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水手的宿命

來源: justasked 2011-10-30 06:09:0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343 bytes)

10月5日,13名中國船員在緬甸金三角水域遭劫殺。12人死亡,1人失蹤,這是一起讓中外震驚的血案。如何報道這個案件自一出發就是我和攝影記者趙亢反複討論的問題。

起初,針對血案能夠想到的,與以往的報道思路並無二樣。還原過程,探因。位於中緬邊界的關累碼頭,見證了遇難水手們的末日航行。無疑這是必須最先到達的地方。

6個小時飛機加4小時汽車,12日夜,長著大片椰子樹的關累碼頭呈現在我眼前。此前,如何還原這起血案,我不停地想。不過當腳踩到瀾滄江邊的鵝卵石的那一刻,一切都變了。

在關累恰逢遇害船員的頭七,遇難者親人的哭聲在瀾滄江上空相互碰撞。一位枯瘦的大學生趴在江邊摳碎了指甲,他的父親在血案中死去。逝者的心願是供兒子念完大學,他離去時兒子已念大四。

還記得,這位大學生說話聲音很輕,很多時候隻見他的嘴一張一合,卻聽不清在說什麽。

不過聊起父親在船上生活的日子,19歲的小夥子嗓門變得很大。

他哭著說,很多記者都在問父親生命的最後時光,每次受訪,就感覺心在流血。

他希望記者能以另一種方式記錄這起偶然與必然相連的血案。他強調,瀾滄江上的水手時刻都在麵對著各種危險,即便血案不發生,死亡離這群在貧困線上掙紮的男人們也不遠。

那一刻,我決定跳出血案,用眼睛、身體甚至是味覺呈現血案背後的水手,還原他們的生活。

於 是,我和趙亢走遍了停在碼頭裏的20多條貨輪。黎明,晌午,深夜,我們和水手生活在一起,除去采訪時必要的交談,我們選擇用眼睛和身體去感受船上的生活。 比如,蹲在機艙裏看水手修機器,在甲板上和水手一起拴纜繩。如此這樣,道理很簡單,當人陷入困苦時,牢騷特別多,這些正是記者需要的鮮活素材。

一 周後,一個邏輯產生了。這是一個極為危險的行業,在大自然帶來的風險下水手們不斷有人死去,可他們必須留下來,為了家人,為了生活。他們很特殊。盡管危險 無處不在,他們也無法轉型,他們從小就生活在船上,除了做水手什麽都不會。他們很倔強,希望用多年的經驗對抗來自大自然的風險,可失望在繼續,三年前江匪 來了。他們選擇報警,借以維係留下來的信心。不過100多起報警換來的隻是冷漠,12位水手最終在江匪的槍下,死去。

沒有船員的血淚哭訴,沒有逝者離去時的慘狀,亦沒有對相關國家和部門的質疑,有的隻是水手們的生活。

沿著這樣的邏輯,報道寫出來了,刊發後,一位船長來到我的房間。麵麵相覷持續了兩分鍾。

“你們的報道最好,我們就是這樣一群人。”船長說,我懸著的心放了下來。而在這以前,我曾經擔心沒過多展現他們訴求的報道內容會讓他們失望。

采訪結束了,離開關累碼頭時,那些膚色黝黑的水手們仍然堅守在船上。他們依舊不會主動抱怨,也不會要求提供庇護,他們隻希望能夠把停在港口裏的船,動起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