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官本位走到極致的國度

來源: judongying 2011-08-10 20:20:5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755 bytes)

 

 (ZT) 這是一個官本位走到極致的國度

 

自秦漢以來,中國人對於官階一直很在意。在門閥的時代,門第多少還能衝淡一點官階的威勢。實行科舉製度之後,社會對人的評價尺度,隻剩下了官位高低和官階大小。於是,人的“進步”,就隻能看在官梯子上的攀登了。小官為小牛人,大官為大牛人。為官做宦的人,官階大小,穿的衣服質地顏色,佩戴的魚袋補服樣式花飾都不一樣,牛與不牛,一望便知。唐玄宗時,宰相張說借封禪之際,偷偷給自己的女婿升了三級,上朝時,皇帝一眼就看出貓兒膩。人事腐敗,不大好弄。

但是,那時的官本位再猖狂,也就是在官場,官階不大能擴散到官場之外去。社會上的人對有官階的人及其家屬固然羨慕,但也從不指望在自己職業上掛個官銜。頂多,花點錢捐個空官銜,死的時候風光一點。開買賣的人,無論生意做得多大,自家的買賣,也別想有級別,什麽品級也沒有。要想風光,有兩條路,要不就讓子弟讀書,考科舉,考不上就捐個實在的官兒,要不就跟鄉下土佬一樣,捐個空銜,生前在門上掛塊“某某第”的匾,死後墓碑上有個官銜。做藝人的,無論戲唱得多麽好,哪怕受過西太後的褒獎,也休想自家的戲班子有官家的級別,就是九品都不行。至於和尚道士,隻聽說明代有給某些真人,比如張天師賞賜官銜的,到了清代,還給降到4品。和尚喇嘛,被封為國師倒是有,但好像也沒有官階。各地的寺廟,無論香火多旺,地位多高,也沒有聽說有過級別。

晚清時節,洋人來了。基督教開禁之後,來華的洋人傳教士們,尤其是天主教的教士,在跟中國官府打交道的過程中,痛感中國官員的牛氣。於是,就攛掇法國公使,要求按天主教教士的神品級別,跟中國官階一一對應。當時中國的總理衙門,受到壓力,感覺這也有道理,於是就答應了。洋教士要求的是對等,因為這涉及洋人的尊嚴。但這要求,實際上也是中了中國人官本位的招兒。中招之後,洋教士們感覺很好,總主教、主教、司鐸等等一一跟中國官員對應,連所乘的轎子也學官樣,主教們坐上了綠呢和紫呢的八抬大轎,招搖過市,讓中國的一些士紳們見了,感覺很是不爽。這是第一次,中國的官階擴散到了官場以外,盡管隻是“相當於”,就像當今教授相對於副處級待遇一樣。但從後來的曆史看,的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後來的中國,各行各業,都有官階了。企業不用說,即使一個街道工廠,也會套上行政級別。其他行業,玩雜耍的,唱戲、說相聲的,都有級別。隻有一些民營企業沒級別,但人家運作一個縣或者市的政協委員,也等於有了級別。有的領域,級別還在擴張。比如大學,現在居然有了副部級大學。做了這種大學的校長書記,官階就是副部級官員,出門鐵定要坐頭等艙,走VIP通道。

在一個官本位走到極致的國度裏,場麵上的人,說話辦事,就看兩個東西,一個官銜,一個官階。兩個都沒有,人家眼睛就隻看天了。開會安排,當然也隻看級別,沒有級別,真的就沒法安排,要不就隻能排在最後。

但問題是,我們究竟想不想改呢?是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進而移臭做香呢?還是改改老章程,別讓人家笑話咱呢?如果要改,那就得把官階拿下來。從大學開始,理所當然,一個校長,如果僅僅靠身上的官階才能得到尊重,不是太可憐了嗎?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