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徹底私有化的危險之處

來源: justasked 2011-09-28 07:01:1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068 bytes)

ZT : 落基山人博客

現在很多人推崇中國的私有化進程,認為,中國隻有全盤私有化,那麽中國經濟才會真正的市場化,和高效率化,也就可以更好的發展,並能真正的廢除腐敗的溫床。但問題是,中國的私有化真的能解決一切的問題嗎?包括解決市場化,效率和腐敗嗎?

西方的一切製度,政治經濟甚至文化製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化的基礎上的,因此有如此的發展,那麽中國學西方,學什麽?當然要學根本,就是要全盤私有化,包括將 中國的土地私有化,國企私有化,大學和教育私有化,礦產資源和能源私有化,鐵路公路航空私有化,也就是說,要將中國還沒有私有化的地方都徹底的私有化,這 樣中國才可能進一步發展。

這些觀點聽起來很振奮人心,但是中國真的在徹底私有化之後,就一切都好了嗎?筆者持懷疑態度。

現在在中國和西方,其社會的基本結構是什麽,或基本的社會力量的分布是什麽,筆者認為,中西方的基本社會結構和力量分布都是三大部分,一個是資本集 團,一個是政府,一個是百姓,在這三方之中,政府是站在中間的,是調節資本集團與百姓之間關係和利益的,同時,政府也會受到資本集團或百姓集團的製約和壓 力,這三方是要形成適當的平衡關係的,而一旦這種平衡關係被打破,那麽,社會就會有大的動蕩或麻煩。而其中的資本集團,按其構成,一般還可以分為土地資本,工業企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政府方麵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分別,但不僅僅是行政一個層麵,西方的國家可能是立法和司法有獨立權,但中國一般是合一的,因為中國是一黨獨大。

就中國曆史來說,也是有這樣的三個方麵的,就是資本方,政府和百姓。在古代中國,土地資本在資本集團的三部分裏麵占有絕 對優勢,工業企業資本和金融資本都不太發達,宋代除外。因此, 政府那個時候,調節資本方與百姓方,一般都體現在對土地和土地資本的控製,但那個時候,中國的土地資本是私有和國有或皇族占有共享,企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也 是如此,就是私有和國有都占一定的比例,隻是,有的時候,私有方麵會成為主體部分,但在開國的時候,經常有國家的授田製度,如漢代和唐代,甚至明代的開 荒,以保障老百姓手中有一定的土地資本。因此問題就來了,大土地資本方一般都有較強的實力,能影響甚至控製政府的政策,因此,一旦大土地資本與政府合謀, 來共同對付百姓,那麽一般就會發生平衡失效,社會就會發生大的動蕩,原因是三足變成了兩足,當然不會平衡。因此,那個時候,中國的官方一般都會盡量抑製土 地資本方的土地兼並,不讓其坐大,尤其靠諸子均分的承繼辦法,將大土地資本分化成小塊土地資本。

1949年以後的共產黨政府,在調節資本方與百姓的關係的時候,其方法是將土地資本收歸國有,也就是政府將土地資本控製住,同時也將企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統統都控製在國家手中,這樣,結果是三方關 係,變成了兩方,即超級政府和百姓。因此,這個時候的表現方式是平均,均貧富。也就是國家用超級占有的方式,來達到均貧富的目的。隻是,這種方式的平均, 不是如西方的用稅收和二次分配的方式來控製和調節,而是用國家占有資本來保證百姓的利益,但其缺點是效率低下,還有可能成為窮平等。

1979年以後的三十年改革,國家將超級占有放鬆了,慢慢將土地資本的使用權放手,也將大部分的企業資本放手,隻是金融資本沒有放開,還基本控製在政府手中。因此,中國又重新形成了資本方,政府,與百姓的三個方麵的關係。

西方的的三者關係,其平衡辦法是靠稅收和二次分配的辦法,也就是政府對資本方的控製,靠稅收和二次分配,以便對百姓一方進行一定的補貼,也就是高福利,以此 來達到三方的平衡關係,而政府之所以能對資本方進行一定的控製,一方麵是靠百姓手中的選票,百姓一般能力有限,基本沒有辦法控製資本方對立法和政府的操 縱,因為資本方有錢,而百姓沒有,資方可以利用手中的錢操縱立法和政府,因此,百姓唯一有的就是手中的選票,用這個選票來對立法和政府可能的偏袒資本方的 趨向進行一定的控製。隻是,選票也有被操縱的時候,這個時候,還有輿論,遊行,罷工等方式,甚至暴動的方式,來表達民意。

而在目前的中國, 當改革的結果是重新形成了資本方,政府和百姓三者的關係時,百姓一方現在還沒有選票,而輿論,遊行,罷工等方式的合法性還沒有被承認,因此中國政府現在非常容易被資本一方操縱,包括對立法的操控,隻不過現在資本一方還不是太強大,僅僅在土地使用權,企業資本方麵,有相當的實力,而土地所有權,金融資本還在政府手中,企業資本有一部分也在政府手中,包括資源交通電信等,因此,資本一方,尤其是私人資本和權貴資本一方對政府的控製還有限。

如果將來,中國開始將私有化進行到底,那麽,其結果就是土地資本,企業資本,金融資本都掌握在私人和權貴手中,那麽,那個時候,資本方就可以靠手中的錢完全控製政府和立法,政府與資本方合二為一,三方變成了兩方,這個時候,百姓就是受欺壓的一方,政府的調節功能喪失,社會必然會發生動蕩,而百姓之所以不能對政府和資本方有所製約,是因為百姓手中沒有選票,也沒有輿論,甚至沒有遊行,罷工的權利。而這個時候,政府也不會出台對資本方的高稅收和二次分配的政策,以補貼百姓。不要說徹底私有化以後,就是現在,中國政府喊了多少年的教育經費達到GDP的4%,但從來就沒有實現過,這就是政府出台的法律經常被資本方和政府自己給變形,而百姓的力量很弱。那麽在徹底私有化以後,百姓就會完全喪失對資本方和政府的影響力,隻有暴動造反一條路了。目前中國如果走徹底私有化的道路,將是非常危險的一步。

也因此,在百姓還沒有靠選票,輿論,罷工或其他方法來對付資本一方的超級能量的時候,政府手中還是要有相當的權利,也就是有控製土地所有權,控製部分國有企業,還有國家金融資本的能力,也因此可以有能力對越來越強大的私人資本,權貴資本方進行一定的調節和控製,將資本方與百姓的關係平衡化。

中國曆史上的曆次農民起義和大的社會動蕩,都是由於土地資本一方與政府合流,百姓喪失了監控政府和資本方的能力造成的。曆史的經驗值得重視。而中國的百姓對 政府的監控,一般靠科舉上去的官員來實現的,也就是靠儒家思想和官員的出身來達到一定的製約,但中國每個朝代末世的科舉,一般都腐敗了,不能反映民意,因 此百姓的監控權力喪失,最後也導致朝代的更替。

西方百姓的選票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有的時候也有問題,就是如果資本方和利益集團有能力操控選票,包括操控輿論新聞和操控國會的話,那麽選票的監督功能也會喪失,或有的時候,百姓根本沒有投票的興趣,認為不過都是那麽幾個人罷了的時候,選票的監 督功能也會喪失。其結果,都是社會的三足鼎立變成兩足,社會必然崩壞。

因此,中國未來發展的可能模式是,繼續保持政府手中要掌控一定的資本,也就是土地資本,企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政府要當好中間人和調節人的功能,同時,在適當的時機,放開百姓的權利,也就是給百姓選票,輿論,遊行,罷工的權利,來對抗私人資本,權貴資本方和政府本身的超級權利,在這種前提之下,才可能進一步私有化。如果不能,那麽最好就是維持現狀,不過度放開私有化的進程。也就是,要開放,兩頭都要開放,否則寧可不做。如果僅開放一頭,勢必平衡被打破,社會動蕩不可避免。

所有跟帖: 

支持你的部分觀點,但私有化是真正強國富民的基礎,私有化應先行於民主化,日韓的曆史經驗告訴了我們 -zhengcheng- 給 zhengche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8/2011 postreply 07:51:39

ZT : 落基山人博客 -justasked- 給 justasked 發送悄悄話 justasked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8/2011 postreply 08:43:51

同意,政府要當中間人,不能站在資本一方。 -xwu622- 給 xwu622 發送悄悄話 xwu62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8/2011 postreply 07:52:43

不見棺材不落淚。。 -子英- 給 子英 發送悄悄話 子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8/2011 postreply 17:15:3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