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傳統醫藥: 屠呦呦領取“準諾獎”

來源: justasked 2011-09-25 11:43:4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93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justasked ] 在 2011-09-25 12:17:1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屠呦呦教授領導的團隊將一種古老的中醫療法轉化為最強有力的抗瘧疾藥,使現代技術與傳統中醫師們留下的遺產相結合,將其中最寶貴的內容帶入21世紀。 ----“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

在國內屠呦呦名氣並不是很大,她既無博士學位、也無海外留學背景、頭頂上更無中國兩院院士桂冠,但她默默無聞到現在,終於被國際同行認可。

 9 月23日,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在美國紐約舉行的拉斯克獎頒獎儀式上領獎。當日,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國際醫學大獎----美國拉斯克獎 將其2011年臨床研究獎授予81歲的屠呦呦,以表彰她“發現了青蒿素----一種治療瘧疾的藥物,在全球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拉斯克獎,也是迄今為止中國生物醫學界獲得的世界級最高大獎。新華社發

當地時間23日,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中)在美國紐約舉行的拉斯克獎頒獎儀式上領獎。新華社記者 任海軍 攝

本報訊 (記者仲玉維)北京時間昨日,美國紐約,在素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獎”2011年度頒獎典禮上,中國81歲的科學家屠呦呦走上領獎台。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拉斯克獎”,也是到目前為止中國生物醫學界獲得的世界級最高大獎。

2011 年拉斯克臨床研究獎授予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以表彰她“發現了青蒿素----一種治療瘧疾的藥物,在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 命”。“在人類的藥物史上,我們如此慶祝一項能緩解數億人疼痛和壓力、並挽救上百個國家數百萬人生命的發現的機會並不常有。”斯坦福大學教授、拉斯克獎評 審委員會成員露西・夏皮羅,在講述青蒿素發現的意義時說。

夏皮羅表示,青蒿素這一高效抗瘧藥的發現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屠呦呦及其團隊的“洞察力、視野和頑強信念”,屠教授的工作為世界提供了過去半個世紀裏最重要的藥物幹預方案。

在發表獲獎感言時,屠呦呦衷心感謝為青蒿素的發現和應用作出重要貢獻的同事。她表示,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傳統醫學給人類的一份禮物,傳統中醫藥多年 來一直服務中國和亞洲人民,開發傳統醫藥,必將給世界帶來更多的治療藥物。她呼籲開展全球性合作,使中醫藥和其他傳統醫藥更好地造福人類健康。

北京大學生 命科學院院長饒毅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盡管在青蒿素到底是誰先發現的,曾引起爭議,但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這一步,至今被認為是當時發現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 關鍵所在。“屠呦呦現在獲得了國外的獎項,真是‘牆裏開花牆外香’。”饒毅說。在國內屠呦呦名氣並不是很大,她既無博士學位、也無海外留學背景、頭頂上更 無中國兩院院士桂冠,但她默默無聞到現在,終於被國際同行認可。

  • 人物

    40年來她一直研究青蒿素

    昨晚,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工程院院士李連達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屠呦呦發現青蒿素已經40年了,盡管一直沒有得到應該有的榮譽,但是她還是默默無聞地工作,仍在研究青蒿素。

    “屠呦呦是我的老朋友,我們是同一代的科學家。都是北京醫科大學畢業的,說起來還是我‘師姐’。”李連達院士說,屠呦呦是個典型的科學家、學者,平時並不善於交際,總是默默無聞地工作。

    “可 以說,她對青蒿素的研究一直沒有間斷過,現在也承擔了很多課題,還帶研究生,非常值得尊重。”在李連達看來,屠呦呦是那種持之以恒的科學家,不浮躁、不像 有些科學家什麽時髦就搞什麽。而原本屠呦呦在60歲就到了退休年齡,但她81歲了還堅持工作。“一項成果,40年得不到公認,我想,對任何一個科學家來 說,都會覺得不公平。”李連達說。

    在李連達眼裏,屠呦呦具有一個科學家應該有的美德,那就是有什麽想法敢於直言。“她比較直率,講真話,不會拍馬,比如在會議上、個別談話也好,她同意的意見,馬上肯定;不同的話,就直言相見,不管對方是老朋友還是領導。”李連達說。

  • 靈感來源於中醫

    “在人類征服疾病的努力中,青蒿素的發現隻是一小步。”屠呦呦昨天在獲獎感言中表示,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傳統醫學給人類的一份禮物,在研發的最關鍵時刻,是中醫古代文獻給予她靈感和啟示,提醒生命科學工作者不要忘記中醫藥這座傳統寶庫。

    據了解,拉斯克獎由“現代廣告之父”美國廣告經理人拉斯克於1946年創立,以表彰在醫學研究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在世科學家、醫學研究者和公共服務人員或機構。自創立以來,共有300多位科學家獲獎,其中80位最後獲諾貝爾獎。拉斯克獎素有“美國諾貝爾獎”之稱。

    青蒿素研發時間表

    上世紀60年代初,瘧疾再次肆瘧,科學家們開始尋找新藥。

    1967年 中國啟動研發抗瘧新藥的大項目“523項目”,500名科研人員組成了研發大軍。

    1969年 39歲的屠呦呦以中醫研究院科研組長的身份加入“523項目”。

    1971年 經過反複篩選、試驗,屠呦呦領導的研究小組將目光鎖定青蒿(一種菊科草本植物)。經過190多次失敗後,用乙醚製取的191號樣品獲得成功。

    1972年 屠呦呦在南京召開的“523項目”工作會議上報告了實驗結果。

    1973年 北京中藥研究所拿到青蒿素的結晶。青蒿結晶的抗瘧功效在其他地區得到證實。“523項目”辦公室將青蒿結晶物命名為青蒿素,作為新藥進行研發。

    1984年 科學家們實現青蒿素的人工合成。

    2004年 世衛組織正式將青蒿素複方藥物列為治療瘧疾的首選藥物,從此青蒿素作為“中國神藥”在世界各地顯示奇效。統計顯示,青蒿素複方藥物對惡性瘧疾的治愈率達到9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