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百年教育資產



謝盛友:民國百年教育資產


 * 2011-10-06

    * 旺報

    * 【謝盛友】


     比較兩岸地理教科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國地圖。中國有多大呢?台灣是「秋海棠」,大陸是「老母雞」。誰對誰錯?但是,誰也不知道讀過這些教科書,內化成價值觀的東西,究竟有多少?或許兩岸教育的差距,才是真正的「藏鏡人」。

免費義務教育


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立即強調在中國實行免費義務教育。191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明確規定:“初小、師範、高等師範免收學費。”免費上師範就成了當時很多家境貧窮的學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徑,毛澤東就是在湖南師範學校畢業的。1946年國民政府製定了《教育憲法》,定位準確,要求明細,茲列舉幾條:“教育文化應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國民道德、健全體格、科學及生活智能。”“國家應注重各地區教育之均衡發展,並推行社會教育,以提高一般國民之文化水平。”等等。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根據國民政府教育部製訂的《國民教育實施綱領》的有關規定,台灣開始實施六年製義務教育。隨著經濟的發展,台灣的義務教育逐步發展,1967年8月,正式頒布《九年國民教育實施綱要》,決定把國民教育年限從六年義務教育延長為九年義務教育,1967年6月27日蔣中正於總統府國父紀念月會發表言論指出:“要繼耕者有其田政策推動成功之後,加速推行九年義務教育,以現階段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成果,來解決九年義務教育問題,定可樂觀厥成。”

台灣九年義務教育開始實施年限定於1968年9月。這樣,台灣成為繼日本之後,在亞洲最早推行九年義務教育的地區之一。

這表示,孫中山在大陸所未能實現的教育理念,卻在台灣落實。


民國教師待遇

1927年公布的《大學教員資格條例》規定,大學教員的月薪,教授為600元-400元(銀洋,下同),副教授400元-260元,講師260元 -160元,助教160元-100元。教授最高月薪600元,與國民政府部長基本持平。在20世紀30年代初,大中小學教師的平均月薪分別為220元、 120元、30元;而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約為15元。20世紀40年代的《教育憲法》規定:“國家應保障教育、科學、藝術工作者之生活,並依國民經濟之進展,隨時提高其待遇。”資料顯示,當時普通警察一個月2塊銀洋,縣長一個月20塊銀洋,而國小老師一個月可以拿到40塊銀洋,民國時期小學教師的地位和待遇要遠遠超過縣長。民國時期對教師待遇的重視和投入,讓今日大陸人望塵莫及,汗顏不已。

“秋海棠”大廈的穩固在於底層的堅實,而教育是根本。然而, 中國大陸朱鎔基執政的時候,開始教育產業化,把教育當作是一個產業來運營,大學都蓋上了漂亮的教學樓、宿舍樓,這些樓都是拿學生父母的血汗錢建立的。中國教育產業化的改革,迫使有些貧困地區的家庭更加貧困,“哥哥賣腎、妹妹賣血供養兄弟上學”,這樣的底層,如何穩固堅實地支撐“秋海棠”大廈?

如果說“秋海棠”注重教育是民國百年的重要資產之一,我們有什麽理由拒絕接納這份資產?“秋海棠”式教育有多少值得我們大陸人借鑒和學習?


(文章來源:2011-10-06 刊登於台灣《旺報》,同日《中國時報》(電子版) 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我做賊的經曆
  • 中國出版業的管製與變化
  • 海外華人姓名需要“美化”嗎?
  • 駱家輝有多少中國人血統
  • 父與子 誰之過?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