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紮菲曾作協名譽主席作品人手一本: 對都市文明的敵意和仇恨

來源: pintai 2011-10-20 09:55:5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716 bytes)

 

卡紮菲曾是作協名譽主席 作品在利比亞人手一本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1年08月27日14:24

  老卡,這幾天,你可能就是咱們地球人最關心的人了。

  聽說,你曾是廣袤的沙漠上看星星的憂鬱少年,自由不羈;聽說,你喜歡騎駱駝不喜歡坐高級轎車,你喜歡帳篷不喜歡豪華宅邸,親民樸素;聽說,你講話從不用講稿,口若懸河,慷慨激昂;聽說,你從革命英雄一路奔至堅決不下台的烈士。

  好吧,現在你四麵楚歌,人生總是充滿風雨陰晴不定,強勢如你,也在所難逃。富貴權勢,終如過眼雲煙;而文字卻不一樣,寫下就是永恒。嗨,老卡,讓我們談談你的小說吧!

  【卡紮菲是利比亞作協的名譽主席,他的小說,在利比亞國內曾人手一本。】

  新京報:你是怎麽發現卡紮菲的小說的?

  周百義:出版卡紮菲小說前,我們曾出版了利比亞作協主席法格海的小說《一個女人照亮的隧道》。小說出版後,我們在利比亞駐中國使館舉行了首發式。會間,法格海告訴我,擔任利比亞作協名譽主席的卡紮菲,在其國內也出版了一本小說集。這樣,出版了《卡紮菲小說選》。

  新京報:當時,你覺得《卡紮菲小說選》的出版價值是?

  周百義:我們當時還出版了薩達姆的小說。因為那個時候認為,國內讀者對他們也有一定的興趣,像他們這樣的政治領袖竟然涉足文學,多少會勾起人的好奇心。但最後都賣得不好。

  新京報:賣得不好的原因是什麽?

  周百義:嗬嗬,因為卡紮菲的小說寫得不像小說,沒故事、情節、人物這些小說的基本因素,語言也不優美,又沒有知識含量,裏麵所包含的思想,也不是國內讀者能理解的。又不是傳記,讀者可以窺探他的人生。我們可以拿奧巴馬的演講錄來做對比,奧巴馬的文章,有激情,有思想,容易被人接受。卡紮菲的小說像癡人囈語,可讀性不強。所以就賣不動了。

  老卡,你的小說究竟怎樣

  【我們可以用文學標準去評論卡紮菲的小說嗎?兩位文學評論者給出了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結果】

  新京報:你怎麽看卡紮菲小說的文學價值?

  李建軍:任何人,無論他是一介草民,還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一旦進入文學的領域,一旦被稱作作家,那就必須用文學的尺度來衡量他。文學是一個絕對平等的世界,它所推崇的美德是寬容,它所讚賞的認知世界的態度是客觀和誠實。誰要想在文學世界獲得榮耀,誰就必須首先把自己當做一個謙虛、仁慈和誠實的人,就要對他人和生活保持一種包容和同情的態度。

  李雲雷:卡紮菲小說的價值,主要是它體現了利比亞社會劇烈變化,以及相應的情感、思考、情緒的劇烈變化。利比亞的現代化過程非常短,是從部落製社會,一下子跨越到現代化社會,其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都會發生極大的改變,卡紮菲那一代人,他們的情緒、思想都處於非常激蕩的狀態。

  李建軍:卡紮菲淋漓盡致地發泄著他對都市文明的敵意和仇恨。他通過詛咒,把都市描繪成一個可怕的地獄。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將相對的差別絕對化,乃是那些偏執有餘而理性不足者的共性。與對城市的徹底否定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卡紮菲對鄉村生活的誇飾過度的美化。

  卡紮菲是以一種簡單化的方式來認知和敘述生活。在他的小說裏,我們可以看到,可怕的自大和狂妄,如何扭曲了一個人的內心,又如何限製他用真正文學的方式表現生活。

  透過小說,看到怎樣的你

  【任何一部文學作品裏,都有兩個形象體係,一個是與作為人物的他者有關,一個與作為“自我”的作者有關,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時,也在塑造自我形象。】

  新京報:以文窺人,你當時讀了卡紮菲的小說,覺得卡紮菲是怎樣的人?

  周百義:從小說裏麵,並不能看到完整的卡紮菲吧。他是否像真正的作家那樣真誠地寫作,我的印象是,他是一個很狂熱的人,一個強烈的理想主義者,不幸的是,他的理想和獨裁發生了關係。

  李雲雷:他是一個雄辯張揚,強有力的人。但從他後期作品來看,他是一個處於社會矛盾與思想矛盾中的人,在不斷反思。並沒有命運在我手中的那種強勢。

  李建軍:小說裏的卡紮菲,是一個過於自信和自大的人;他缺乏與世界對話的能力,缺乏幽默感和可愛的性格。他的思想和情感都是簡單的、缺乏深刻性和現代性的。他表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也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困惑,但是,他的理想是“後視”的、反現代性的。

  - 受訪者簡介

  周百義 長江文藝出版集團總裁,《卡紮菲小說選》出版人。

  李雲雷 中國藝術研究院的研究員,文學評論家。

  李建軍 文學博士、學者、批評家。做過大學教師和出版社編輯,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

  關於城市

  城市是一處生活的聚集地,人們發覺自己是不得不在其中的。沒有一個人居住在城市裏是為了消遣,而都是為了生活,為了追求,為了勞動,為了需要,為了那個迫使他不得不在一個城市裏生活的職務。

  城市生活純粹是一種蛆蟲式的生活。人在其中毫無意義、毫無見解、毫無思考地活著和死去。人不論活著還是死去,反正都是在一座墳墓裏。在城市裏沒有自由,沒有舒適,也沒有清靜。到處除了牆還是牆。

  卡紮菲《城市》

  ●點評:卡紮菲淋漓盡致地發泄著他對都市文明的敵意和仇恨。他在評價都市文明的時候,缺乏最起碼的公正和冷靜。他通過詛咒,把都市描繪成一個可怕的地獄。

  關於鄉村

  鄉村多麽美啊!清新的空氣,廣闊無垠的天地,無須支柱撐起的天穹玉宇,光輝明亮的日月星辰,還有良知、理想和典範,這一切都是道德規範的根本。不用怕警察、法律、監禁和罰款,無拘無束,不用聽任何人瞎指揮,耳邊不再有吱哇亂叫的警笛聲,眼前也不再有強令執行的指示牌,沒有摩肩擦背、熙熙攘攘,不用排隊,也用不著等候,甚至連手表也不用看。鄉村廣闊無垠,讓人心曠神怡。那種美妙的天地使生活由於沒有了城市那種熙來攘往、擁擠不堪的狀況而變得舒適、寧靜。在鄉村,月亮意境深邃,天空引人入勝,地平線魅力無窮;還有日出、日落、晚霞和薄暮,是那樣壯觀和瑰麗。

  卡紮菲《鄉村啊,鄉村……》

  ●點評:如果說,城市在卡紮菲的眼裏是地獄,那麽,鄉村在他的筆下則是天堂前者是絕對的惡,後者是絕對的善;前者是絕對的醜,後者是絕對的美。鄉村是一個和諧而歡樂的世界。

  關於群眾

  我多麽喜愛群眾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掙脫了束縛手腳的桎梏,又沒有頭領、主人管製,在曆經苦難之後,是歡呼、歌唱。但是我又多麽害怕群眾,對他們疑懼不安。我愛群眾,就像愛我父親一樣;可我又怕群眾,也像怕我父親一樣在一個沒有政府管轄的貝都因人的社會裏,有誰能阻止一個父親對他的一個兒子進行報複?是啊!他的孩子們是多麽愛他!可是同時又是多麽怕他!就是這樣,我愛群眾,又怕他們;就像我愛父親,卻又怕他一樣。

  卡紮菲《逃往火獄》

  ●點評:他感覺到了握有極權的統治者與人民的矛盾和衝突,但是,他沒有能力揭示這些矛盾和衝突的成因,也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沒有認識到這樣一個基本的事實:正是製度的殘缺造成了權力的任性妄為,而權力的任性妄為又引發了普遍的不滿和強烈的仇恨,點燃了群眾複仇的火焰。

  (摘錄:朱桂英 點評:李建軍)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