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馬倫文章:朝著中美互信邁進一步
中美兩國的軍事關係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關係之一。然而,由於誤解和懷疑,它也是最具挑戰性的關係之一。在一些問題上,我們存在分歧,想要相互對抗。但在一些重要領域,我們的利益一致,在這些領域我們必須合作。
因此,我們有必要通過建立戰略互信來改善關係。
我們應怎樣實現互信?
首先,我們必須保持溝通。對話至關重要。可以通過相互交流消除兩軍之間的許多誤解。我們不必為了解釋意圖泄露機密,隻需稍微敞開一下心扉。
這就是我在今年5月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上將訪問美國的原因,也是兩周前我應他邀請訪問中國的原因。訪問期間,我向他詳細展示了“食肉動物”無人駕駛偵察機的性能,還邀請他觀摩了一次實彈演習;作為回報,中方讓美方參觀了他們最新的潛水艇、蘇-27戰鬥機和一次綜合反恐演習。
我們的討論坦誠直率。陳炳德上將直言不諱地表達了他對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的擔憂,我也明確表示,美軍不會逃避我們對盟友和夥伴的責任。他說,人民解放軍的戰略意圖完全是防禦性的;我說,不論是他們正在提升的能力還是他們的軍事投入,似乎都沒有支持這種說法。
我們的會談並非十分熱情友好,但至少我們在對話。
第二,我們必須關注彼此擁有共同點的問題。兩國都是沿海國家,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兩國經濟均依賴暢通的貿易往來。兩國都麵臨毒品走私、海盜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威脅。兩國都希望朝鮮半島和巴基斯坦實現和平。兩國都認識到有必要協調開展國際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行動。
這是我們可以共同應對的挑戰,也是我們可以一起策劃並進行訓練、甚至有一天可以並肩執行的使命。在這些方麵,我們簽署了一些倡議,包括今年在亞丁灣開展反海盜聯合演練。
這些都是好的舉措,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南中國海開展軍事行動的權力問題上,我們仍與中國觀點不一致。我們仍不能完全理解中國對其國防開支快速增長及其長期軍事現代化目標所給出的理由。而且我們認為不應允許中國通過脅迫小國的方式來解決有爭議海域的爭端。相反,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明確表示,我們主張備方根據國際法,通過協商性的外交進程解決爭端。此外,我們需要更好的機製,以應對不可避免的緊張局勢。
這些症結並非全是壞事。有時意見不一致或存在重大分歧是正常的。事實上,坦率.和真誠正是建立戰略互信所需要的。兩國軍事關係最近才開始緩和,但中國政府仍把這種關係作為表達不滿的工具。他們對我們的做法感到不悅時,就切斷關係。不能再奉行這種模式了。我們也不能在接觸和反應過度之間搖擺。這正是奧巴馬總統和胡錦濤主席有關加強軍事關係的承諾如此重要的原因。
因此,我和陳炳德上將正在考慮加強對話和個人交流。我們都認為,年輕一代軍官願意開展更密切的接觸,他們肩負著深化互信的希望。
我並不幼稚。我理解一些人的擔憂,他們認為合作使中國受益更多。我對此並不讚同。兩國關係非常重要,不能建立在盲目猜疑和不信任的基礎之上。
我們可以放棄機遇,也可以抓住機遇。我們可以讓狹隘的利益和猜疑成為我們關係的特點,也可以朝增強透明度、對彼此抱更加務實的希望以及進一步關注共同挑戰的方向努力。這將是建立戰略互信的良好開端。(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克•馬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