主教以為餘程萬是老粗,不料看到的卻是一個儒雅堅毅的將軍。而各戰鬥場 麵,又寫得繪影繪神,聲光交織,極有現場感,作戰的勇敢與犧牲的壯烈,逶迤寫來,其細微處,從雙方衝鋒與反衝鋒的銳不可擋,到坦克的驅動,機槍的密集的掃 射,再到大戰之後的一鉤月亮,都是實在的情形。

恨水先生寫作這部《虎賁萬歲》,因緣於57師有關指揮官之請,然也更多感於“七年來(那時是七年)還沒有整個描寫抗戰的小說,是我們文人的恥辱,對不起國家。”終於在抗戰末期寫完,所以也可說是中國第一部直接描寫抗日戰爭正麵戰場的長篇小說。

因為恨水先生感到中日戰史上這件慘烈的戰事,要使57師英靈流傳下去,所以完全改變了他平時的筆風。以章回體和現代小說相結合的寫法,雕塑了一座民族精神的紀念碑。

影片以師長餘程萬(呂良偉飾)、連長馮葆華(袁文康飾)、民兵二虎(謝孟偉飾)為刻畫主線,戲份頗重,從外圍阻擊戰、城門守衛戰到巷戰,處處可 見其奮勇殺敵的雄姿及衝鋒陷陣的身影,片中穿插的那段淒美的陣地戀曲,也形成了平凡卻又真實的兒女之情與殘酷戰爭的強烈反襯,多有看點……據知,影片的創 作受到這部長篇小說的啟發,是在小說的基礎上重塑。

在抗戰勝利65周年之際,觀看抗戰大片,懸想前人不畏犧牲,拚死決戰,終於摧破強敵,完成曆史賦予的神聖使命,緬懷前塵,不勝唏噓悲壯之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