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大倭寇

 

      (ZT) 海寇英雄皆遺跡——平戶島上

龍昇

    長崎縣海上島嶼星星點點,大者有對馬島、壱歧島、五島、平戶島,小者有青島、橫島、黑島、生月島、大島、鬆島……光叫九十九島的群島就有兩堆,多得數不清。依平戶島162平方公裏麵積算,是那些島的第四位,但它距離陸地很近,最近處不足六百米。1977年,一座大橋如彩虹般落成,將平戶島與陸地上的北鬆浦地區銜接起來。

  
  
平戶大橋(取自官網)


  
今日平戶全島是長崎縣轄下的一個市,山明水秀海碧,寧靜而和祥。古時的平戶曾是遣唐史船寄港地,創立日本佛教真言宗的弘法大師空海,曾在這裏等待風平浪靜以發船渡唐,今日島北端立有巨大的“弘法大師空海渡唐像”;日本臨濟禪宗的始祖千光國師榮西,渡宋歸來登陸之地是平戶古江灣,如今古江灣旁有榮西的“富春庵”遺址和“坐禪石”實物。昔日的平戶是統轄鬆浦和壱歧等地的平戶藩,平戶島的海上曾刀光劍影、平戶港口曾繁榮輝煌。它的北鬆浦地區是鬆浦黨和鬆浦水軍發祥地,也是倭寇的發祥地,朝鮮就將平戶藩掌控的對馬島、壱歧島、平戶島稱之謂“三島倭寇”。 小小平戶島的繁榮輝煌起自十六世紀前半,它變成了與京都那邊的堺市並駕齊驅的大商貿都市,取得了“西京”的號稱,它的繁榮輝煌延續百年,直至1635年的日本第二次鎖國令指定長崎為唯一貿易港。

  
從長崎市駕車北行一小時可抵佐世堡市,再北行三四十分鍾就到平戶島了。1998年秋,我第一次去平戶,是從福岡市沿日本海岸西行而去的,車行一小時抵佐賀縣之唐津市,那裏已開始進入舊鬆浦地界了。從唐津市再行一小時到了長崎縣鬆浦市,在那裏的公路邊的“道路公園”中,看到一個石台上置放著一個帶著巨大的“兜”——武士頭盔,那就是“鬆浦黨水軍紀念碑”。自那巨大的“兜”再西行二十分鍾,紅色的平戶大橋已映在目中。

  


  
過平戶大橋往北拐不遠就到了平戶市區,我們以一座叫做“幸橋”也叫“荷蘭橋”的石拱橋做標誌轉轉吧。“荷蘭橋”東是個叫龜岡的小山,上有舊時藩主必築的石壘城堡——平戶城、圍著城的龜岡公園。“荷蘭橋”旁則有“英國商館紀念碑”、“外國貿易船錨”“遣唐使船碇”可看。“荷蘭橋”西也有片山,叫做白狐山,白狐山的勝尾嶽有平戶藩第3代藩主鬆浦隆信(宗陽)之墓,墓北有兩座佛寺瑞雲寺光明寺和一座叫做“聖フランシスコ.ザビエル紀念聖堂”的天主教堂,這寺院和教堂挨在一起的風景是平戶的特色(フランシスコ.ザビエル是日本對西班牙人名Francisco Xavier的音讀,下用中文近譯弗朗西斯科.沙維爾)。

  


  
這白狐山角下是平戶的主要街道——銜接著的木引田商店街和宮町商店街。木引田町曾叫唐人町,說的是那裏曾住有中國人。我在那街道後麵一家住戶前看到一塊石碑,上刻“五峰王直居宅跡”七字。商店街盡頭處有座“鬆浦史料博物館”,博物館台階左方有個六角形的水井叫“六角井戶”。王直是誰呀?那日本罕見的六角井是誰開鑿的?

  


  
王直安徽歙縣人,曾是被采取鎖國政策的明朝朝庭擊潰了的以舟山群島為據點的武裝走私海商, 他於公元1540年帶著殘部來到了長崎海外的五島,在那裏挖了口中國式的六角井安營紮寨,“五峰王直”的五峰就是取自五島有五個島五座山峰。次年,王直又被平戶島上的藩主鬆浦隆信請去幫他發展海上貿易,藩主將自己的新居送給了他,任其翻裝成了中國風格,一住十五年,而王直時代的那批人又在平戶挖了口六角井。

  


  
1543年,王直將葡萄牙人帶到了今鹿兒島的種子島,使日本人頭一遭看到了金發碧眼的“西南蠻種”——西方人,頭一遭見到買到了西方人帶來的火繩槍,是為日本史上的“鐵炮傳來”。1550年,王直將葡萄牙商船帶到了平戶島,同時也將在鹿兒島傳播天主教不順利的葡萄牙國王派遣的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沙維爾帶到了平戶島,得到鬆浦隆信等人的款待和支持,使葡萄牙商人和傳教士得以在北部九州和山口地區經商傳教,使今日平戶島上處處矗立著天主教堂。繼而,平戶港上有了荷蘭商館、英國商館。王直最後成了擁有二千部下、三百商戰船,威振東海、南海的東亞最大的國際貿易商,他也是“倭寇王”,是掀起給中國東南沿海帶去災難的“嘉靖大倭寇”的罪魁禍首之一,他最後於1559年12月25日被斬首於杭州官巷口。但他被日本人稱為“大明儒商”、“五峰船主”、“徽王”,小藩主鬆浦隆信依靠他成了日本西國大藩主,平戶成了繁榮輝煌的大商貿都市。

  
兩次參觀過“鬆浦史料博物館”,並未理會到上它的台階路旁有何特殊之處,近聞那台階旁立了三座雕像,依次是弗朗西斯科.沙維爾像、王直像、鬆浦隆信像。

  


  
王直像(取自官網)


  


  
過平戶大橋往南拐不遠,可看到一處貼在海灣邊上掩在綠樹濃蔭中的庭園,它曾是舊平戶藩主的別邸,今日叫做“偕趣園”,它有三萬多平米的四季開花的大庭園,有十幾間和式客室、鋪著榻榻米的宴會場,有洋式樣的餐廳和泳池,真是個休閑的好地方。過“偕趣園”,眼見一片三四裏長的白沙灘,它是平戶島上最大的海水浴場,名叫“千裏浜”。 快到“千裏浜”盡頭處,可看到半圈大石頭圍著一塊三角形的黑岩石。你會想起近代詩僧畫僧蘇曼殊《過平戶延王誕生處》的詩句吧:

  
行人遙指鄭公石,沙白鬆青夕照邊。


  
極目神州餘子盡,袈裟和淚伏碑前。


  
那是“兒誕石”——“鄭成功兒誕石”,是鄭成功呱呱落地處。

  


  
鄭成功是中國的民族英雄,也被日本人推崇為“國姓爺”地被歌頌。距“兒誕石”不遠處有塊1842年豎起的“鄭延平郡王慶誕芳趾”碑,碑文以漢文記述著鄭芝龍與其子鄭成功的事跡。結合那碑文和其它史實傳說,可以勾畫出這樣的故事:

  
泉州出身的鄭芝龍,在廣東香山澳(澳門)的舅父處學生意後,1622年跟船來到平戶做買賣,邂逅川內浦也是泉州出身的華人鐵匠翁昱皇的女兒田川鬆,發了電蹭出火花,雲雨了播種了結果了。1624年7月14日傍晚,田川鬆在千裏浜拾貝時,突感肚中絞痛,是要生產。跑回家是來不及了,身前又是海,這可怎麽辦?她身旁正有一塊突出沙灘、稍高過人的黑岩石,一急之下隻好隱身進去……眼見平戶天空閃起一片紅光,小名叫森的鄭成功落地在那黑岩石旁。

  
從“鄭成功兒誕石”往前走不遠,有個突進海中半邊的叫做丸山的小山崗,今日整個山崗叫丸山公園,在它的高處有座展望台,登其上可一覽海中的九十九島美景。這上麵還有座紅柱紅簷白牆灰瓦的小巧玲瓏的廟——“鄭成功廟”。它又叫“平戶鄭成功分靈廟”,是取台灣“台南延平郡王祠”內之土奠基,於1972年建成的。進入廟內,迎麵見正麵等身大的鄭成功坐像,金絲紋龍圖案的綠袍,黑冠頂載丹珠,體魄魁梧麵色祥和。兩側牆上掛滿牌匾、龕中供有觀世音菩薩和媽祖順風耳千裏眼。廟小小,卻是琳琅滿目香火繚繞。每年7月14日丸山公園內“鄭成功廟”前,都會舉行“鄭成功誕生祭”,屆時會有數百平戶官民和近百台灣來賓參加祭典,表演歌舞,很是盛大。

  


  


  
初去“鄭成功廟”,它的外部正在油飾,但內部還允參拜。2000年夏,我友導演吳子牛為拍電影《鄭成功》在日本的外景,來到平戶,他和攝製組的人及飾演田川鬆的島田陽子就住在“偕趣園”中。那次我帶他去看的“鄭成功廟”已是麵目一新了。

  


  
丸山旁的海灣叫川內浦也叫川內港,它曾是平戶港繁榮輝煌時代的副港,那裏曾有荷蘭商館的倉庫,今日是個平靜安寧的漁港。港岸上有片挨著山坡的有著一二百戶人家的拐尺形街道--川內町。川內町的住戶除了有漁民外,還開著多家做魚糕賣魚糕的作坊商店。從拐尺形街道正要拐彎處登二、三十石階,有片二三畝大的平地,平地上有棟很陳舊的支在木腿兒上的三間半大的房屋,它叫“金刀比羅神社”,那就是鄭成功童年之家,當然也是翁鐵匠、田川鬆、鄭芝龍住過的地方。

  


  
鄭成功滿月不久,鄭芝龍身邊銀子也快花完了,他又重返香山澳去作生意,但在海中加入了李旦的海商海盜集團。再後來,他成了統帥台灣十寨的海盜王,再後來成了明末的海上遊擊、參將、副總兵、總兵、南安伯、平虜侯、平國公,保護了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東南一隅的安全。鄭成功七歲時,被鄭芝龍接回泉州府讀書習武,十五歲時進入南京大學堂,二十二歲時來平戶接走了母親田川鬆。後麵的故事眾所周知,卻說鄭成功七歲離開平戶時,在自家庭院種下一株竹柏樹苗,滄桑三百八十年,它長得十餘米高,仍枝葉繁茂。

  



  
千裏浜白沙海岸的“鄭成功兒誕石”、丸山上的“鄭成功廟”、川內町“金刀比羅神社”的鄭成功舊居和古老的大竹柏樹,一路走過,腳下行路不算長,卻心生天地悠悠之感。

鄭成功母子像(取自官網)

  田川鬆離開日本正在日本“鎖國令”下十年後,那“鎖國令”規定日本人不準離日,還規定以前離日之日本人不準回日。但是鄭芝龍在日還是很有能量的,他走後門托關係取得了幕府特許,將田川氏鬆接到福建泉州安海老家。不料田川鬆隻享受了一年家庭團聚和榮華貴,次年清軍攻陷安海,田川氏遭到清軍淩辱強姦,自縊而死。


 

1899年在長崎開張的中華料理“四海樓”

  

長崎還有孔廟

 

所有跟帖: 

LOL,倭寇大統領原來都是國人。。。回複:嘉靖大倭寇 -多吉- 給 多吉 發送悄悄話 多吉 的博客首頁 (125 bytes) () 08/01/2011 postreply 21:14:4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