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社會麵臨諸多棘手苦楚,尤其2011年“阿拉伯之春”尚未徹底結束時,“華爾街之秋”又蔓延全球。人們不禁要問,什麽才是最佳(國家)管理體製?西方民主被很多人認為優於一黨專政體製,原因是政治權力的輪替可以使政府作出必要的靈活政策調整。但是,美國媒體10月17日認為,中國一黨專政體製經過時間的考證,尤其能夠適應這個變革的時代。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0月17日刊文稱,世界大部分國家權力棒交替都是通過革命或選舉等方式。而當前就有兩個最重要的國家麵臨“最被關注的和平權力更迭”,這兩個國家就是美國和中國,前者將在13個月後選出總統,後者作為一黨製國家也將產生新領導班子。
文章稱,中國古語有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即人民,舟即統治者。如今,民族國家已取代帝國和王國。水仍指代人民,但是舟不再指一位帝王及其朝代,而是組成現代民族國家的複雜政治體製。和美國憲法規定的選舉民主一樣,中共一黨專政也是寫入中國憲法的。而從中國民調看來,中共領導層得到中國人民廣泛的持久擁護,可以在中國憲法框架內被解讀為中國人民對政府基本體製的支持。但對於美國兩大黨民主黨和共和黨來說,美國對它們的支持高低起伏,但是,這種支持未必就是美國人對選舉民主這種基本體製的支持。也就是說,就當前而言,中美兩國人民都支持各自的政治構造。
文章提到一些人口中的“假設情況”稱:中共失去大眾擁護後就應該走下台,而且隻有這種“下台”得到保障後,人們對當前中共的擁護才會被視為“正當”。文章諷刺這種假設稱,如果對這種假設論調進行理性推論,人們也可以假設:當現在的華府選舉政體失去美國人民擁護的話,美國就必須廢除選舉、取消“人權法案”,安插一個獨裁政權或其他形式的統治體係。這當然是荒謬的。文章認為,統治者可以在已確立的統治體係內和平接任或輪替。政治體製的改革不能再極小的空間內進行。除少數個例外,政治體製要想迅速發生變革,就隻能通過“革命”。對於美國這一經曆了短暫曆史的國家而言,隻有兩場本土戰爭使其建立和鞏固了自己當前統治體係。
文章提到中西方政體在很多人眼中的差別,稱多數人認為,西方民主政體(比一黨專政)更優越,原因在於:選舉政治當中的政黨輪替可以使政府有必要的“靈活性”,即“適應時代需求,進行適當的政策調整”,所以能夠更好地反映人民意願。而中共一黨專政體製就是“死板一塊”,中共對權力的壟斷使其同民眾隔離開來。
對於中共“死板一塊”的說法,文章抨擊稱這種論點是荒謬的,認為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以來,在中共的領導下,中國政府政策和政治環境都已經曆了盡可能最大範圍的改革:從中共建國伊始的“新民主聯盟”到上世紀50年代開展的土地改革,從“大躍進”運動到上世紀60年代初的“農田準私有化”進程,從文化大革命到鄧小平的市場改革和江澤民通過“三個代表”對中共的再定位,不同時期的中國國內政治幾乎無法識別。
文章還從外交上表述稱,中共先於上世紀50年代同蘇聯親密結盟,後在70年代同美國形成虛擬聯盟,以此在80年代冷戰時期遏製蘇聯。
現如今,在世界愈趨多極化的背景下,各國都在追求各自獨立的發展道路。由毛澤東到鄧小平、由江澤民到胡錦濤再至下一年的習近平(專題),中共最高領導人在政治卓識和政策優先權方麵和其他任何政治體製下最高領導人存在廣泛區別。這一點沒有人能夠否認。
文章稱,中共建國60年以來有過跌跌撞撞和相應的糾正。比如,文化大革命這一災難受到徹底譴責。但是中國還是從這種破碎的窘境發展成為當前中國景象。這一事實展現了中共一黨體製進行改革和自我修正的“獨特能力”。而從世界選舉政體來看,政黨輪替並不能提供所需的靈活度或自我修正。在美國,選舉產生的總統和國會似乎不足以解決美國麵臨的長期挑戰;在歐洲,政府選舉更替就更頻繁,但沒有哪次選舉能夠帶來最小幅度的修正,以解決當局麵臨的極大壓力;在首相一年一換的日本,選舉和政黨更替未能將日本帶出20年的經濟停滯期。這也就解釋了由西方民主選舉產生的政府的國內支持率為何會時常跌至50%以下,而一黨專政的中國政府國內支持率幾十年來一直保持在80%以上。
文章總結稱,如果少些意識形態的偏見、多一些理智和誠信,人們可能會得到某種簡單真理:選舉輪替不一定會給政府帶來靈活度或合法性;一黨專政並不意味著“僵化”或“缺少大眾擁護”。可能的話,如果那些確信自己國家政治體製占領“道德高地”的人,能夠將口頭上和軍事上進行論斷的精力用於某種“自我反省”,這可能會對他們的國家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