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參考》:國有鐵路改革 日本的“前車之鑒”(圖)

來源: judongying 2011-11-07 21:01:4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425 bytes)

 

      國有鐵路改革 日本的“前車之鑒”

 《 青年參考 》 2011年11月02日   10 版 本報特約撰稿 關軍 發自日本東京

        

 

  反對國有鐵路改革最重要的論點是,民營化之後,鐵路安全性難以保障。20多年的民營化表明這擔心是不必要的。鐵路公司高度重視安全,因為大的事故可能導致公司倒閉。

    也有人擔心國鐵分割後,技術力量會分散,後來發現,改革後技術才取得了日新月異的發展。

    中國鐵路很久以來一直師從日本,從車輛、軌道、信號係統到運營,都留下很多鄰邦印記,到高鐵時代,更是大量引進了日本的技術設備。事實上,日本還有一項寶貴經驗,那就是國有鐵路的體製革新。

    日前,應日本笹川和平財團中日友好基金之邀,我前往東京,采訪了多位熟悉日本國鐵改革、同時又了解中國鐵路現狀的學者、商業代表和官員,希望管窺日本當年國鐵改革的得失,尋求中國國鐵可資借鑒的經驗。

    政企合一帶來了巨大弊病

    作為日本派駐中國鐵道部的顧問,2000年至2003年期間,鐵道電氣專家大沼富昭曾在北京生活了3年,與鐵道部國際合作司及北京鐵路局都有過廣泛接觸。

    談起對中國鐵路係統的感性認識,大沼富昭認為,他最初看到的情景,與日本改革之前的“國鐵”很像,員工們大多工作節奏緩慢,還可以中午回家,舒服地睡個午覺。改革前的日本,鐵路職工在工作時間賭博、喝酒、賞花的現象並不鮮見。

    大沼所說的日本國有鐵路舊貌,是1987年之前的事情。那時,日本鐵路資源80%為“國鐵”所有,這是一個政企合一的巨無霸係統,醫院、學校等機構無所不包。

    1980年,日本國鐵職工人數達到41萬多人,據估算,超過20萬為冗員,而車站一級的單位超過了7000個。鐵路管理本來地域性很強,而國鐵機構又如此龐雜,當其管轄權高度集中於東京,導致經營的混亂和粗放。

    隨著這種巨型怪物自身積弊不斷累積,加之航空、公路的強力競爭,到上世紀80年代,日本國鐵已經難以為繼,爭論了數十年的民營化改革,終於要不得已而推進。

    在大沼富昭看來,之所以進行改革,是因為日本國有鐵路麵臨巨大危機:虧損像滾雪球一樣不斷累積,到改革之前,赤字已高達30萬億日元左右;此外,國鐵與政治捆綁在一起,成本意識淡漠,經營效率低下,一些客、貨運市場明顯不大的地區,由於地方官員、議會議員與國鐵高層沆瀣一氣,仍可爭取到新線路的建設。他們以鐵路的公共性為名,實則為的是個人利益和政治目的。因此,一些線路被戲稱為“政治線路”或“赤字地方線”。

    笹川和平財團的會長羽生次郎,退休前長期在國土交通省工作,曾擔任運輸政策局長、運輸審議官、國土交通審議官等職。他也認為,效率低下是國鐵的最大問題,而汽車運輸的發展放大了國鐵的弊端。羽生先生告訴我,改革之前,國鐵平均每三年漲一次票價,巨額赤字仍像一個吞噬一切的無底洞,而私營鐵路從未漲價,卻運營良好。

    為了擺脫危機,1986年到1987年,日本鐵路在輕微的陣痛中完成了國有鐵路民營化改革,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鐵改革之一。

    反對改革的理由都沒站住腳

    日本國鐵改革創造性地采用“區域分割”的模式(另一種代表性模式為瑞典的“上下分離”式,為多數歐洲國家效仿),將原有路網劃分7個地區性子係統,包括6個客運係統和1個貨運係統。這種模式劃小了經營和核算單位,增強了鐵路企業對運輸市場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形式最大限度地引入了競爭機製。

    國鐵改革在日本也曾遭遇巨大阻力。無論地方政府還是員工工會,都極力反對民營化。羽生次郎在改革中負責消減虧損的地方線路。他去地方做調研,市長跟他爭辯,被市長召集的市民則大聲質問羽生:“你是人還是鬼?你要砍我們的‘腿’嗎?” 

    巨大的負擔已讓政府難以承受,這一次,它終於戰勝了各種阻撓。為了減少赤字,國鐵改革的一項內容是壓縮運營線路,在總長28000公裏的線路中砍掉了6000公裏。

    回想當年,反對國鐵改革的最重要論點是,民營化之後,鐵路的安全性難以保障。羽生覺得,20多年的民營化表明,這擔心是不必要的。大沼富昭也強調說,鐵路公司高度重視安全,因為大的事故可能導致公司倒閉。 

    改革前,也有一些人擔心國鐵分割後,技術力量會分散,後來發現這也是多餘的憂慮。羽生說,國鐵時代的精力主要是減少赤字,而非技術創新,改革後技術才取得了日新月異的發展。超電導磁懸浮在民營化之前研究了30年,改革後仍繼續,現在已接近成功,“技術開發要與市場掛鉤,不是在屋子裏閉門造車”。

    民營化為鐵路公司的經營帶來了活力,JR(日本鐵道公司的簡稱)創造性發展了一種商業模式,即把車站周圍的地也買下來,與地產商一起開發,土地因鐵路增值,形成了可觀的收益。而在國鐵時代,不可能有這麽靈活的經營形式。

    大沼說,JR各公司都很強調鐵路的便捷和快速,這是民營後競爭的結果,而之前的國有鐵道不太關心這個。有了便捷與快速,鐵路市場並未如改革前預測的那樣逐漸萎縮,“蛋糕”反而被越做越大。如今,JR東、JR東海、JR西、JR九州都實現盈利,向政府的借債都已償還。JR北海道、JR四國由於所在區域人口較少,還有赤字。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改革之後,JR也實現了20多年沒漲票價。無論如何,日本人幾乎百分之百地承認,國鐵改革是成功的。

    在羽生次郎看來,改革帶來的負效應是競爭太激烈,公司對員工有過重的要求,比如晚點20秒就要受到懲罰。2005年,兵庫縣一輛普通客運列車出了點小故障,駕駛員處理完之後,為了把時間追回來,經過彎道時沒有減速,導致100多人死亡。

    當然,日本國鐵改革得以順利推進,也借助了“天時”——上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的經濟景氣指數最高,市場可以消化解雇的國鐵工人。

    許多國家推進國鐵民營化

    在經曆了艱難的國鐵改革之後,日本人早就開始品嚐改革的果實了。

    其實,以全球視野觀之,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國鐵改革並非偶然,而是與世界範圍內的行政改革相呼應。當時,多數西方國家開始一種嚐試:把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的行政職能交歸民營,以便提高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而國鐵改革正是這一嚐試的一部分。到上世紀90年代,不僅發達國家,許多發展中國家也推進了各自的國有鐵路民營化。

    在擔任日中友好會館常務理事之前,作為三菱商事商務代表的武田勝年曾有過長達25年的駐華經曆,而21世紀的最初幾年,涉及鐵路的商務談判是他工作的主要內容。之前,武田勝年代表三菱商事與中國的化工、鋼鐵、造船企業有過談判,鐵道部給他的感覺非常特別,“完全是計劃經濟”,談判時來的都是鐵道部的官員,廠家代表隻是點綴,負責最後簽署合同。

    在武田看來,鐵道部在談判中非常強勢,話語中的潛台詞是“聽不聽我的話,不聽就走吧”。相關中國企業的自主權很少,日方把技術轉讓給哪家中國企業,也是鐵道部安排。

    我采訪的日本鐵路專家都承認一點:中國疆域廣闊,路網縱橫,鐵路情況遠比日本複雜。但他們並不認為這是維持現狀的理由。

    中國也多次向日本國鐵改革取經。2000年,國內曾請日本專家到北京舉行“日本鐵路改革演講會”,介紹經驗。據稱鐵道部一度考慮上下分離的歐洲方式,按軌道、信號、車輛等各種設施劃分給不同公司。大沼經常接待中國國家發改委的官員。他了解到,關於國鐵如何改革,鐵道部是否與交通部合並等,仍有各種不同的聲音,但不管怎樣,這表明改革的意願並未消退。

    本文部分數據參照了劉迪瑞的《日本國有鐵路改革研究》一書

 

 

 

所有跟帖: 

日本鬼子的東西確實可謂“前車之鑒”。 -相當冷靜- 給 相當冷靜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7/2011 postreply 22:18:28

回複:日本的東西確實可謂“前車之鑒”,請看: -judongying- 給 judongying 發送悄悄話 (412 bytes) () 11/08/2011 postreply 00:29:3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