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斷了曆史,丟掉了文化,就不再是中國人

來源: justasked 2011-11-01 20:36:1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95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justasked ] 在 2011-11-01 20:36:0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當某個國家、某個民族的人開始丟掉自己的祖宗,開始不認同自己文化的時候,這個人就不再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人了

摘自 《棒喝中國》。

什麽是中國人?什麽是真正的中國人?應該有個定義,應該有個標準。有些人,把生活在黃土大地上 的人們稱為中國人,那麽在這一定義下,目前“當代”中國人都是中國人,包括生活在這裏的外國人也是中國人。另一些人,可能把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或身份證的人稱為“中國人”,那麽,在這一定義下,當代所有的中國人也都是中國人,包括那些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也算中國人。這兩種定義似乎沒有問題。而偏偏 有些韓國人、日本人乃至世界許多民族的人,他們不這麽看,他們不這麽定義一個民族的人。他們是如何定義的呢?韓國人認為,隻有傳承並認同韓國文化的人叫韓 國人;日本人認為,隻有傳承並認同日本文化的人叫日本人;歐洲人認為,隻有傳承並認同歐洲文化的人才是歐洲人;美國人認為,隻有傳承並認同美國文化的人才 是真正的美國人。.由此可以推論出他們對中國人的定義-隻有傳承並認同中國文化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國人。在這個定義下,難怪有外國人說當代許多中國人不是 真正的中國人,因為在當今中國,真正傳承自己的文化並且認同的人,太少太少。有良知的中國人都在反省。

    辜鴻銘先生是如何定義“真正的中國人”的呢?他說,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應該是同時具備小孩天真爛漫與老人成熟理性雙重美德的人,他既不太天真,也不太成熟。照此標準,當今中國的中國人不多。王老師心中“真正的中國人”應該是什麽樣子呢?首先,中國人是應該有傳承的、認祖宗的;其次,中國人是應該認同自己文化的;第三,中國人是高度智慧的民族。王老師對中國人的定義,是文化意義上的、精神意義上的,代表著許多有識之士的見解。當某個國家、某個民族的人開始丟掉自己的祖宗,開始不認同自己文化的時候,這個人就不再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人了。

    筆者認為,文化意義上的定義更準確、更有說服力。“當代的中國人不是真正的中國人”,雖然不好聽,但是它接近實相。它同時也給我們一個警醒:不要認為我們 生活在黃土大地上,持有中國的身份證就是中國人。它也同時警醒我們不要數典忘祖,“抬錯棺材,哭錯祖宗”。有本則昌,無本則竭。當我們割斷了曆史,忘記了祖宗,丟掉了文化的時候,我們就不再是真正的中國人了。它似乎又在告訴我們:知恥而後勇。如果我們真的以“不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為恥,那我們是否應該爭 口氣,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呢?

    有些人可能並不服氣,他們認為就算以文化來定義中國人,許多人也應該被稱為中國人。殊不知,曆經170年的西化曆史,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倫理,已經有了巨大的改變。我們的文化基因甚至都已經西化。中國文化有基因嗎?當然。玉的文明,詩的教化,易的精神,禪的涵養,中 醫的智慧,經、史、子、集,儒、釋、道,都是中國文化的基因。然而,當代的中國人,咱們捫心自問一下,我們究竟懂多少?我們現在滿腦子都是科學、技術、發 展、進化、哲學、信仰、民主、自由、管理、現代化等西方概念,我們的思維也西方化了,以邏輯理性、線性思維為高明,我們已經不知道真正的中國人曾經是何等 的智慧。他們的思維觀,他們的天人觀,他們的變化觀,他們的道德觀,他們對於生命、人生、宇宙的深刻認識,曾經引領著人類幾千年的文明。然而,近代以來, 這個偉大的民族卻墮落了,“極高明而墮落”。許多人幾乎徹底丟掉了自己的文化,這樣的人如何夠資格稱為“中國人”?

    即便那些號稱“傳承並認同中國文化的人”也未必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為,這裏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什麽是“真正的中國文化”。西化日久,迷失太深,我們中的許 多人已經沒有辨認的能力,譬如,有些人戴著“西方哲學”的有色眼鏡對中國文化加以分析整理,結果丟掉了中國文化真正的精神和特色;有些人認為中國文化就是 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就是一個孔子;另有一些人,認為中國文化就是適應農業文明的文化,而農業文明注定要讓位於工業文明,因而是一種落後的文化;還有人將 中國傳統文化的糟粕視為精華,大講特講;還有一些人,搞複古運動,倡導“讀經”,他們認為讀經就是搞中國文化,至於把長城、故宮、兵馬俑等遺產、遺跡、古 董當作中國文化精華的人,更是大有人在。這些人哪裏懂中國文化?他們分明是以西方的思維“強奸”真正的中國文化。

那麽,什麽是真正的中國文化?王老師在《中國文化“三關”論》一文中給出了精辟的定義。首先,要過諸子百家關。中國文化是雜交文化,包容文化。隻通一家的 學者,是不夠資格談真正的中國文化的。其次,要過“經史合參”關。中華文明綿延不絕,源遠流長。要了解真正的中國文化,必須走進中國曆史文化的心靈深處, 用心去感受中國先民探索宇宙社會人生大道的心路曆程。第三,要過“佛禪文化”關。禪文化,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產物,不懂禪文化就沒法談中國文化。然而 現在,不要說過三關,就是過一關的中國人有幾人?

    行文至此,有人可能會感覺到做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的確不容易。於是,他們會說:時代變了,我們應該用“新文化”來定義新的中國人了。那麽,請問諸君:當今 中國有真正的文化嗎?有識之士都會發現:我們正處於一個西不西、東不東、古不古、今不今的時代。如果說“沒有文化”也算是一種文化,那麽生活在這塊黃土大 地上的中國人,可謂多矣。

    中國文化、中國人,曾經是偉大、智慧的象征,文明的源泉。然而,今天這兩個名詞,不再偉大,不再智慧了。這才是全體當代中國人真正應該反思的地方。

    所幸的是,我們的根並沒有斷,我們的心法並沒有絕,我們完全可以“爭口氣”,做一個真正偉大智慧的中國人。

(黃東濤)

    今天北京的地鐵裏,要下車的人跟前麵的人說的是“讓一下!”,用的是命令的口吻。而中國祖先在類似情況下一直用的詞是“借過”、“勞駕”。今天的有些中國 人在公眾場合,會因為爭座位而大打出手。而在中國曆史上,兩個人即使要比武,比武之前也會相互作禮,完了之後還要謙讓一番,輸的會說“領教”,贏的要說 “承讓”。真是“其爭也君子”。

    昨天與從事家庭教育的朋友李燁聊天,說到當今中國的孝道。現在中國“孝子”的意思,多半不是“孝順父母的子女”,而是父母“孝順兒子”的“孝子”的意思 了。筆者了解到,在一些城市裏,很多父母有這樣的觀念:子女隻要不從父母那裏要求太多,不要求父母為自己出錢買房之後還要買車,就已經是很“孝順”了。能 夠自己通過努力找到一份工作而不連累父母托關係找人,已經是謝天謝地了。至於子女孝養父母,為父母分憂,那是想都不敢想的。現在的中國社會,六個大人寵愛 一個孩子的現狀十分普遍,孩子都是“小皇帝”了。看到一些廣告畫上,六個大人把孩子圍在中央,顯得很幸福的樣子,實際上這種蜜罐裏泡大的孩子長大了是幸福 還是叫人頭疼,他們是否知道孝敬長輩,還真是大問題。

    不可否認還有很多人仍然有“孝”的意識,但是對於什麽是真正的孝,卻十分茫然。李燁談到她接觸到的一個很有錢的企業主,家裏雇了幾個保姆服侍自己的母親, 一個負責按摩,一個搞清潔,一個做飯,但是自己卻幾乎不花時間和心思與母親交流。李燁建議他說,應該自己身體力行關心一下母親,比如親自給她做做按摩,陪 母親好好說說話等,而不是隻是相信花錢請人就可以達到孝養母親的目的。這個企業主聽了睜大了眼睛,表示沒有聽到過孝道還有這麽多道理。其實這個道理,孔子 早就說過了:“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要用一點設身處地的關懷之心侍奉父母,才是人類該有的孝。

    在現在的很多年輕女孩看來,嫁人之後孝敬公公婆婆,簡直是“迂腐不化”的思想。筆者曾問一個白領女性,如果結婚後要跟公公婆婆一起住,會怎麽樣。她的回答 是:“那太恐怖了!”還有女性提出這樣的擇偶標準:“有車有房,父母雙亡。”可見在許多所謂“現代人”那裏,自私和個人享樂主義的放縱,到了什麽樣的地 步!哪裏還有一點點“溫柔敦厚”、“宜其家室”的味道呢?相反,我們看到的是許多人對“野蠻女友”的推崇,對舞台上搔首弄姿的女明星的青睞,是對不顧家 庭、不生孩子、或者生了孩子也無心教育的所謂“女強人”的熱捧。

    片麵地崇尚個人自由,是學習西方文化過程中對西方文化的誤讀。西方的主流文化,並不讚成沒有忌憚的個人 自由,任何人都是要尊重別人的。更重要的是,西方的文化基礎是基督教,對上帝的敬畏和依歸多多少少在歐美人意識中還是存在。所以西方人的幸福,在相當大程 度上還是可以通過宗教信仰來保證。一個人家庭遇到了困難,還可以在教堂裏尋找安慰。但是,中國文化的基礎是建立在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文化上,中國人曆來崇尚 的是“修身齊家治國”,但是現在許多的中國人,早已把“修身”當作了迂腐不化,所以“齊家”又如何談起,個人的幸福又從哪裏得到保證呢?我們是因為丟失了 自身的文化傳承,所以才在現代生活中找不到方向了。

筆者感覺到,越進入中國文化深處,越發會有“當代的中國人不是真正的中國人”的感歎。王老師還說到,要找真正的中國人,要去日本,乃至去韓國。筆者迄今唯 一一次踏上日本國土,是在東京成田機場轉機。就是在機場的這一次經曆,已經讓筆者生出很多感歎,當時就發了感慨,寫了文章《在東京成田機場找到中國人丟失 的“禮”》,這裏摘錄片段。

    在轉機的安檢處,一名女工作人員很禮貌地用英語詢問,行李裏是否有液體物品,並提醒我把手提電腦拿出來。安檢完之後,一名負責安檢的男子不斷向我鞠躬,連 說著“謝謝”。這種場景,隻是曾經在電視裏看到過。當這個個子比我高不少的男子,因為我配合了安檢而不斷向我鞠躬致謝的時候,我確實感受到了對方的一種謙 恭和自己的被尊重。

    離飛機起飛時間還有幾個小時,我於是在機場裏閑逛。因為好奇,我隨時拍下我認為有意思的畫麵。機場裏有一些很有日本特色的小店,當然更讓我感覺有意義的是日本人的行為舉止。

    在一個小店裏,我舉起相機想要拍照,一個正在整理貨架的女售貨員以為我是要拍貨架上的物品,於是就放下整理物品的活,起身讓開。我問她是否能拍她工作的畫 麵,她微笑了一下,於是就又開始整理物品,配合我拍照。在另一些小店裏,當我舉起相機拍一些店員工作的畫麵時,他們也都很配合。  

    閑逛到一家書店裏,負責收款的男店員的禮貌讓我印象深刻。一個顧客買了幾張明信片,走向收款台。男店員微笑著鞠躬問好,交完錢之後,店員又對顧客鞠躬了好幾次,依舊是不斷地說“謝謝”。這名帶著亞洲麵孔的顧客顯然不是日本人,對店員的禮貌,他顯得有些受寵若驚。

    一個專賣日本商品的店裏,兩名身著日本傳統服裝的年輕女子輕輕地整理著貨品,店裏的氣氛有一種清雅的味道。很多店裏的擺設,精致而靈巧,讓人感受到一種精致的用心,讓人很願意久留。

說日本人的好處,在目前的中國,仍然是一件比較敏感的事,但是我還是想說一下自己的感受,最主要的原因是,從日本人身上,如果我們足夠虛心,能夠得到些什 麽。鞠躬、微笑、感謝的言語,體現的是禮貌和謙恭。在成田機場看到的一切,讓人感覺舒服。這種心情,與眾所周知的近代中日曆史無關。

    我所見到的幾個普通日本人身上,有一種我們中國人曾經熟悉和用心踐行的東西:禮儀。這讓我觸動。這種觸動,也更因為日本人的這種禮儀,其根本是曆史上從中國文化學習得來的精神,一種用至誠之心待人接物的精神。

    有人聽筆者談了在成田機場的體會後,發表不同意見說,機場是窗口,他們總要把窗口弄得好些。但是,北京首都機場也是窗口,愛麵子的中國人,也許更想把這個窗口弄得好些,但是任由再怎麽修飾,服務人員的舉手投足之間,總是讓人感受到一種心不在焉和缺乏禮貌。

    在美國夏威夷大學進修期間,住的宿舍裏有很多日本大學生。筆者跟他們接觸不少,總體感覺他們跟同齡的中國大學生相比,整體氣質完全不同,他們對人的禮貌,對自我的克製,都讓人印象很深。

    聽過到過日本的中國朋友講述在日本的所見,也讀過一些關於日本社會的書,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在幾萬人的體育場裏,比賽過後,看台上沒有垃圾;商場開展促 銷活動-一日元買價值約十萬日元的電腦,在東京最冷的一月份裏,購物者自動組織起來排成長隊,無人插隊;泡溫泉的時候,每個人先主動洗淨自己的身子,以保 持溫泉水的清潔,以免影響他人。

    而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中,日本人更是體現了良好的國民性。一個見證了日本地震的中國網友如此描述震後日本的情形:

    困守在高樓平台上等待救援的人們,卻沒有一絲慌亂。在站外數百米停駛的火車上,人們一個接一個排隊下車,消防隊員幫助帶孩子的婦女扛起嬰兒車。在東京的街 上,車流依然,人流依然,沒有一點失序。在體育館和學校以及操場避難的人們,離開的時候,把所有垃圾收拾得幹幹淨淨,連片紙屑都沒有,好像什麽都沒發生。 年輕人幫助老人,男人幫助女人,大家幫助大家。地鐵停駛,成千上萬的人們步行回家,沒有一點喧嘩,長長的車龍,聽不到一聲喇叭聲。人人都很安靜,也很肅 穆,所有該排的隊都在排,一絲不亂。沒有趁亂打劫的,也沒有警察,警察都去救災了。電話公司宣布電信通話免費;三得利公司宣布,所有街頭飲料機,隻需按 鍵,就可以出飲料,意思是免費供應。

    要談到日本民族性以及日本文化受中國文化影響之深,不得不說到《武士道》一書。該書的作者新渡戶稻造(有段時間,日本5000元紙幣上的頭像就是此人的)在書中生動而深入剖析了日本民族精神的依歸-武士道。

    “該活的時候能活,該死的時候慷慨而死,才可稱為真正的勇士”,“個人應當為國家的興亡而不憚於捐軀”,《武士道》一書中這種種的表達,不正是中國人熟悉 的“舍生取義”、“為國捐軀”嗎?日本核電站發生核泄漏後,工程師們為家人留好遺言,為了全體民眾的安全,舍身駐守,也正是這種精神的指引吧。“心境平 和,對命運溫順的態度,對不可避免的世事超然地服從,臨危不懼,卑生並親死的心境,都是禪教對武士道的啟發與賜予。”看看日本人在經曆特大天災後的從容超 然,不正是武士道所描寫的這種精神的寫照嗎?

    《武士道》一書中描述的仁、義、勇、禮、忠、孝等日本人的性格,完全來自於中國文化。但需要強調的是,武士道從中國文化吸取的,並不是純粹儒家的思想,確 切來說應該是禪文化。一般人所認為的日本人吸收了孔孟思想以及王陽明、朱舜水等人思想,也是經過唐宋時期禪文化整合後的孔孟思想以及宋明理學思想。唐宋時 期,中國文化走向繁榮成熟,儒釋道三教合流,匯歸到了禪文化,宋明理學的精神核心,也是深受禪的影響。

    除了在當今的日本和韓國更能夠看到中國文化的精神,海外的中國人比生活在中國的中國人也更普遍顯得有文化內蘊。由於他們的祖先早早就離開了祖國,在他們身上,較少受到近百年來丟棄傳統文化之風的影響。

    筆者在歐洲做記者期間,就有關丹麥華人的狀況做過報道。在丹麥,華人很受當地社會的肯定。一位華人領袖告訴筆者,丹麥華人是丹麥的外來人口中最不惹是生非 的一群。華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盡量自己想辦法解決而不去麻煩政府,更不會向政府提一些過分的要求。丹麥一個議員告訴筆者,丹麥人認同華人,主要是因 為華人自身良好的品質和努力。他們勤勞樸實,遵紀守法,贏得了丹麥社會的認可。據丹麥政府官員介紹,在丹麥的外來人口中,華人的刑事犯罪事例是最少的。丹 麥前移民大臣博特·霍德先生對丹麥華人的良好作風進行表揚。他幽默地說:“如果丹麥的所有外來移民都能像華人一樣,我這個移民大臣就要失業了。”當然,丹 麥華人的表現隻是海外華人的一個縮影。筆者在美國、德國生活期間,都能感受到當地華人身上良好的素質,既具有歐美文化中一些好的品質,更在文化深處繼承了 中國文化的好傳統,比如包容、勤奮、樸實、推己及人等這樣的品格。

(責任編輯:朱曉時)

所有跟帖: 

做人。先做人。連人都不是,隻是一大群在中國這個空間流蕩的,讓獨裁統治者要殺就殺,要關就關,要寵就寵的豬。那麼癡論中國人應該啥樣啥 -mike71- 給 mike71 發送悄悄話 mike71 的博客首頁 (323 bytes) () 11/02/2011 postreply 01:56:16

說地很好,人就應該像人一樣活著,不能讓中共要殺就殺,要批就批,要關就關,要有尊嚴 -劉泉- 給 劉泉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2/2011 postreply 16:38:5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