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英國1000噸級龍門吊,英國海軍用來組裝英航母。

來源: rouserrun 2011-08-11 08:08:3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89 bytes)
中國出口英國1000噸級龍門吊,英國海軍用來組裝英航母。

中國出口英國1000噸級龍門吊,英國海軍用來組裝英航母。

  美國學者登馬克日前在《外交》雜誌發表文章認為,人們不必因此對美國軍力產生悲觀看法。理由是中國的國防工業盡管有所改善,但仍然大大落後於美國,而且近期不大可能趕超上來,中國軍隊的訣竅“依舊不過是用數量來彌補質量的不足”。

  支持登馬克的人肯定很多,不過,找到與之相左的意見或證據,對我們來說也並不困難。

  一方麵,美國製造業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已進入下滑軌道。我們怎能斷定,底特律那些因缺乏競爭力而關閉的汽車生產線,未來能像二戰時那樣,一朝改產坦克就返老還童呢?

  另一方麵,中國製造業進步對武器研發和裝備能力的作用,可能被低估了。殲-20的研發之快就令世人始料未及。而且殲-20的原型機一上來就是兩架而不是一架,這對加快該機的成熟定型很有幫助。飛機發動機製造是最高等級的軍事技術,在這方麵中國與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一直比較大,許多人估計中國要取得重大突破,需要15至20年。但中航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林左鳴今年公開宣稱,5年內中國的航空發動機就會實現飛躍。依照中國軍工部門行事低調的傳統風格來看,這不像是信口開河。

  一般認為,軍事研發的效果取決於人力投入和資金投入,與美國相反,這兩者目前中國都不缺乏。中國現在能夠參與研發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非常多,而政府財政充裕,不像美國那樣整天為國內和國際赤字而焦頭爛額。

  眾所周知,中國高鐵技術在短短幾年間躍升至世界領先地位,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惜資金投入。而有研究表明,中國航空工業要從目前的先期研發階段轉化為支柱產業,所需要的投入還少於高鐵。

  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也使中國有機會參與和借鑒國外的軍工建設。2010年12月,由上海振華港口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一架1000噸級的龍門吊被裝上貨輪駛離上海,目的地是蘇格蘭,用來組裝英國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昔日航母的發源地,如今正在依靠使用中國的機械設備來完成最關鍵的組裝工作,這則新聞應當引起大家的注意。

  中國工業“拿8億條褲子換一架空客380飛機”的時代正在遠去。充足的財力、龐大的生產能力和新一代科研人員的實力,這三者合在一起,必將為中國軍事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紅利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