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老人搭車摔倒死亡 家屬不要賠償:好人應有好報

來源: justasked 2011-09-18 08:04:1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505 bytes)

最近一個事件在網絡上引發關注:在合肥,一位農婦熱心搭載一位老太坐“順風車”卻不幸發生車禍導致老人罹難,愧疚的農婦和家人數次為老太的子女送去醫藥費、賠償費,竟一次次被拒絕,老太的子女始終堅持一個“死理兒”:不能讓好人做好事,卻沒了好報。

在社會上“敢不敢扶摔倒老人”引發爭論的背景下,不少網民在慨歎做好事終有好報之餘,也發出疑問:事情的始末究竟如何?是什麽樣樸實的情感促使兩家人作出“不尋常”的選擇?

點擊圖片看原樣大小圖片





劉士勝在李家珍老人的遺像前,捋了捋頭發,整理下衣服,深深地鞠了一個躬。

【核心網事】一條微博牽出兩個家庭的愛與寬容

“合 肥市瑤海區眾興鄉瀏河村一農婦騎車去店埠鎮趕集,路遇本村一老人,遂主動帶她一程,不料途中老人從電動車上摔下,農婦趕緊將其送往醫院,老人經搶救無效死 亡。農婦愧疚,主動提出賠償4000元,死者家屬堅稱她是出於好意幫助老人拒收任何賠償。請多多轉發此好人好事以正民風。”

連日來,這條簡短的微博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獲得了近3萬次轉載,更贏得了6000餘條評論,眾多網民都在毫不吝惜地表達著對事件雙方當事人的感佩和激讚。

與網絡流行的“沒有十萬元,千萬別扶老太太”戲謔之語不同,現實中的這起意外發生後,做好事者感覺愧疚,主動提出賠償,而發生意外者的家屬卻堅決拒收,並且連續拒絕了四次!

網民“佳佳警官”不無感慨地說:鋼筋叢林裏已經少了人情味,鄉村小徑間卻有絲絲真情!看了這個,我們這些都市人應該好好反省了。

網民“自由自在自我的琳子”聯想說:“想想前不久武漢出現的一個80多歲的老人摔倒無人敢扶,最後呼吸道被淤血堵塞致死,心裏真是覺得很悲涼。看到這個事件,必須支持!”

網民“天街小雨”在留言中首先留下了一個落淚的表情,隨後才說:“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需要從古到今得傳承,同時更需要從你到我的傳遞。”

【記者調查】搭“順風車”老人遇意外身亡,認“死理兒”家人四拒賠償

日前,“中國網事”記者來到事件的發生地合肥市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磨店社區沿河村,實地探訪了事件的雙方。

一個月前的8月13日,是沿河村村民趕集的日子。當天早晨10時許,農婦劉士聖駕著電動三輪車去臨近的肥東縣店埠鎮購買豬飼料。回家的路上忽然發現不遠處 路上一對祖孫倆在臨近正午的大太陽下一步步挪得艱難,眼尖的她很快認出是76歲的李家珍和孫女小敏,於是立即提速追上去,提出順道捎她們一段,李家珍欣然 應允。

“走著走著,到了一個彎度特別大的道口,正拐著彎忽然冒出一個小夥子騎著摩托車飛快從對麵駛來,為了躲他,我猛打了一下方向,車頭歪得太狠,車子噌就翻了,我們三個人都被甩了出去。”劉士聖回憶起當時車禍時的場景,仍心有餘悸。

就是一瞬間的事情,劉士聖的腿被翻倒的車身牢牢地壓住了,李家珍和小敏則被甩在路邊,老太太頭部被撞得流血不止。慌亂中,劉士聖忘記了自己腿上的傷,趕緊讓圍攏過來的路人給自己丈夫李道元報個信,要他打120急救電話,送老太太去醫院。

經診斷,小敏的傷勢較輕,隻是受了點皮外傷;劉士聖的大腿受傷也不輕;而李家珍最嚴重:顱腦出血,次日晚就因傷勢嚴重,加之心髒病複發、肺部感染等症狀,撒手人寰。

搭載李家珍是出於好心,沒想到好心卻辦了壞事。萬分愧疚的劉士聖和丈夫一致認為,“無論花多少錢都必須補償”!但令他們萬萬想不到的是,他們先後四次送治療費、賠償費居然都沒有送出去!

在李家珍被送往肥東縣的醫院就診後,李道元就立即回家取了五千元用作治療費用,然而這“一送”就被李家珍的兒媳李孝香當場回絕,而李家珍遠在東北打工的兒子劉國橋接到妻子電話後第一句話就是:“你沒要人家錢吧?可不能問人家要錢!”

隨後李家珍先後兩次轉院診治過程中,李道元和劉士聖夫婦又接二連三地找到老太家人,表示希望予以賠償,“至少要負擔醫療費用,但他們就是不肯收”!

8月16日,李家珍去世的第二天,李道元夫婦一早帶著祭品和厚厚的一疊百元大鈔來到對方家中吊唁,堅持要予以經濟賠償,被再次謝絕。

“劉大姐本是出於好意才捎了我婆婆一段路,發生意外又不是她故意的,而且她自己也受了傷,我們怎麽能要他們的錢呢?”無論劉士勝和李道元如何堅持,李孝香和丈夫始終不肯收下“賠償金”。

李家珍老人去世一個月後的9月16日,劉士聖麵對著“中國網事”記者眼圈一下就紅了:“就在昨天,他們家還賣了稻子給孩子上學,我一見就急了,馬上就要回去取錢,他們還是不要啊!”

“既然他們不要,你們為什麽一定要堅持給錢呢?”記者問。

“如果不是我好心辦壞事,老太太就不會走得這麽早。現在他們失去了親人,損失已經很大了,我還能在乎錢嗎?”劉士聖簡單地回答道。

“為什麽要一再拒絕對方的主動賠償呢?擱一般人不鬧到法院打官司都不錯了,至少把醫藥費收下啊?”記者又問李孝香。

“別人怎麽做是別人,我們是我們。人家帶我婆婆純粹是好心,再說出了意外也不是人家的責任,要了錢就等於否認了這一點。我們不能讓好人做了好事,卻得不到好報。”李孝香說。

【延伸閱讀】通情達理、公序良俗,需要每個人嗬護

一個主動做好事,發生不幸後主動擔責;一個善良寬容,用最樸實的言行感動著人們。在這兩戶普通農家人的心裏,隻有“以德報德”這一最平凡卻又最不不凡的人生觀。

合 肥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磨店社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汪炳章說:“目前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確實存在道德滑坡的現象。這件事情,在過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現在引起廣泛熱議,背後反映了一些問題。每個人都希望這個社會越來越公平正義,越來越有道德良知,但這個道德良知需要我們每個人去實現。”

李家珍的鄰居寧菊紅說,李孝香一家做的對,讓人佩服。他們看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而不是金錢。出了這種事,真的不能要對方的錢,否則以後就沒有人敢做好人了。

網民“海螺滴滴吹”不無冷靜地說:“在一個人人熱衷於打官司解決問題的社會中,一件在鄉間中遇到的大部分人都會這樣解決的事被當作稀奇的事廣為傳頌,我們需要做的不是頌揚,而是反省。”

安 徽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開玉說,近幾年來,見義勇為的風險似乎在不斷上升,該不該做好事?如何做好事?正是這些問題的存在讓這件情理之中的“小事兒”成為 整個社會關注的熱點,在感動敬佩之餘,我們更需要用司法和道德的雙手合力,不斷喚起人們對社會救助及倫理道德的反思,讓類似的事情越來越多,不再成為“新 聞”。

王開玉表示,從司法層麵講,必須考慮免除善意救助者的責任。司法有引領公民向善、嗬護公序良俗的義務,比如可以借鑒美國相關法律的要 求,在緊急狀態下,施救者因其無償的救助行為而給被救助者造成民事損害時,其責任可以依據一定程序予以免除。而從道德層麵看,重拾中華民族的尊老傳統,弘 揚鄉親鄰裏的淳樸禮讓和通情達理這些一直以來的優良社會傳統,全體公民都應該付諸行動。

所有跟帖: 

Good! 以正民風. -mike71- 給 mike71 發送悄悄話 mike7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8/2011 postreply 19:17:4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