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電訊報》:中國不能也不會救世界

來源: rouserrun 2011-08-09 05:20:5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48 bytes)
令人沮喪的事實是,中國陷入了一係列困境,限製了它扮演與之經濟實力相配的全球角色的能力或意願。

  
英國《每日電訊報》:中國不能也不會救世界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8月5日文章】題:中國不能也不會挽救世界(作者英國“可靠來源”商務谘詢公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喬納森-芬比)

  當西方世界在深思新一輪金融災難之際,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似乎對籠罩市場的焦慮情緒氣定神閑——甚至在用它的財富來拯救更富裕的國家。

  一個數億人民還相對貧困的國家來解救西方世界的想法似乎很矛盾。但中國的崛起激起了人們的猜想,用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的話說,它準備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發揮它的全部作用引導世界經濟走向安全。



中國有自己的問題要解決。2008年至2009年,它實施了4萬億人民幣的投資基礎設施的計劃才把自己從經濟困境中解脫出來;北京的官員們有兩大擔憂。一是這項計劃的後果,加上食品供應和工資上漲的壓力,會導致肆意的通貨膨脹。二是隨著西方進入兩位數的衰退,對中國出口商品的需求將降低。

  通脹率的確在上漲——從過去10年平均2%增長到今年夏天的6%。把通脹率降到4%,並在這一過程中平息民憤仍是政府的主要目標。這就意味著嚴格控製貨幣供應量,北京還必須降低原材料進口成本來滿足工業發展。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實施的量化寬鬆政策破壞了這兩個目標,因為這一政策的結果是要增加全球貨幣供應,其中一些流入商品投資。而相反的方法同樣會帶來麻煩—— 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提出的緊縮政策又會產生對中國出口需求降低的威脅。沒有出口,共產黨就無法保持增長,而這是它統治的主要主張。

  於是中國陷入了兩難境地。出於經濟的理由和保持社會穩定的考慮,它要避免通脹。但在進口收入由商品價格決定的時期,它又需要出口市場保持活躍。

  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矛盾。中國的統治者畢竟希望“不受影響”地在一個一黨製國家實施“科學社會主義”,能夠繼續建設“小康社會”。這就意味著要把一個過度依賴進口以及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的經濟轉變為一個消費者扮演更重要角色的經濟。

  但是,中國的成功掩蓋了它沒有製定連貫的政治或經濟全球政策的失敗,它僅在一些基本核心利益上維持了一貫性,例如保持一個開放的貿易體係;贏得商品購買渠道;持續讓人民幣被低估。目前的危機可能會突出這種狹隘態度的局限性——以及中國領導人幾乎肯定會選擇帶著不滿的立場旁觀這場麻煩,而不是衝上前,試圖解決問題的事實。

所有跟帖: 

先不管能不能救, 本來就不該去救 (英國人沒話找話說) -savagewi- 給 savagewi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09/2011 postreply 17:59:0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