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客氣,讓座


說到北京人的客氣,不同的人褒貶不一,就連什麽是北京人的客氣恐怕都沒有一致的說法。這裏說的是很簡單的,一種天天都可以在公共汽車上見到的客氣,讓座。

從上小學乘公共汽車的時候開始,就感受到當時北京人的這種很好的風尚,在公共汽車上人們主動給老年人,抱小孩兒的,或是行動不方便的人讓座-你站起來,讓別人坐下。老師和家長都告知,這是尊老愛幼的美德的表現。盡管北京市當年的公共汽車遠沒有如今多,上下班和周末的時候車上都很擠,但人們都很主動這樣做,基本上不必車上的售票員提醒。

上次回北京,對在公共汽車上見到的人們主動讓座的客氣很有感觸。現在國內城市裏的老年人數量很大,再加上北京市規定自09年起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免費乘公交車,所以過了上班高峰時間,一些公交車路線上乘車的老年人很多。我常乘的一條路線的車上,在9點到11點之間,免費乘車的老年人可達到近一半之多,都是去公園,或早市買菜的。隻要老年人一上車,都會有人主動給讓座,包括看上去像是外地來的人們,雖然現在的公交車多沒有售票員了。

常聽到這樣的對話:

您來這兒坐。

別介,您坐吧。

您別客氣,您坐。

謝謝了。

 

或是:

您來這坐。

不用,我就兩站地。

我也是,您坐吧。

那就謝謝您了。

 

也有自己坐下以後,要幫助別人拿東西,帶孩子的。一位帶小孩兒的50來歲的婦女和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之間為讓座的對話: 

來來,您坐這兒。

哪能呀,您坐吧。

您這麽大年紀,您坐。

您帶著個孩子呐,還是您坐。

沒關係,您坐。

那就謝謝了。(坐下了)來,我給您攬著孩子。

別,您就坐吧。

沒關係,來來,我給您攬著。

得,那就謝謝您了。(孩子過去了)來,謝謝奶奶。

謝謝奶奶。

沒事兒。真是好孩子。多大了?

 

 “文革”期間,北京城裏到處是來“串聯”的外地學生,他們乘車不必買票,所以公共汽車更擠了,這讓座的規矩基本就不存在了。一是很多外地學生第一次乘這樣的公共汽車,又是在北京,那種新鮮勁兒就別提了,有個位子坐下,常常就忘了該在什麽地方下車了;再是那會兒的售票員也受“破四舊”的影響,才懶得提醒人們什麽尊老愛幼呢,連話都懶得說,也有點兒瞧不起這些外地來的學生。

“文革”結束後,許多良好的社會風尚都消失了,包括那種助人為樂的習俗。老北京人的這種習俗可是在那曾經大為提倡的“學雷鋒”運動之前多少年就存在的,問問在北京胡同裏住過的人們就知道。結果乘公共汽車時,主動讓座的人很少,有時候遇到好心的售票員反複提醒,“哪位同誌少坐一會兒啦,給這位上年紀的讓個坐兒,謝謝您啦。”聽聽,人家不沾親不帶故的,還一個勁兒地謝謝,可經常就是沒人動彈,有閉眼睡覺的(但不會誤了下車),也有聚精會神看報的(老是那一頁),就是不願意少坐一會兒。碰上一位較真兒的售票員,也有采取“點名”的,“哎,那位戴帽子,坐在靠窗口的小夥子,你哪兒下呀,能不能少坐會兒,給這位老大媽讓個坐?” 到了這會兒,車上的人都會把目光轉到這位被“點”到的人身上。這時往往倒是這上年紀的人先說話,“不用了,謝謝您了。” 如果這位成了眾矢之的年輕人還不站起來讓座,也會有其他人讓座的。

記得在1979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後不久,一次在去動物園的車上上來一位帶著家屬的複員軍人。車很擠,他們上來後,當售票員招呼他們買票時,那位帶著墨鏡的複員軍人手裏舉著一個小本子很大聲地說,他們一家要去動物園,他是一等甲級殘廢軍人,乘車不需買票。車上人們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過去了,和他同行的有一位年輕婦女,帶著個小孩,還有一位上年紀的婦女。售票員略一停頓,然後說出那句久違的話,“哪位同誌少坐一會兒啦,給這位複員軍人讓個坐,謝謝您啦。”也許是車上很擠,也許是什麽其他原因,人們沒有什麽反應。我提前下車了。

現在北京的公交車站牌上,都寫有公交李素麗熱線電話號碼,這是一條24小時服務的公交熱線,名稱以勞模李素麗的名字命名*。李素麗原是北京21路公共汽車1333號車的售票員,由於多年一貫的熱情服務,於1996年獲得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章。記得90年代初有一次乘車遇上她是售票員,她一路上不停嘴地招呼上下車的人們,並介紹車經過地方的主要單位,景點,換車路線,尤其是招呼人們為上車的老年人讓座。那份熱情,實在是讓人佩服,感動。常是她一張口,馬上就有人會說,來這裏坐吧。這是自文革以後頭一次在公共場合又感受到那種人與人之間的關心,愛護,過去那種北京人的客氣。為了那種感受,我一直乘到終點站。後來一問,才知道她就是李素麗。

常聽到北京人說,從開完北京奧運會後,除了那些花費巨資建設的建築物外,最讓人注意到的是一些社會風氣的改變,如,隨地吐痰的少了,排隊的多了,在公交車上讓座的多了,吵架的少了。舉個例子,多年前北京公共汽車上人多的時候,常聽到有人抱怨,嗨,你擠什麽呀。那位回一句,坐車還怕擠?那你坐小車去呀。還有更個別的,有不擠的,去火葬場的車不擠。得,不是有周圍的人出來勸,這兩位就得說更難聽的了。

讓座的這種客氣,不光是一種時尚,反應的是一種心態,一種和諧,一種北京人(也包括在北京的“外地人”)的助人為樂的習俗。值得讚美,發揚光大。誰都有上年紀,腿腳不利落的時候,不是嗎。

*http://www.ldwb.com.cn/template/23/file.jsp?cid=41&aid=8728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為什麽結了婚的腫瘤患者有比較好的預後?
  • 喬布斯的妹妹辛普森追憶兄長的感人悼詞,蘋果公司的紀念儀式【視頻】
  • 用青西紅柿做泡菜【圖】
  • 種櫻桃西紅柿的好處,成百上千的結,源源不斷 【圖】
  • 從隨手關門到隨手“扶”門
  • 所有跟帖: 

    讚! -TibetanYak- 給 TibetanYak 發送悄悄話 TibetanYak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5/2011 postreply 18:32:0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