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7 環球時報
核心提示:從劉曉波、胡佳到艾未未,還有在國外的魏京生、熱比婭,包括達賴,這些受到西方集體頌揚、無條件支持的人,他們無一例外都是中國現行政治製度的反對者。這不能不讓人相信,西方在以“支持中國政府的反對者”這個大原則,挑選他們的具體庇護對象。
對大多數中國民眾而言,“胡佳”是個陌生的名字。但在西方輿論中,“Hu Jia”很火,這個名字與“薩哈羅夫人權獎”和“巴黎榮譽市民”這樣的光環連在一起。這兩天,幾乎所有的西方媒體都以“中國最著名、最有影響力的社會活動家”之類的定語,報道這名中國公民三年刑滿出獄的消息。
這樣的困惑或許是很自然的:致力於中國進步的人千千萬萬,名人也很多,其中很多人有傑出貢獻,為什麽卻是這名胡佳先生,隻因他在中國從事了對抗性的政治活動,並有入獄經曆,就能得到西方輿論如此高的美譽呢?
胡佳曾是去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據傳差一點就“擠掉”劉曉波獲得大獎。盡管胡佳在中國的不知名不無中國政治的原因,但即使讓社會公開討論他的社會活動,絕大多數中國人大概也不會認為,他能夠與感動了中國的那些大師,以及一些偉大的勞模相提並論。
我們無意對胡佳先生的社會活動做價值判斷,我們質疑的是西方對他進行“造神運動”的政治動機。至於胡佳先生在中國改革開放大潮中究竟扮演了什麽角色,他的用力和中國前進大方向究竟是一致的,還是反向的,或許未來能看得更準確些,如果他能夠被記住的話。一個客觀現實是,他曾被中國司法認定有罪,但昨天他重新回到了中國社會。
從劉曉波、胡佳到艾未未,還有在國外的魏京生、熱比婭,包括達賴,這些受到西方集體頌揚、無條件支持的人,他們無一例外都是中國現行政治製度的反對者。這不能不讓人相信,西方在以“支持中國政府的反對者”這個大原則,挑選他們的具體庇護對象。胡佳等人在西方輿論中獲得的高度評價,不是因為他們具體為中國社會以及為“世界和平”做出了什麽貢獻,而是西方以上述標準在中國“選拔”的結果。
西方的輿論工具多,製造轟動的能力足以覆蓋世界。但毫無疑問的是,一個中國人獲得什麽樣的曆史評價,最終取決於中國社會,而非西方社會對他的態度。西方會很快淡忘中國的“社會活動家們”,就像中國20多年前的民運人士已在西方輿論中邊緣化一樣。西方隻關注今天對他們在政治上向中國施壓有現實價值的人。
希望胡佳先生在西方輿論的追捧麵前保持清醒。整個中國社會也應在無時不飄過來的西方的各種聲音中保持清醒。我們不應堵上自己的耳朵,我們應有足夠的胸懷,並帶著足夠的判斷力去聽那些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