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風水流轉 美國反恐見證了中國崛起

 

2001年9月11日的大清早,美國正安枕無憂﹕蘇聯解體10年,沒有國家能挑戰美國霸權;油價是28美元一桶,聯邦政府還有盈餘,雖然科網泡沫剛 爆破不久,但經濟亦正逐漸恢複過來,美國信心十足。但這一切,自美國航空11號班機在8時46分撞向世貿北塔的一刻開始,慢慢瓦解。美國國力在過去10年 走下坡,中國等新興國家崛起,經濟重心由西方轉至東方,改寫全球政經格局。

金融時報》總編輯Lionel Barber撰文稱,911後的地緣政治格局改變,足以跟1815年拿破崙戰敗、1945年二戰結束及1989年東歐共產政權骨牌式倒台的「蘇東波」相比 擬,都是時代轉捩點。美國連打兩場反恐戰,開支近2萬億(15.6萬億港元),是越戰的兩倍,但連同利息及退役軍人醫療費用,反恐戰最終成本將高達4萬億 美元(31.2萬億港元),相當於2005年至2010年美國累積財赤。

10年後,油價在百美元水平徘徊,美國財赤升至1.58萬億美元,失業率達9.1%。反恐戰大傷美國元氣,當美國將整副心力放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巴 基斯坦之際,亞洲經濟急飛,本是亞太區一大力量的美國分散了注意力,中國崛起令亞洲出現新形勢。

過去10年其中一個熱門詞彙是「金磚四國」(BRIC)﹕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四大新興國,在2001年11月提出這概念的高盛前首席經濟師奧 尼爾(Jim O'Neill)表示,911促成他構思「金磚四國」這概念。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師Gerard Lyons今年初亦曾表示,過去十年最重要的字詞,不是「反恐戰」,而是「中國製 造」,未來十年最重要的字詞將會是「中國擁有」。《經濟學人》上期社評 稱,雖然全球權力平衡轉移早在911前開始,但美國的反恐戰,卻令這趨勢更加牢不可破。

美國總統小布殊2001年上台初時曾把中國形容為「戰略競爭對手」,又曾經聲言「不惜一切捍衛台灣」,中美軍機在海南島4月相撞,更令中美關係踏入 低潮,到911後美國轉向針對恐怖主義,「放過」中國,因此911是中美關係轉捩點。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教授丁學良說,在前蘇聯瓦解後,美國內部對中國主要有兩派意見,一派覺得中國將會取代前蘇聯成為美國的最大敵人,一派覺得全 球已沒有國家可以威脅美國。他指出,911前美國領導層以新保守主義佔上風,且當時已做了重要戰略部署,要把美國的戰略武器和海空軍力量東移,這顯然是針 對中國,911卻扭轉了這種做法。丁學良說:「『911』發生後,如果不是把上述爭論畫上句號,至少畫上了頓號」。他形容,「這是中國共產黨做夢都想不到 的一個好機會」。

提出「軟實力」概念的哈佛大學教授奈伊(Joseph Nye)直言,當世界經濟重心正慢慢向亞洲轉移,美國卻為了一場錯誤的戰爭身陷中東泥沼,911的真實代價,可能是美國打反恐戰 的機會成本。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