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放水」度危機 中國「蓄水」抗通脹

來源: nWAY 2011-09-03 01:06:4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429 bytes)

證卷日報  2011-09-02
 
據證券日報刊載作者閻嶽的文章指出,最近嚴重影響資本市場信心的有三個因素:美國輪廓逐漸清晰的QE3、全球經濟二次衰退風險加大與新興經濟體通脹居高難下。

其實,這三個因素可以歸結為兩句話,歐美「放水」度危機,新興經濟體(以中國為代表)「蓄水抗通脹」。

第一,美國仍然有可能繼續「放水」,也就是QE3出台的可能性很大。

2009年3月和2010年11月,美聯儲先後實施了兩輪量化寬鬆政策,向市場投放2萬多億美元。

雖然QE2招致來自美聯儲內外的批評,但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仍認為QE2是成功的。

美聯儲8月30日公佈的最近一次貨幣政策決策例會紀要稱,最近一輪美國經濟衰退比原先預計的程度要深。截至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還沒有恢複到本輪經濟衰退以前的水平。由是,美聯儲的決策者還討論了其他一些刺激經濟複甦的政策工具,並準備在適當時機採取行動。

其實,美國的「放水」完全是基於國內經濟需要而採取的刺激措施,即「以我為主」並沒有考慮世界其他經濟體的感受。雖然刺激政策頻繁推出隻會讓經濟肌體麻木,產生抗藥性和依賴性。相信對其國內的作用也會如中國老話兒所講的那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美國的貨幣決策者顯然也注意到了上述問題。

根據8月30日的紀要,美聯儲理事在是否採取新的刺激性貨幣政策問題上產生分歧。在參加投票的10位美聯儲貨幣政策決策者當中,有7人投了讚成票,3人投了反對票。這種情況在美聯儲曆史上是少見的。反對者擔心進一步的寬鬆貨幣政策會導致未來通貨膨脹加劇。

然而,為了解決現實經濟的衰退困境,繼續「放水」仍然是美國最佳的選擇。

第二,在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的拖累下,全球經濟二次衰退的風險很大。

對於世界經濟形勢,國家發改委的判斷是,從國際看,世界經濟繼續保持複甦,但複甦的進程很脆弱、很不平衡,全球經濟增長出現放緩跡象。美國經濟一、二季度環比折年率分別增長0.4%和1%,均明顯低於去年四季度3.1%的增幅;歐元區經濟增長乏力,日本經濟頹勢仍將持續;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有所回落。與此同時,刺激經濟複甦政策的負麵影響進一步凸顯,通脹壓力持續加大,主權債務問題日趨嚴重。

此外,西亞北非政局持續動盪,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盪,特別是近期標準普爾公司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事件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這些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使得全球經濟複甦充滿變數,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上升。

用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的話說,就是「當前世界經濟處於『敏感階段』,歐洲和美國等發達經濟體麵臨持續的低增長,需要採取適當政策才能避免經濟二次衰退。」

這個適當政策是什麽?

依我看,根源是改革歐美傳統的福利製度、改變從政府到民間的超前消費經濟結構。歐美也一直在這些方麵進行嚐試,但收效甚微,況且這些改革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也無助於解決當前其經濟衰退的風險。

雖然佐利克很讚賞中國在發展道理上「行得通則用,行不通則棄」的發展真諦,並提出「中國的經驗可以用於其他國家」,但現實是,其他國家學習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並不容易。

所以,化解歐美等發達經濟體衰退最現實的方法,依然是推出一輪又一輪的刺激政策,亦即「放水」。

美國的QE3不必多說。德國也有望加入「放水」的陣營。德國政府發言人8月31日表示,內閣週三批準擴大歐元區援助機製EFSF規模的法律草桉框架,準備在9月底前交國會投票。週二消息稱,德國議會9月29日將投票是否允許EFSF在二級市場購買主權債券,並將其規模從目前的2500億歐元擴充到4400億歐元。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稱,當前發達國家深陷主權債務危機,尤其是對於美國債務型經濟體製而言,要想舉債就必須提高債務上限,而未來繼續增發貨幣以及「弱美元政策」為赤字融資無疑是債務削減的必然選擇,而這意味著新興經濟體可能成為全球債務性通脹的最大受害者。

第三,新興經濟體「蓄水」抗通脹。

與歐美發達經濟體麵臨的經濟衰退風險不同,新興經濟體需要應對的則是日益高企的通貨膨脹。新興經濟體的通脹狀況取決於全球的利率環境即美國利率,而美國利率又將長期保持在低位。這樣就造成全球負利率由去年4月以來的-0.6%滑至-1.3%。持續負利率加大了貨幣流通的速度,造成全球流動性極度氾濫,並最終那個將流動性推向新興經濟體。

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前7個月CPI同比上漲5.5%,巴西前5個月通脹率累計達3.71%,印度前5個月批發價格平均漲幅為9.25%,已連續17個月超過8%,俄羅斯5月份CPI同比上漲9.6%。此外,越南等「新鑽國家」也出現較高的通貨膨脹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越南、印尼2011年通脹率將高達13.5%和7.1%。

為管理通脹及通脹預期,新興經濟體紛紛開始收緊貨幣政策。今年以來,中國央行連續6次提準,三次加息,巴西央行連續4次加息,印度央行更是從去年3月至今已經10次加息。

為了消除物價上漲的貨幣條件,中國自去年以來共12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凍結銀行資金大概在4.2萬億左右,而從9月份開始,保證金將納入存準提取範圍,初步測算在8000至9000億元。在20個月的時間裡,中國「蓄水」逾5萬億人民幣。而這些資金主要是用於對衝外匯占款。

正是經過了這些努力,8月初召開的央行上海總部年中工作會議才強調,當前貨幣條件正向常態回歸。

與新興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相對應的是,全球四大央行(除歐洲中央銀行外)均保持超低利率,導致前者的輸入性壓力愈來愈大。國際金融協會(IIF)預計,2011年從發達國家流向新興經濟體的資金將有9600億美元,2012年將超過1萬億美元,這將使得貨幣調控的努力被本幣升值預期下的國際資本流入帶來的流動性所衝銷。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已經超過3.4%。

正因如此,中國多次強調穩物價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溫家寶總理在9月1日出版的今年第17期《求是》雜誌發表文章指出,綜合各方麵情況看,穩定物價總水平仍然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宏觀調控的取向不能變。同時,必須根據形勢變化,提高宏觀經濟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切實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三者關係,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

國家發改委近日也承認,價格總水平完成全年預期目標(4%)的難度有所增加。

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正在傾力與通脹進行一次大決戰。在這種背景下,如果CPI的拐點不能被有效確認,市場還是趁早打消貨幣政策有可能放鬆的念頭。

最後,無論是歐美發達經濟體的「放水」,還是新興經濟體的「蓄水」,其本質都是對抗危機的手段。在當前的世界經濟形勢下,如何不讓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應對危機的手段發生衝突,正如佐利克所提出的,「加強國際經濟合作更加重要」。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nWAY ≡ 遠古的風
  • 世界經濟的現狀與中國的戰略對策
  • 2011年美國債務危機的背後真相
  •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背後真相
  • “海歸、海不歸”的背後
  • 從數字窺天意
  • 日本3.11地震後短中長期世界政經大勢
  • 中國的複興及其世界的G(n)演變史
  • 所有跟帖: 

    歸根到底的還是讓中國匯儲“縮水”。美元隻有美國人才能玩的白條。3萬億脖套太難受。 -彪醬子- 給 彪醬子 發送悄悄話 彪醬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3/2011 postreply 07:42:2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